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鄒平縣臨池中學 邊玉梅
內容摘要(關鍵詞):
想象、創新,課文朗讀,質疑解惑,綜合性學習,自主、合作、探究,語文綜合素養,能力培養
所謂暢想,就是敞開思路,毫無拘束的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強調想象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類沒有想象,如同鳥兒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舊課程卻在很多地方無情的扼殺了學生的想象思維,致使學生的思維僵化、呆板,無新鮮活力。新課標針對此積弊,鮮明的提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直言不諱的請老師住嘴,這無疑給沉悶的語文課堂注入了一股清風,直吹入了學生的心田,于是學生終于擁有了一片暢想的天空。
一、在朗讀課文時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傳統語文教學中,在朗讀方面長期存在兩個失誤:一是學生課堂朗讀少,二是放錄音或教師范讀多。課文錄音我們已無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較高朗讀水平的教師與課文錄音相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準確的朗讀,圓潤的發音,感情的把握等等,無不讓人交口稱贊。如此以來,教師個人水平是得到較好的發揮了,但在佩服之余,我們是否也該為學生想想?在老師讀之前,學生有沒有讀過課文,找出生字詞,查查字典?對課文內容理解了嗎?對文章感情吃透了嗎?若沒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老師就讀了,那么學生不用解決字詞,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煩;不用去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個大麻煩。他們完全可以模仿老師去朗讀,甚至也可以讀得聲情并茂,但他們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學到了一點“形”而已,真正的“神”卻領悟不出,形神兼備也就無從談起。針對這些失誤,新課標注重學生的自我朗讀體驗,倡導“四步讀書法”,即讀準(要動手查字典)、讀暢(要反復讀,達到熟練)、讀情(要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基調)、讀境(要發揮想象,仔細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由淺入深的把握課文,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參與,強調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實現了自我與作者的心靈交流,這樣讀出來的聲音才不會空洞無物,矯揉造作。特別是后兩個層次,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可以盡情發揮想象,用“內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繪的世界,用“內在的耳”去傾聽作者的心聲…… 在這個無形無聲的世界里,每個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每個人的看法卻又都是深邃的,有鮮活生命力的,因為這不是別人強加給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內心深處的。此時的朗讀便不再是“見字出聲”而是“內明于心,外達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礎上的朗讀,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瀉,洶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園,鳥語花香,于人于己,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質疑解惑中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韓愈說:“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由此可見,學生有疑問是很正常的;古語又說:“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由此更可見質疑的重要性;而愛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紹經驗時也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究底的追究問題罷了!笨墒莻鹘y教育卻恰恰沒有給學生的質疑解惑留下暢想的余地。往往是課堂上老師精心設計出種種問題,制訂出標準答案,再一步步引導學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于是乎出現了這樣一個真實的傳說:某地老師在上課時畫了一個月牙狀的東西,問學生說這是什么,學生紛紛發表看法,鐮刀、豆角、發夾等不一而同。但最后教師說:“你們都錯了,應該是小船!甭犝n者無不嘩然。試想:在如此重重束縛之下,哪個學生還敢說?哪個學生還敢疑?長此以往,學生豈不要被培養成為一個個的只會制造標準答案,而沒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的是,不久后的今天,“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便強有力的占據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全由學生自主解答或小組班內合作解答,學生把握課堂的權利大了,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現在的語文課堂上,沒有了師道尊嚴,學生便敢大膽發言了;沒有了老師的大問小問,學生的質疑聲反而多了;沒有了標準答案,學生的回答也豐富多彩了。這樣的課堂,老師輕松了,效率卻提高了,學生思維也活躍了,誰能說這不是留給學生一片暢想天空的功勞?
三、在綜合性學習中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材中有一項全新的內容--綜合性學習。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單元中與閱讀課文相并列,共同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綜合性學習,作為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項等重的一個項目,第一次被寫入新課標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基本目標,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予大力提倡!被谶@一理念的指導,新教材把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與其它學科的有機溝通、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作為綜合性學習的整體目標,將以往教材中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三個系統整合于綜合性學習之中,并在學習過程中留給了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綜合性學習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就決定 了它的學習方式也是多樣化的。比如,第五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我愛我家”,就提供了三個可供選擇的小活動:“老照片的故事”以一張或一組家庭照片為引子,與家人進行交流,了解家人的生活經歷,在此基礎上寫一篇作文;“一件家庭物品”也是通過交流、詢問,了解家庭故事,并把它寫成作文;“媽媽的嘮叨”則是模擬了一種生活情景,由兩位同學進行模擬電話交流,再用書信的形式寫一篇作文。很顯然,這三個活動在組織形式上已給學生留出了暢想的余地。而第二、四、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的形式則相對一致,它們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為主要目標,在為學生提供一個母課題的前提下,又設計了若干層次的子課題,倡導學生發揮自主精神,自行設計、自行組織、自行探究,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比如,第四單元,在“探索月球奧秘”這一母課題下,又按層次遞進的分成這樣幾個子課題:
1、月球奧秘知多少(搜集資料,匯報成果)
2、觀察月球的運行,參觀天文臺(觀察,參觀)
3、豐富多彩的月球文化(搜集資料,討論)
4、我是月球小專家(知識擂臺賽)
5、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運用資料,發揮想象,寫作)
學生在有選擇的進行上述活動時,將在興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資料、自行設計匯報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觀察的時間和方式、自行組織擂臺賽和討論……這樣在各個環節中,學生的想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創新思維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于是乎,展示活動成果時,相聲、小品、辯論會等等,形式多樣,不一而足。豐富的內容,獨到的見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無一不讓人感到驚訝!綜合性學習中學生的出色表現,徹底打消了以前老師們不敢放手的顧慮,因為他們已經看到放手后的學生,不但沒有“走不動”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扎實,更精彩!因為在感興趣活動的指引下,由于老師的放手,反而更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由于沒有了老師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思維了。綜合性學習又給學生的暢想開辟了一方樂土!
新課改,以其鮮活的生命力在語文課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體語文教師著眼與學生的未來,認真反思,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新課程,給學生創造一片暢想的天空]相關文章:
4.新課程開發論文
5.夜晚的天空的說說
6.美術畫天空教案
7.天空的同義詞
8.秋天的天空成語
10.給學生講醫學知識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