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莊鎮中心小學 徐倫曉
女兒今年七歲,剛上小學一年級,恰好此時學校進行新課程改革。因為我們都是教師,也研究學習了新課改精神,所以就用審視的目光觀察女兒,看看能否從他身上找到新課改的影子。
上學幾天后,我問女兒:“你喜歡你們的老師嗎?”女兒高興地說:“喜歡。”我又問:“為什么喜歡?”女兒說:“因為我們的老師很漂亮,還特別的好!”我又問:“老師怎么漂亮?”他說:“長得漂亮,穿衣服也漂亮。”我說“那么好”是什么意思?女兒抬著頭告訴我:“我們老師愛笑,愛和我們做游戲,有時還模我們的頭,還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發糖……”我熟悉女兒的老師,她們都是那種穿戴大方得體,看上去溫文爾雅,而且很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的人。
女兒就在我原來的學校上學,在上學前就經常到學校里來,按說應該對學校失去了新鮮感,對許多事情應該習以為常,失去熱情了。可是女兒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他仿佛對什么事情都有熱情,看到其他年級的學生戴紅領巾,就經常問自己什么時候也能戴紅領巾?當他們先戴上綠領巾的時候,又問為什么和大哥哥、大姐姐們不一樣?女兒也經常報告班級“新聞”:我們今天上課用電腦了,今天我又得小紅花了;更有甚者,他還經常回家“考”我,讓我猜字謎或用火柴棒擺算式;有一次,上完語文課,他提出要到三江購物俱樂部去認貨物的標簽,并且要上網收索有關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資料;還有一次,他竟然回家告訴我,媽媽我要寫秋天的詩歌。
女兒上學一段時間后,變得特別相信自己的老師,簡直把老師的話當成了“圣旨”,常常聽他說這是老師說的,那也是老師說的。時間一長,我還真擔心女兒太相信老師了,那他在學習上會有自己的思考嗎?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嗎?正好女兒所在的班級上語文研討課,我去聽了。在課堂上,讓我看到了女兒敢于向老師說“不”的場面。他思維活躍,在詞語接龍游戲中,能想老師沒講的詞語,在課文朗讀時,能做到有聲有色,還敢提自己不理解或有質疑的問題。女兒的表現,消除了我心中的顧慮。
從女兒上一年級的表現來看,給了我們教師許多新的啟示:要讓學生喜歡自己,首先就得從自己的打扮入手,一年級的小朋友已有一定的對美的欣賞力,作為教師要讓自己的學生感覺到漂亮,既不能穿奇裝異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又不能穿得過于隨便。這雖然與新課改缺少必然的聯系,但對小學生來說,他喜歡自己的老師就會喜歡自己的班級、學校,就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有學習的熱情,進而影響到今后的發展。學生感覺老師對自己是那么的好,是學生對老師內涵的肯定。這除了與教師的素質、品質修養、性格等方面有關系,更與教師的教育思想有關。新課改強調教師與學生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如果教師做到了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就會縮短師生之間心靈的距離,就會成為朋友,學生就一定會認為我們的老師是那么好。
女兒剛上學對校園的一切所表現的熱情,除了他性格上的因素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們的老師教育思想在新課改思想的指導下發生了變化。我曾經問過我的女兒,為什么那么渴望與大哥哥、大姐姐那樣掛上紅領巾?他的回答讓我感覺到他不是因為好奇,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他渴望成為一名真正的紅領巾。我想,老師就是想通過一點小事來培養學生對上學、對學習的熱情吧。這對每一個剛進校門的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它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影響也是深遠的。女兒回家“考”媽媽,去超市學漢字等都讓我們看到了老師們教學上的新變化:他們在努力貫徹新課改思想,課程在改革,學習在研究,知識在融合。我們可以想象:品德課在草場上找有趣的植物,數學課成了游戲課,語文課孩子們又成了小詩人。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個性逐漸得到張揚。
在課堂上,孩子敢于向老師說“不”,而老師也敢于同學生一起學習,并鼓勵學生要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引導學生不唯書,不唯師,學會思考,學會創新,這是人本思想的體現,是教學之核心,是我們新課改的根本追求。
[從女兒身上看新課程(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新課程開發論文
2.木蘭詩從體裁上看
3.塞上看柳閱讀答案
4.
5.送給女兒的句子
9.致女兒的信教案
10.給女兒生日祝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