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讀書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子的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的讀書心得 篇1
悠悠五千年,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再漫長的歲月里,每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涌現在眾多杰出的人才。
以前,我常常聽到父母,老師談到孔子,莊子,什么“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總在耳邊回響。最近,老師讓我讀了一本書,《孔子莊子》讓我對這些圣賢名師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們洗禮,震撼了我的心靈。
《孔子莊子》顧名思義,主要就講了孔子和莊子兩個人的故事。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教育,曾攜帶弟子環游列國,整理了《詩經》《尚書》《春秋》等書。莊子是到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一生貧困,隱默無聞,卻著述豐厚,《莊子》一書流傳至今。
“江山代有人才出”勤奮,勇敢,剛強,好學是成功者亙古不變的必備素質,我最喜歡孔子。孔子就是這樣的一位人才。孔子好學而又勤奮,對于學習他孜孜不倦,一絲不茍,拜了許多人為老師,起早貪黑地學習。孔子勇敢而又抱負遠大,滿懷救世治國的志向,積極尋找實現抱負的機會,渴望為國家建功立業,并且勇敢地推行自己心中所想。
孔子剛強而又持之以恒,雖然許多君主不重他,總是吃閉門羹,被人嘲笑,但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環游列國,尋找他人生的最終方向。
讀完這本書,我不由得悄悄思索,我是不是連他們的千分之一也達不到?人生在世,誰都有遠大的志向和美好的愿望,可實現這些需要走一大段并不平坦,荊條叢生的崎嶇的路,需要克服許許多多的困難,勇敢剛強是必不可少的武器,唯有具有堅忍不拔毅力的人才能在遭受各種困難,碰到各種危機時迎難而上,困難和挫折不會因為你的脆弱而退縮,即使再大的苦難,只要勇敢剛強一點,也是可以過去的。有時候,要努力幾次,也能成功,就像孔子。再一個國家中穿梭,付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這當中有必不可少的.失敗,失敗不僅是一次挫折,也是一次機會,它使你找到自身的欠缺,不輕言放棄,一個能用剛強,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命中一切苦難的人,才是最出色的,閃閃發光,令人敬仰。
我過的事豐衣足食的生活,從未嘗試過外面的艱辛,我也有遠大志向,有一顆愛國的心,總是幻想著長大后為祖國貢獻力量,一切起來就滔滔不絕,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這一切都是虛無縹緲的,我沒有付出行動,平時一碰到困難就容易退縮,在遠大志向的道路上不知失敗了多長次,但從未在失敗中前進,奮發。剛強和勇敢是把握人生航向的舵手,掌握命運的動力槳,但我還沒有擁有,不知不覺偏離了軌道,剛強和勇敢這兩個字眼和我很遙遠。但我相信,我會從此時此刻開始,努力把方向重新調整過來,讓剛強和統一與我同行,像孔子一樣,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持之以恒。
莊子故事,流放百世;孔子名言,啟迪心智,感受那深邃的精神。
孔子的讀書心得 篇2
這篇又拖了很久,老是看了一段又回過去看前面相關篇目的內容,比如說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就回去看“宋微子世家”,后來又說到孔子在魯國的經歷,于是又回去把“魯周公世家”瀏覽了一遍。這一篇通篇看來,總體感覺是:孔子一生在仕途上可說是郁郁不得志,四處漂泊如喪家之犬;在學術上卻是逐漸精深逐漸博大終于積累弟子三千,書成春秋經典。
孔子為人謙恭好禮,有些過分好禮了,所以齊國晏嬰建議齊景公不用他,確實他不適合齊國的施政方針。要在春秋戰國時期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得臉厚、心狠、手辣,得見機行事善于權變,看樣子孔子不具備這些特質,而且他提倡的那一整套關于禮的理論,并不適合那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不實用啊。再說他臉皮也太薄了,與南子見了一面,回來被學生“不悅”,就急得發誓賭咒,“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不必這么緊張吧,反倒引人遐想。在他后期是有所醒悟了,會權變了,但他的形象已定型,沒人敢用他了。
孔子真正令人稱道的,還是在思想上和教育上的`成就,他整理編寫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確是中國千年文化中經典中的經典,他教育學生的種種言論,讓我在這里評價一句正確都覺得不夠貼切不夠資格,因為孔子的思想已經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每一個中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孔子思想的滋養,我們其實更多要做的是用孔子的思想來衡量現實的所作所為,而不是以一已之私對孔子思想進行評論。
關于孔子的思想是一個太博大的話題,以我笨拙的筆墨無法寫出其中萬一,只是覺得很奇怪的是:一個說出那么多經典的對的話的人,為什么不能做對的事,讓他能夠在當世得償所愿施展才華呢?看到他那句:“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讓人不能不品出一些苦澀。
孔子的讀書心得 篇3
今天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我受到了巨大的啟發。
這篇文章講了孔子已經是當年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并不驕傲,也不滿足。還是要更謙虛學更多知識。孔子30多歲的時候,感覺到自己的知識還不夠多,還不夠淵博。所以就離開自己的家鄉曲阜,想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經過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于來到了洛陽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寫出了孔子謙虛好學、不怕吃苦、彬彬有禮的好品質。
孔子這么謙虛好學,彬彬有禮啊!一想到自己, 我的臉一下變得紅的就像蘋果一樣。記得我上一年級時期末考試前的一個下午,我放學回家把作業寫完。我覺得自己學習差不多,都是99分,我就自由自在的玩了起來。爸爸回到家,看見我還在玩,生氣的.對我說:“明天就要考試了,還不趕快復習還有心思玩,你明天能考好么?”“爸爸……”我的話還沒說完他就把我的話打斷了。我只好去復習。第二天考試,第三天發下來成績,一個99。5分,一個99分。
通過學習《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我知道了學無止境。我一定要認認真真的學習,長大做個對祖國有貢獻的人。
孔子的讀書心得 篇4
孔子是公元前551到公元前479,字仲尼,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懦家學派創始人,孔孔子有很多弟子,其中著名的徒弟有子路子貢顏顏淵。曾希等等,本來我只知道孔子很著名,但不知道孔子身后還有這么多的事情,直到我翻開了一本名叫孔子的故事這本書,我才清楚地了解到了真正的孔子。
孔子的故事作者是李長之,李長之是現代詩人,也是散文作家,他的一生用在了歷史學科上,在他的筆鋒之下,孔子像是活了一樣,此書記載了孔子的出生入死,其中,我最喜歡第十章孔子繼續從事教育事業在選文之中。作者李長之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一次孔子與他的徒弟們的談話,一天,孔子教他的徒弟們與他聊聊天,子路說有多個兵力人馬的國家受到了大國的威脅,讓我去做一做,保證三年之后出任,孔子大笑起來,再問了另一個徒弟,我只要在五六十里見方的地方,三年就能讓大家吃飽飯,孔子沒什么反應,到了公西華,公西華說他愿意學習,想在宗廟中做個小司儀,孔子還是沒有反應,直到說到曾茜,曾茜說道,我比不上他們三人的'好主意呢,孔子說沒什么關系,個人說一下個人的自愿罷了,于是曾茜說,春天三月里穿上輕便的衣服,在和五六個同伴六七個小朋友到溪水中去洗個澡。在求雨臺上再吹一下涼爽的清風,唱著歌慢悠悠的回來,我不希望再有什么別的了,孔子聽啦,大為感嘆,果真也是這個主意呢,孔子之所以說這話是因為一來自從決定不參加政事工作之后,他的心理反而特別平靜起來,二來孔子熱心正直活動,他素來也不留戀富貴的一面,所謂清高,三來,孔子也不愿輕易表露自己對政治的抱負,同時也對待弟子們應該謙虛謹慎,這時其他三位弟子已經退下,只留下曾茜一人,曾茜見了孔子贊許,他就是特別和老師談得來,于是問道孔子,他們三個人的話怎么樣?在曾茜這樣回答的時候,孔子子淡淡地回答。不過是每個人講講每個人的志愿罷了,曾茜卻不放松,就追問道,那么老師為什么大笑子路呢?孔子說,談政治就得講禮節,禮節之中最要緊的是謙虛,可他說的一點也不謙虛,所以我不能不大笑,他聽完了這個故事之后,我大為感嘆啊,孔子是多么的謙虛啊,他不顯富貴的一面,不求富貴,不求任何志愿報國的景象,只求能隨隨便便穿個衣服。出去玩一會兒啊,他是多么的謙虛,多么的謙虛啊,我們以后要像孔子一樣學,要好好學習像他一樣,像他一樣謙虛,不顯富貴。
孔子的讀書心得 篇5
今天,我們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我深深地被孔子那種不恥下問的品行感動了。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孔子三十歲的時候,已經是遠近文明的'老師了,但他還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就離開了家鄉曲阜,去洛陽拜老子為師。孔子不怕路途遙遠,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的來到了洛陽。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學問毫不保留的傳授給他。我們佩服老子和孔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再想想自己桑寫字班練字的時候。每一次去練字時都會悶悶不樂、愁眉苦臉的去練字,到那里也不虛心學習。看著現在的字沒有長進。我都后悔沒向老師努力學習。
在以后學習中,我要不放過任何機會向別人學習,虛心請教。長大后成后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孔子的讀書心得 篇6
孔子被尊為“萬世師表”,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被捧上神壇的圣人,其實他真實的面目是一位可愛可親的老師。鐘國興、陳有勇著,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孔子是個好老師》,就讓這位“孔老師”復活了。本書從孔子創辦學校、孔門師生、孔子的游學等13個方面,全面呈現了“孔老師”的教育之道及其開創的學習型組織之狀況,讓人從中領略孔門關注問題、注重研討、激發潛能、發展個性的特質。 鐘國興教授說:“我希望用高中生都能看懂的語言,讓孔子復活。幫助大家了解真實的孔老師其實是多么的可親可愛,中國古代的教育是多么生動活潑。”
《孔子是個好老師》一書運用幽默的語言,通過多角度的介紹詮釋了真正的孔子,鐘國興教授提到:“別把他當圣人,我們要把他還原成為一個人,還原成為一個老師,而他本身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可親可愛的好老師!孔子復活,才能更好的幫助中華文化的復興。”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教授曾提到:“孔子在世界教育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更是中華民族全體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榜樣。孔子不僅僅是思想的大家,更是教學的大家,他不斷開創新的教學方法,通過發散思維、組織研討的`方式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他課堂條件雖然艱苦卻依然生動活潑,充分結合了現實環境為學生帶來更多新的學習體驗。”
一位讀者對記者說:“《孔子是個好老師》一書讓我重新認識了孔子,也重新認識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大家知道,孔子經常和學生開一些玩笑,其中有些玩笑也是半真半假,別有寓意的。孔子的這個玩笑就是如此。其實,孔子可能真是覺得子游小題大做了,但對禮樂的小題大做總比不做好,所以孔子否定了自己觀點的。孔子調侃子游的這個經典片段總是讓我百讀不厭,我們一方面可以看到學生對老師學問的信奉,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孔子的可愛與可敬。
縱觀孔子的一生,他對他的學生的影響,一部分是通過言傳,通過學習古代文獻、傳授各種技藝,而更多的、更為深刻的則是身教。他的勤奮好學,他對真理、對理想、對完美人格的追求,他正直、善良、謙虛、有禮,他對國家的忠誠與對老百姓的關心,都深深地感染著他的學生與后人。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既是孔子的高尚師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條教育原則。課品如人品。教育智慧必定出自善良的心,出自教師對教對學生真誠的愛意!品格高雅,課堂自然充滿智慧、充滿靈性。“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教學相長,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跟孔子學當老師的溫暖旅程,如沐春風。
孔子的讀書心得 篇7
孔子,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道德倫理,深深地影響了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孔子的一生,充滿了讀書的歷程。他的讀書心得,也是他的人生智慧的精華。
孔子讀書,首重實踐。他強調“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也就是說,讀書不是為了裝飾,而是為了實踐。他喜歡通過閱讀,探索人生的真理,而不僅僅是表面的知識。他的閱讀,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教育的一部分。
孔子讀書,也重在思考。他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需要思考,需要把書中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從中得出自己的理解。這樣的閱讀,使孔子得以深入理解每一本書,每一份知識。
孔子的讀書心得,是他的人生哲學。他通過讀書,不僅獲取了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從中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他的讀書歷程,也反映了他對人類生活的深度理解。
總的來說,孔子的讀書心得,是他的人生智慧的體現。他的實踐精神,他的思考方式,以及他對人類生活的深度理解,都讓我們對他充滿了敬仰。他的讀書心得,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理解讀書、理解人生的新視角。
孔子的讀書心得 篇8
讀了孔子周游列國我有很多感觸。我不僅僅認識到了孔子為了和諧新的思想主義建設的偉大,而我更加佩服的是孔子那種不畏艱難的精神。千山萬水去到了許許多多的國家發表他的意見,是相當可貴的,不虧是我國古代的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可以從這句話表現出來:孔子在列國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許多釘子,年紀也老了。末了,他還是回到魯國,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學生上面。可想而知,孔子雖然是奔波了許多國家,但是依然不會忘記為自己成長的魯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非常值得人敬佩,尊敬的。從而可以看出孔子是個大思想家。
孔子無論去到那里都被國君驅趕,但為了他的和諧思想主義建設,不敢三七二十一,都要發揚這種精神,這也是值得人敬佩的。還可以看出,他的弟子也同樣是在他的教導下認識到了世上的不和諧的地方,并于師傅一同去周游列國,孔子真是個大教育家。
孔子成立的儒家學派在后世影響很大,把自己那種精神也傳到千千萬萬的子孫后代。
孔子的讀書心得 篇9
研讀了《跟孔子學當老師》的佳作,掩卷深思,受益匪淺,只感覺自己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是一種缺憾。孔子之所以值得學習,不僅因為他有我們沒有的東西,更因為他的精神可以成為我們這些中國教師的“根”。我們以他的精神為“根”,不僅可以讓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個中心,而且能讓自己的職業生涯給學生帶去一種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們將來無論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國文化的“根”,而不僅僅是讓他們通過大學的招生考試,然后便不知道心靈將往哪里去了。孔子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在幾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導我們教師學習的準。“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教學相長,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溫故知新,學而時習之……這些中國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風景,這些深深卷入了我們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語詞,蘊藏著一份宗教般虔誠、熾烈、雋永的”教學之戀”。
教育什么時候有最大的教育效能?我想答案是:讓師生雙方產生心靈的共鳴!
真正的教學乃是以師生的求學經驗與心得體會為基礎,非得要師生之間的求學經驗與心得體會發生共鳴,才會發生真正觸及師生心靈的教學。將自己的求學經驗與心得體會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將要耕耘的“學”一句話,是教師先把自己的“學”教給學生,讓教師了了解教師的“學”,然后和學生一起“學”。
向學生傳授真正能觸及心靈的“漁”,并因此讓他們更強烈地感受到我們的愛;反思我們的教學內容是不是來自于我們自身的求學經驗與心得體會。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才是教學時必須考慮的頭等大事。另外,僅對學生的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教學內容,而且教學內容越多越好,越能顯示老師對學生的愛。
孔子的讀書心得 篇10
孔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儒家思想的創立者。《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是儒家經典之一。今年,我有幸閱讀了《論語》,并從中領略了孔子的智慧與魅力。
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我深深被孔子的教誨所感動。他強調“仁愛”之心,認為人應當關心他人,具有智慧和勇氣。這種思想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我更加懂得關心他人,尊老愛幼,熱愛生活。
此外,孔子的教育理念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認為教育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智慧和勇氣。這種教育理念在當今社會依然適用,對于我們培養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總的來說,閱讀《論語》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經歷。孔子的話語不僅具有智慧,更具有道德價值。他的教誨讓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愛,如何去關心他人,如何去教育下一代。我深感孔子的智慧與魅力,并愿意將他的思想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受益。
孔子的讀書心得 篇11
《孔子拜師》講了孔子去洛陽拜老子先生為師,一路上無論是刮大風還是下大雨,他總是堅強地克服度過;而且他去拜見老子先生都是很有禮貌的'。老子先生接待遠方來的客人也是彬彬有禮,并且把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孔子先生。兩位前輩虛心好學和偉大無私的胸懷深深地打動了我。
讀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我決定向孔子先生和老子先生學習他們那種對知識虛心好學和誠懇態度高貴品質。
孔子的讀書心得 篇12
我學習了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現代價值感觸很深。孔子作為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累了十分豐富的教學經驗,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許多寶貴的教育主張和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他的這些教育經驗和原則,是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寶貴遺產,至今仍對我們的教育實踐有著行之有效的指導意義。
一.要做學問,先學做人 。“做學問先要學會做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務。教育的宗旨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我國第三次全教會再次強調素質教育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具備做一個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品德、心理、責任感、精神、觀念等。首先我們要善于發現和樹立品德高尚的榜樣,用高尚人格教育和鼓舞學生,從而實現教育的目標。其次,要從立身、行事和處世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基礎性道德,然后根據思想形式形成處世之道。再次,注重學生全方位素質的培養,教育學生學習并實踐孔子仁愛、禮儀、忠恕、明智、誠信的修身內涵,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最后,理論結合實際,把孔子的仁愛和誠信等思想應用于實踐之中,實現德育教育的目標。
二.有教無類,誨人不倦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光輝的思想,應該是“有教無類”。“有教無類”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他一生教育實踐的總結。他不分階級,不分貴賤,不分地域,不分賢愚,只要虛心向學,他一律諄諄進而教育。“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自古以來人們對孔子的稱頌,也是孔子高尚師德的`主要內容。孔子經常以此來要求自己。當他的學生以“圣”和“仁”來稱贊他時,他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孔子教育學生,不但誨人不倦,而且毫無隱瞞,因而贏得學生們對他的無限尊敬和敬仰。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在教育教學方面,孔子有許多發明創造。其中有些創見即使是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來看,也仍不失其真理的意義。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就是其中最有價值的東西之一。 由于孔子在教育方針上主張“有教無類”,在招收學生時也做到來者不拒,這樣,學生之間,在年齡、性格、愛好、智力、能力、品德、知識基礎、學習態度以及意志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為了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有說得,學有所長,他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在教學中“因材施教”。 四.學思并重,傳習結合 孔子一生大部分時間從事教育工作,他把“教”和“學”理解為一個整體,主張“教”“學”并重。他不僅總結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則和教學方法,而且還提出了一些學習原則和學習方法。學思并重,傳習結合便是其中重要內容。
孔子的讀書心得 篇13
孔子周游列國,大概從55歲開始,68歲時結束游歷,共用了13年時間。然后,孔子回到故鄉魯國,致力于講學著書,7年后,即孔子73歲時,與世長辭。
那么,在孔子長期的游歷生涯中,有過開心的經歷,也有過兇險的遭遇;有時被人歡迎,有時被人追殺,甚至“惶惶如喪家之犬”。可以說,孔子在游歷中失去過很多,但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未變。這種堅持,最終成就了孔子。
由此,我想,每一件事情的成功,無不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的代價。比如,明時的`徐霞客,長年在外游歷時,也遇到過強盜,并與之發生過殊死搏斗。但徐霞客并未因為游歷途中會遇上壞人而停止游歷;假如這樣的話,我們今天或許就看不到《徐霞客游記》了。
所以,如果一個人選擇了一條路,并要把這條路走到底、走出光明來,就注定要承受未知的壓力與煎熬。倘若你堅持住了,就會過上你想要的生活;倘若你堅持不住,中途放棄了,或許對你來說,一時可以輕松下來,但你在年老時,必會為之而痛悔。
因此,每每看到孔子周游列國時期的種種艱辛,我想,上天應該是公平的,你的成就往往與你承受的艱辛成正比。如果你連這些艱辛都不能夠承受,上天又怎能放心把那樣的輝煌交給你,又怎能放心交給你?一個人的財富,不僅僅是現有金錢數量的多少,抑或是可視化的物質,而應該是一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別人承受不住,你能夠承受住,那么,你一定會出人頭地,不過時間早晚而已。
任何人,都應該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成功的到來,在這過程中,努力地在你的夢想征程上前仆后繼。孔子能,你也能,一定!
【孔子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史記孔子世家讀書筆記心得06-16
孔子讀書筆記09-21
孔子讀書筆記01-29
孔子關于讀書的句子06-07
孔子教育思想讀書心得02-07
孔子的故事讀后感 孔子改錯的故事閱讀03-13
孔子的故事讀書筆記11-11
孔子讀書名言大全12-07
孔子的論語讀書筆記02-01
讀《孔子》有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