【精選】教師教學心得體會四篇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教學心得體會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我教學前班雖然只有幾個月的時間,但這短短的幾個月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的天真、頑皮、淘氣讓我又氣又愛。他們是一群、五六歲的幼兒,幼兒的好奇心很強,求知欲望熱烈,教學如果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便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中應用多種手段進行教學。讓幼兒不僅要理解、掌握一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發展他們的良好常規習慣。
在教學中,我首先了解幼兒原有的知識技能,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困難,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關注全體幼兒,注重個別教育,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幼兒的情感,使幼兒產生愉快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根據班上幼兒的年齡特征,充分調動各種感官感知事物,使之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認知和掌握事物的特征與屬性。在每天的活動中,注意教給幼兒初淺的,簡單的生活知識經驗,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多種形式引導幼兒有興趣的參與活動,并主動去學習,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根據制定的活動目標,內容與要求組織好教育教學活動的各環節。多看對業務有幫助的書籍,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的活力。
本學期,我擔任學前班的語言、數學、普通話、綜合多科教學工作。對于語言和數學課上,我注重調動幼兒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有的幼兒剛開學的時候說不完一句完整的話,也不喜歡去聽別人講話,就自己玩自己的,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很多幼兒的語言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樂意與人交談,講話有禮貌,能注意傾聽別人講話,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在教學中,我還讓幼兒動夠。意思就是動手做夠,動口說夠,動口問夠,動腦想夠,動眼看夠。給幼兒思考的空間,只有自己思考才能遇到困難,才能發現問題,才能產生創造的火花。“有疑才會有進步”,注重讓幼兒自由發揮,觀察到什么現象,將是答案紛紜,稀奇古怪,雖然會花去許多課堂教學時間。但我卻十分愿意,因為這正是幼兒思維發展的火花,學習知識的閃光點。所以作為老師要有耐心,有信心,能讓幼兒一直的發問,直至問夠,說夠。另外,還要注意在教學中讓幼兒玩個“盡興”,如果時間確實不夠了,可以讓幼兒回家繼續做延伸活動,或通知家長,幫孩子一起完成,切不可半途而費,草草收場,因為教學的整個操作過程是幼兒不斷發現知識的過程,是知識表露的過程。最后還要讓幼兒用眼看夠,認真的觀察,仔細的觀察,盡量讓每一位幼兒都能觀察到事物的變化,都能明白整個過程。
在幾個月的教學中,我很幸運學到了不少東西,我深刻認識到:只有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學、多思、多試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不愧于每一位求知的孩子。所以,我深信:自我評價,是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動力。今后,我們將繼續抓住時機,在教學中更好的設計每一節課,為孩子多方面的能力發展而努力工作!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2
我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擔任二年級語文,我每一學期結束都認真總結一學期的教學經驗和得失。根據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以及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成績,制定教學計劃,并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因材施教,以保證教學工作能順利地進行。
語文教學方面的知識非常深奧。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上好一堂語文課,必須首先做到:
一、在教學時設計好教學語言。教學語言要精煉,語言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語言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教學語言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語言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語言形式,設計時并要圍繞教學內容,導學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抓住教學難點,不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掌握課文內容。
2、在教學時注意簡明、扼要。語言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語言,抓住課文的要點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于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地學習,輕松掌握課本內的知識。
3、在教學時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語言,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在教學時要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著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也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格要求,不能放任自流。當然,也不能要求太嚴,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而受影響。
1、 在教學課堂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探求、以及動手動腦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成為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我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聽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表現,教室中沒有了死氣沉沉氣氛。
2、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生動、活潑、探究、思考、訓練等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語文教學實踐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教師在教學時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有激情,上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態度,將知識傳受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升華。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在學習中耐心細致,在生活中無微不至。使他們從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 在教學漢字中能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1、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在閱讀上多下功夫,讀出感情,身臨其中,多訓練看圖寫話,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使他們樂意去學習。在學習上不產生厭倦心理。把學習當成是一種生活樂趣。
2、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小娃娃”、“小朋友”、“小寶寶 ”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學習生字時也可以 采取“玩游戲 ”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根據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學習情境,能使學生富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四、課堂教學中變換形式,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
1、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勢。根據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
2、教學時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
3、如在教學新課程“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時,教師可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在理解“節氣歌”和“二十四節氣”之間的含義。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學中,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復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對口令”的游戲。如“丑小鴨”的“ 鴨 ”字的.筆順,口令如下:“鴨”字怎么寫?“鴨”字這樣寫: 豎、橫折、橫、橫、豎,撇、橫折勾、點、豎折折勾。這就是“對口令”。復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 詞語接龍等游戲。
我從事多年語文教學,總結經驗,認為語文教學是一個非常繁鎖復雜的工作,所以,在今后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現在教學的需要。教到老學到老。更好的為語文教學服務。爭取做一位人民滿意的語文教師。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3
薛法根老師的語文組塊教學主張刪繁就簡,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體現“清簡之美”,具體體現為“清簡、厚實、睿智”。以蘇教版五年級上冊26課《清平樂村居》為例,薛老師設計了四個板塊,板塊一:區分詞和詩在形式上有哪些不同?板塊二:師生共同理解字詞。板塊三:體會詞中內容,即“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板塊四:抓住關鍵詞語,感受詞人內心世界。看了本課的教學實錄使我茅塞頓開,薛老師將教學板塊內容設計成切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活動板塊,一項活動實現了多方面的教學目標,完成了多個教學內容。從實錄中,我還讀出了“厚實”,課堂中,薛老師能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例如: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帶進文本中,同時薛老師自己也“動”起來,范讀、講解、點撥、板書、提問,并適時呈現適當的課外資料幫學生理解和思考。在學生理解這首詞所表達的內容時,薛老師要求學生靜靜品讀、靜靜地思考、靜靜地實踐。如:靜靜地探尋深藏于字面背后的作者所思所感(“圈出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字”)靜靜地看辛棄疾的資料,以“讀懂詞人的心”。
學然后知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自己還有很多的路要走。清簡是目標,但面對一篇篇不同的文章時,我應該怎樣進行取舍,怎樣去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而整合內容,怎樣處理課堂上一個個不經意間的生成……都需要我根據薛老師書中所說的去自己的課堂中實踐,并不斷的總結、反思,讓學生得到滋養,同時也豐富自己。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4
表揚與批評是對立統一的,有表揚就有批評。
批評是班主任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與人不怕表揚正相反, 批評不討人喜歡。因為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聽人批評是難堪的事。班主任批評學生主觀上希望通過批評促進他們克服和改正錯誤的思想行為。的確,批評含有品評、判斷、指出好壞,其積極作用應該可以激勵人、鞭策人、教導人。然而,我們說出來的話,說話的方式往往與我們預期達到的目標相去甚遠。因此,我們在批評學生時更應講究方式方法,講究批評的藝術。
一、批語要客觀公正,有所針對。
批評通常是在事情發生后出現的,教師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實,調查情況,通過研究分析后對學生的思想行為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給予公正合理的批評。客觀公正是教師對學生作出評價的最基本要求。
有時,教師會用你總是怎么樣怎么樣,你從來、根本等這類以偏概全的字眼,使學生心理覺得受冤枉。所以在選定評語之前,教師要明確你要批評的是針對學生的哪一件事,哪一個行為。點明了某一值得批評的行為,教師不致于一桿子打翻一船人,將犯錯誤學生的所有行為籠統地納入批評的目標,也不至于因某一位同學有違紀行為而在班會上批評全班同學。對學生而言,針對某一件確實有的行為的批評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二、批評要平等和氣,委婉含蓄。
教師批評學生時,理智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緒,不要用訓斥、威脅的口氣,也不要用斬釘截鐵的語氣,那種瞪眼睛、拍桌子,大聲叫嚷等發怒的表示都是要不得的,會使學生產生對抗的逆反心理,也有損于教師的形象。每個學生都有較強的自尊心,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要用平等和氣的態度,講究委婉含蓄,考慮環境條件,時間、場合,設身處地為接受批評的學生著想,盡量不在全班同學面前點名批評某某同學,可以點事不點名,表明批評是對事不對人,這樣既成全了被批評學生的面子,也起到教育其本人,同時教育大家的作用。班主任滿懷愛心,滿懷理解,用平等和氣的態度點明學生的錯誤,真情感化著學生,啟迪學生的心靈,使之產生自我批評的意識。
三、批評要用詞得當,言語由衷。
批評時,不要嘮嘮叨叨,長篇大論,語言要簡潔明了,言語千萬不可含諷刺、嘲笑、污辱的意思。批評時語言難聽,會使學生產生消極悲觀情緒,學生也許會針對那些刺耳的字眼辯駁起來或耿耿于懷,而忽視老師本來要批評修正的那件事,所以教師要注意語言文明,用詞得當,在學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
明智的教師,不隨便去批評學生。對自己所說出的評語當一回事,不是隨便說說,而是發自肺腑之言。讓學生感到教師是期待他受評語的影響而有所改進。教師批評學生表達了教師關切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每一個問題,有責且樂意幫助學生去解決。積極有益的批評就是促使師生雙方為達到共同的目標而攜手合作。
四、批評要側重引導,靈活轉化。
一般的批評多半把重點放在錯的地方,而未指明對的應是如何。如果學生聽了你的批評而沒有任何行動,又有何意義呢?這樣的批評收不到積極的效果。真正懂得批評的人側重引導,側重的正而不是誤。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批評時要說明該做的事,指出改正的方向,讓學生用積極的態度思考批評的問題。
學生犯了錯誤,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感到后悔,這時教師不須批評,而應給予關心和體貼,給予改正錯誤的機會,當學生犯了錯誤,通過教育有了正確的反應,接受教師的指點并積極付諸于行動,改掉了錯誤的行為習慣,這時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贊許,恰當地給予表揚,批評轉化為表揚,達到了批評的最佳效果。
總之,人生活在團體中,批評人,聽人批評都是難免的。教師在工作中過多地使用批評容易造成學生消極悲觀,為了避免無謂消極的批評,發揮批評的積極教育作用,少運用且善于運用批評才是上策。
【【精選】教師教學心得體會四篇】相關文章:
教師線上教學的心得體會(精選8篇)04-28
數學教師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04-28
學科教師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3篇)04-28
教師教學精細化管理心得體會(精選7篇)04-25
關于教師見習心得體會精選04-24
英語教師教學總結(精選15篇)01-14
初中教師線上教學心得體會(通用5篇)04-28
教師線上教學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04-28
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04-29
小學英語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7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