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天然動物園的特點〈動物種類繁多、自由自在 〉,感受漫游動物園的樂趣。
2.了解游記著重記錄見聞感想的寫法 ( 游覽前、中、后的結構和地點轉換順序 , 略講或不講 ) 。
3. 積累自己感興趣的反映動物特點的詞句。
4. 根據情景、展開想像 , 用旅游者的口吻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 說說去過什么動物園,有什么有趣的見聞或感受。
2. 出示課題:天然動物園漫游記
猜一猜:今天學的課文里寫的內容 , 可能和以往我們在動物園的見聞有什么異同。 ( 相同: 涉及很多動物 ;不同:是寫在野外的動物。理解 :“天然” 的意思。天然: 自然存在的、自然 產生的,和人工、人造相對。)
二、自學課文、初步感知
1. 自學課文。
建議 :
(1) 輕聲地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 邊讀邊想像作者游覽時的情景,同審題時的猜測 ( 自然狀態下的動物 ) ,在你覺得最有趣的地方做上記號;
(3) 小組交流。
2. 全班交流。
(1) 讀詞語 , 并用這些詞語說一句話。
坦桑尼亞 達累斯薩拉姆 魯伏河 米庫米
( 讀正確 , 說一句話了解地理位置。)
(2) 出示第 3 小節,讀正確。如果坦桑尼亞的朋友到上海動物園會怎么說?用下面的句子開頭說幾句話。
跟我們的天然動物園相比這里的動物園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3) 讀句子,邊讀邊想像:讀正確后,說說想到了什么。
當我們從它們中間穿過時頑皮的基馬猴竟圍著車子奔前跑后周旋了好一陣子。
( 從“圍 ” 、“奔前跑后 ”、“ 周旋”等詞,想像基馬猴奔跑的樣子、神情,與坐在汽車里的人的關系。 )
(4) 指名分小節讀課文 , 要有邊讀邊想像的感覺 , 讀后正音。
(5) 交流小組討論后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 如果深究文章的話 , 學生可能會提出“天然”和“動物園”是不是矛盾 , 從本質上講是矛盾的 , 但是作者把這一對矛盾的詞語用在這里 , 更突出了天然動物園的特點 , 如果換成: 動物保護區漫游記 , 感覺就沒有這么強烈了。 )
三、深究語言、了解特點
1. 默讀課文 , 思考 :
(1 〉作者見到了哪幾種動物 ?( 辮羊、長頸鹿、斑馬、基馬猴、河馬、水牛、駝鳥、花豹、大象、犀牛、野狗、黃牛、獅子 )
(2) 請用不同的詞句形容天然動物園中的動物 ( 選擇 5 種以上 , 可以用文中的詞句 )。例:坦然自若的斑馬。
(3) 用一個詞概括天然動物園動物的特點。 ( 自由自在等 )
2. 再讀課文,說說你是從哪里看出課文寫的是“天然動物園”的 , 把你感受最深的和同桌交流。如果你覺得有不反映天然動物園特點的地方, 也可以提出來。
3. 全班交流 , 隨機引導學生體會、朗讀 ( 注意聯系學生生活經驗 , 比如 , 與上海野生動物園比較 ) 。
(1)“愿你們交好運 !”一一看動物需要運氣 , 因為它們是主人 , 運氣不好 , 主人 “避而不見”。
(2) 遠遠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迷人的風光畫。一一動物與環境渾然一體。
(3) 阿里說 , 一只被激怒的水牛 , 往往是游人所面臨的最大威脅。一一在這里人也不能“有恃無恐”。
(4) 母豹側臥在草地上 , 四只小豹爭著擠到它的腹下吃起奶來……一一多么安詳的一幕 , 要知道這是發生在極其兇猛和機靈的母豹身上的 , 這里是它的家。
(5) 我們只好等著 , 讓象群先過。一一人與動物謙讓 , 這是和諧相處的前提。
四、總結課文、寫話練習
1. 課文的題目是“天然動物園漫游記”,能不能改成“天然動物園”?( 不行 , 是游記 , 而且是 “漫游”。前者主要是介紹 , 強調準確、比較全面 ( 比如:要講清楚多大;后者是按游覽順 序記敘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另外課文中地點轉換順序不清楚 , 而時間順序相對清晰 , 原因就是“漫游”一一隨意游玩 , 這也是天然動物園的特點。 )
2. 寫話練習。
導游阿里在返回的路上,講了幾個趣聞 , 可惜文章沒具體寫。請你選一個 ( 也可以自己選材 ),展開想像,用旅游者的身份寫得具體些。
“獅子敢向兇猛的犀牛發起攻擊,但有時卻被兩只野狗趕得走投無路;而大象過河時 , 興許會被河馬咬掉尾巴……
( 注:寫法指導 , 在交流時歸納。 )
3. 布置作業
積累自己感興趣的描寫動物的詞句。
[27天然動物園漫游記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8.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為學》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