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一所學校聲譽的好壞取決于其教育教學質量,教學質量也是我們教師的本職所系。就如何“面向全體,突出培優,大面積提高學生成績”,我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一、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端正學風,激發熱情。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培養良好生活、學習、衛生、行為習慣的黃金階段,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可塑性極強,特別是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是首當其沖的重要工作。要想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我們首先要向學生講明道理,告訴學生,大家來到學校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學習,就如同“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一樣,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其次,時刻提醒我們的學生,這個年齡段是最適合學習的年齡,正如一句古詩所警示的一樣“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從我們自身入手,我們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導者,首先要不斷更新觀念,找到最適合我們自身和我校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備課中,不僅要熟悉文本內容,挖掘教材精髓,還要精心設計教法,利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眼球,刺激他們的感官,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其次,我們要從學生心理角度予以考慮,衡量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接受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當學生取得微小的進步和成功時,我們要及時地去表揚他,讓他知道:我有進步,并有進步的的可能和潛力。學生有了失誤,我們應設身處地的去理解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宜過多地指責、甚至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致使他產生厭學情緒。
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在學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師,首先是好的節目主持人或好的導演。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或綜合復習過程中,做為節目主持人或導演的教師,我們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參考、查閱各種資料,熟悉教材,根據學情和實際備課、準備復習內容,不要一味地只是大量地做現成的試卷。在復習中,通過講授和練習相結合、閱讀和書寫相結合、測試和反饋相結合、自學和合作互助相結合、室內復習和室外復習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培養他們自覺、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愿意或者有更多的學生愿意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提高效率,注重溝通,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平時的輔導、復習,我們要保證利用有限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高效率地進行學習,把課堂中“多余的情節分析,瑣碎的談話,沒有思維價值的提問”等活動中的大量時間節省下來學。學生懂的,堅決不講;學生會的,堅決不練;把握好教學節奏與容量,把教學時間安排合理,充分運用課堂40分鐘,讓學生主動、積極、有效地學習,認真讀書,主動思考,扎實訓練,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不要急于求成。
我們在教學中也好,復習中也好,往往為了落實目標,而直奔所謂的結果,忽視了培養技能和方法的過程,少了與學生的交流、溝通與反饋,甚至犧牲學生的活動和休息時間,致使學生的學習陷入被動局面。反之,如果我們在教學或復習工作中,遵循規律,重視過程,注重方法,勞逸結合,與學生進行恰如其時的溝通與互動,甚至情感交流和人文關懷,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主動質疑的思維,從實質上促進學生從字里行間、解題釋疑中找出矛盾,發現問題,進而激發學生質疑問難、創新求進的意識。這樣的螺旋式上升,會不知不覺地促使學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正視差異,培優轉差,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
面向全體,公平對待,讓每個學生都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我們也要正視個性差異,這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個性差異是不容忽視且事實存在的現象,正因為如此,我們還是要不遺余力地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培養班內的優秀學生,鼓勵他們冒尖,同時,對那些基礎薄弱、智力欠發達的學生,不拋棄、不放棄,針對難易程度不同的各種教學內容,做到精心設計、分層指導,讓不同知識需求的學生有事可做,有題可練。因為畢竟我們的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范疇。
另外,我們在作業布置之后或進行了檢測之后,一定要及時批閱,以最快速度和最有效的辦法掌握學生的學習和測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分清個性問題和共性問題,對于不會訂正的學生,我們要有耐心和信心從旁指點,進行補差輔導工作,做到日日清、課課清、次次清,這樣,學生的拖拉、偷懶問題,知識點中的懸而不決的問題會逐步消除。
時光易逝,時不我待,讓我們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和主觀能動性,以輕松愉悅的心態立足本職,提高效率,把我們所從事的教學工作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面向全體,突出培優]相關文章:
1.語文培優輔差總結
2.培優轉差總結
3.語文培優扶差總結
5.小學培優輔差總結
6.培優總結范文
7.數學培優輔差總結
8.平面向量教學課件
10.如何突出中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