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空氣探索活動心得
一、活動的由來
學期初,我們開展了科學課題研究,。為能更好的開展活動,我班設立了實驗角。由于季節關系,我們第一次的觀察實驗是觀察種子的發芽。在一連串的觀察中,小朋友都發現了種子發芽離不開水、空氣、溫度。不少幼兒對空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也做了一些空氣的小實驗。為了更好的引導幼兒探索空氣的秘密,在幼兒原有的基礎上展開一個“空氣在哪里”的活動方案。
二、活動的目標
1、通過一系列的小實驗,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空氣到處都有,無處不在。
2、鞏固認識空氣的性質:無色無味。
3、了解空氣的用途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操作力及探索能力。
三、活動情況
首先,我以游戲《捉空氣》引入活動,每個幼兒一個塑料袋,請他們到每個角落去捉空氣。在這游戲中幼兒都能說出空氣在哪里捉來的,并能認知到空氣到處都有。
其次又做了一系列的實驗,使幼兒感知空氣的性質。
1、在針對“空瓶子里有空氣嗎?”這問題,我組織了小實驗《瓶裝水》。給幼兒提供瓶子、水,讓幼兒操作觀察。大部分幼兒都能說出實驗現象:瓶子放進水里裝水時,在瓶口有泡泡冒出來了。在師生共同小結中,幼兒能總結出空氣是無色無味的,于是我相信幼兒是有能力的,只要有充足的探索和思考時間。
2、我們又探索積塑、積木里有沒有空氣。起先小朋友都說積塑里沒有空氣,積木里沒有空氣,原因是積塑有一些大洞洞和大縫,積木看下去沒有。我沒有告訴他們答案,而讓他們帶著疑問自己動手操作探索。他們都想到把玩具放到水里來觀察。在實驗中不少幼兒都發現玩具上都有泡泡冒出來,都有空氣。我再讓他們看看泡泡從哪里來的?于是他們都發現玩具上有些縫和洞。在引導下,幼兒能總結出有空間(哪怕是小小一條縫)都藏有空氣,通過實驗幼兒都得知空氣無出不入。
最后我們又一起談論空氣對人類的重要性及如何凈化空氣,保護環境,小朋友都踴躍地說了許多關于污染空氣的現象(如車輪的廢氣,工廠廢氣,做飯的煙等等)還說了自己應怎樣做?如:植樹,不制造垃圾等。活動使幼兒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四、效果分析
這節課大部分時間讓幼兒動手操作,讓幼兒在動手中動腦,從探索中得真知,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取得較好的效果
1、拓展了幼兒的知識面。孩子在實驗操作中,通過觀察,認知了一些關于空氣的知識,初步感知實驗的原理。
2、鍛煉了幼兒的觀察力,操作和學習能力。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放在第一位,相信他們,引導他們自主學習,讓他們獨立操作,在習得到知識的同時鍛煉了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
3、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活動中注意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說出自己所見。幼兒興趣也是挺強的,積極說出自己所得的。
五、反思體會
反思整個活動可知,興趣與好奇占據了孩子的整個身心,他們大膽的表現自己,動手操作,有強烈的探索熱情與主動性。
在教學中,活動突出的特點就在于強調師生合作研究某一問題。說起合作,就是雙方都參與思考,雖然合作雙方的知識經驗不對等,但教師不應因此而試圖去控制,限制幼兒的行為,代替幼兒研究探索,相反應非常強調幼兒自己主動的研究、探索和表達。
為能更好地做到師生配合,我覺得老師應多給幼兒時間,讓他們自自由活動,閃出智慧的光芒,拋出興趣之球。多給幼兒空間,充分利用園內場地,及園外廣闊生動的空間,多帶他們外出走走。多讓幼兒動手,引導他們做實驗、做記錄。多與幼兒交流,多聽幼兒說出自己所見、所聞、所得,并進行引導。還要與老師交流經驗,在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激勵,互相補充,揚長避短,豐富活動內容、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