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穎中學 曾麗雯
內容摘要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重點在于課堂教學上。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好小組的合作精神,增加學生的實踐活動。并且把握好教師的指導作用,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自主學習 主動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基于此,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本”,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么,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呢,我把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上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 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趣味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的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 引入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至終處于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為關鍵。在教《可愛的草塘》時,我創設了圖片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的:我先將有關的圖片展示出來,然后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見過或去過草塘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參觀在‘北大荒’的一個草塘。”然后請學生說出對草塘的感覺。有的說“很美麗”,有的說“很迷人”,還有的說“很清新”,于是我就順勢問他們:那為什么作者要叫它可愛的草塘,而不說它是美麗的草塘呢?”這樣就把學生的興趣引入到對課文的學習中去了。通過圖片情景的創設,既給了學生直觀的認識,又引發了他們的探究的欲望。
另外,除了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還可以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我播放了配樂,使學生的情緒先受到感染再學習課文。無論是因為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活動的原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心理動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學還是那樣刻板,按老辦法、老觀念去教,學生的學習動機定會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據課文情節的不同、內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續。下面還是以《十里長街送總理》為例,課前利用音樂渲染了悲哀的氣氛,使學生融入情景中去。然后請學生想象,假如你在這種情景之下,你會想什么,說什么。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表看法,由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所以不用我教授,學生也能體會到人們悲痛的心情和對總理的熱愛。
二、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想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能保持下去,關鍵在于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引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小組合作開辟自主空間
教師作為引導者,應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有責任心的小組長。讓他(她)來做好組織工作,從而保證了每一次的討論結果。另外,我還會給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教《古詩三首》時,我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1)我會朗讀。可以自由讀,也可以小組讀,要讀準字音,讀出情感。(2)我會理解。古詩的教學應避免老師逐字逐句地解釋,所以要求學生借助參考書自己去理解發揮。(3)我會畫圖。根據課后的要求,我讓學生發揮想象,畫出其中一些詩句的景象出來。
還有值得注意的是,有時一個問題提下去,如果不給足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那將會給課堂帶來冷場。作為教師不要讓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學生還未充足地去討論,教師就草草收場,勢必起到反作用,更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與真情流露,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對于小組學習的結果,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評價可多方面,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反饋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都要有詳細地分析。
2、質疑問難,發現問題自主學習
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于和善于質疑問難。古人云:學貴有疑。要培養學生善于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如教學《蟋蟀的住宅》時,我讓學生看題目提出問題。有學生就問:“住宅是對人來說的,為什么蟋蟀這種昆蟲也會有住宅?”在初讀課文以后,學生又會問:“為什么蟋蟀可以做出那么復雜的住宅?”隨著這些問題就可以層層深入地去學習課文了。課堂教學是屬于學生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三、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點
語文教學應創設讓學生活動的機會,以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師在語文學習中應多提供學生活動的機會,在語文學習中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因此可將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因為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希望老師給予他們表演的機會,使他們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華。例如在教《田忌賽馬》時,我讓學生分四大組來進行表演比賽。自己根據課文來編劇本,自己分配角色,自己安排時間排練。因為要表演,所以學生得仔細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等。從而更深一層去理解課文內容,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當然,為了避免學生任意發揮,我重點強調了人物的神態和語言,是評比的關鍵。學生在表演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自主學習。最后師生再共同評評選出最佳男演員和女演員,還有最佳小組表演等獎項。另外,我在語文教學中還采用過采訪這一方法。如在一次作文教學中,內容是寫“成功的滋味”。 我先讓一些學生介紹曾做過哪件事獲得了成功,并選四位同學當小記者,對介紹的同學進行訪問,向他們提出:“取得成功時的心情。”并針對學生的回答提出質疑。這樣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在提高,思維應變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也從中得到了鍛煉。
學生自主學習使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地展現,也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樂趣。學生們能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郵箱: angelmissyou@21cn.com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淺談教學中的課件
4.數學自主學習計劃
6.淺談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
8.教育論文淺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