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澤縣城關小學 員志琴
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以課堂、書本、教師和考試為中心,將學生封閉在狹小的課堂和單薄的教材里,忽略了語文學習的大天地,學生的悟性、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禁錮,嚴重影響了語文能力的有效培養。語文自主實踐教學建立在人的能動性與主動性上,它打破了課堂的四壁,延伸了人的視覺和聽覺,為學生創設出廣闊、自主的學習環境,同時也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終身學習技能的形成產生了積極的意義和影響。
一、自主實踐的語文教學思想
“新大綱”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說明在由學生、教師、學科對象三方組成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的灌輸對象,而是對于學科對象的主動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北憩F在課程體系上,探索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性學習的結合,學校、家庭、社區語文教育的結合,在廣闊的時空背景之下,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在不斷地學語文、用語文中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二、自主實踐的語文教學內容和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1、以教材為依據,開展語文自主實踐教學
教科書是語文課堂重要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對課內的知識不作“填鴨式”的“奉送”,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把學生的思維引出課本的小圈子里,打開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結合實際生活去感悟、去理解,建立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例如:一位教師教學《桂林山水》指導朗讀時問學生:描寫桂林的山這一段該怎么讀?一位學生發言:應該讀得語調較高,速度較快,表示游客欣賞了桂林山的激動心情。教師表揚了他,請他范讀。這時,另一位學生說:我認為這一段應該讀得聲音較輕,語速較慢。課堂上發生了這樣的不同意見。教師十分高興地對學生說:“能說說理由嗎?”學生回答:人們坐在船上,欣賞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船在前進,游客邊欣賞,邊想象:這座山像什么?那座山又像什么?讀得慢一點,表示在欣賞,在想象,在回味。她的回答,得到了不少同學的贊同。這時,又有同學發言:怎么欣賞,與游客的性格有關,有的游客性格開朗,容易激動;有的游客性格內向,比較深沉。欣賞表現肯定不一樣。
現代語文教學的理念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應“重情趣”、 “重感悟”、“重積累”,構建開放型的語文知識體系,厚積才能薄發。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教學進度,指導學生閱讀相應的配讀課文,作為語文課后的擴展閱讀內容,讓學生盡情地朗讀,默默地思考。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資源,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大膽地探索,自主合作。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教學的天地也就有多大。
2、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開展語文自主實踐教學
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提供給學生大量的學習信息,學生也可以借助網絡查閱資料,擴展視野。當教學內容遠離學生生活實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豐富教學內容,縮短教學時間,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增強了形象性、生動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激情。在多媒體網絡環境的輔助教學中,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廣闊空間,可以讓他們充分施展才華,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充滿了生活的情趣,并且把語文素養的提高訓練向課外、家庭延伸,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的需要。
現在我們有些公開課,教師早半個月就在準備,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學生卻渾然不知,蒙在鼓里。課是給學生上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能不能早點告訴學生,讓學生一起準備呢?課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網絡環境中收集與本課學習有關的材料,如查閱資料,尋找相關圖片和音像材料,實現自主學習。課內,讓學生把自己準備的內容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已經學懂,哪些還有問題,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教學。課后,引導學生進一步閱讀相關信息,擴展視野。這樣利用網絡環境的優勢,不僅解放了老師,更使學生的主體優勢充分得到發揮。
3、充分相信學生,開展語文自主實踐學習
要營建師生間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鑄成學生自由的、主動的探索心態,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學生可以按老師指定的發言,也可以搶答,可以順應教師和教材的意見,也可以向老師質疑,把老師難住,可以與同桌小朋友討論,也可以離開座位找好朋友切磋……自主實踐的語文教學,要求克服封閉性的學科觀念,在語文學習中不僅讓孩子們始終處于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而且打破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的學習聯系起來。例如學習有關樹木的課文,學生要認一認樹種,了解一下樹的特性,把語文學習與常識學習聯系起來。學生把課文讀得瑯瑯上口時,老師又給課文配上學生熟悉的樂曲,把語文學科與音樂學科自然和諧地聯系起來。最后,老師拿出自己的樹葉剪貼畫給小朋友們欣賞,語文學科又與美術學科聯系起來了,還為課文的聽說訓練做好了充分準備。
三、自主實踐的語文教學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1、注重過程性評價
對孩子的成功及時給予賞識,對孩子的失敗及時給予指導,讓孩子們在積極學習情感的支持下學語文,用語文。
2、評價標準要多元化
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光追求標準答案是不全面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要予以肯定。
3、評價方式要多樣化
教師要從評價的“裁判”位置上走下來,創造自由寬松的課堂民主氣氛,采取自評、互評、組評等方式,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鼓勵學生獨自評價自己或他人的進步和成績,培養敢想、敢說、敢干的精神。
自主實踐的語文學習是開放的,多元的,豐富多彩的,放膽給學生一個自由空間,放手讓學生遨游學海。在語文教學中開展開放性學習,凸現學生主體,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洋溢著濃郁的人文精神,體現著鮮明的時代特色。
作者郵箱: ljyzq666
[以人為本,自主實踐,科學發展(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5.數學自主學習計劃
6.
7.不由自主的近義詞
10.班組安全自主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