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杭縣蛟洋中心小學 劉華英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生活中必備的能力之一。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充分重視口語交際教學,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因此,怎樣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擺在教師面前。本文結合自己近年來的課改實踐,談談培養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良好環境,營造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良好氛圍
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生大膽進行口語交際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才敢張揚個性,在探索未知的同時,釋放出巨大的潛能。因此,教師應把創設環境放在首位,使學生心情愉快,樂于思維,敢于表達,在無拘無束中進行口語交際。
1、多一些“民主與平等”。許多學生上課不敢說,特別是農村的孩子上課不發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礙:怕說話不當、舉止失措而當眾出丑,被老師指責批評。這些問題成為不少學生口語交際中的心理陰影。因此,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肯說,關鍵是要增進教學民主,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摒棄“師道尊嚴”的想法和做法,走向、親近學生,可以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與學生進行沒有心理距離的開放式交流,從而建立師生之間民主、平等、信任關系,營造出自由的氛圍,萌發學生的表達愿望。
2、多一些“和諧與融洽”。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也是不可忽視的教育因素,如果一個學生在說時,其他學生冷眼旁觀、竊竊私語甚至進行人身攻擊,那么就會導致他失去自信而產生懼說的心理,這不利于創設寬松自如的課堂氣氛。所以,教師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尊重別人發言的良好習慣,要鼓勵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使學生既能清楚明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也懂得尊重別人的發言,認真傾聽別人發言,學會補充和幫助,從而能在和諧、融洽、健康的集體心理氛圍中輕松地進行學習。
3、多一些“興趣與情感”。激發學生的興趣,加強教師與學生情感交流,是促進認知發展的動力。長期以來,語文課堂只是教師的“講壇”,學生習慣了做忠實的聽眾。在聽講和繁瑣的一問一答中,學生慢慢地丟失了表達的欲望,口語交際的能力就可想而知了。要真正解放學生的嘴巴,就要淡化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教學中可以多介紹一些古今中外富有口語才能的領袖、將軍、文學家等能言會道的例子,有效地借助榜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由此生發對口語交際的情感。
4、多一些“贊賞與鼓勵”。當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并且真誠地贊揚學生時,將會給他們增添無窮的動力。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發言,要給予肯定、表揚或獎勵,就是說得不好的,也不訓斥,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我在教學時,對學生贊賞的話是常掛在嘴邊的,紅星、小書簽、卡通圖片等小禮物更是我時常獎勵給孩子們的。對說得特別好的小朋友還會得到老師奇特的獎勵,如當一天班長、讓老師抱一抱,稱他為“說話小能手” 等。同時,我還十分重視引導孩子們用贊許的目光去看同學。如鼓掌法--如果同學說得好就為他鼓掌。這樣,發言的學生感受到的就是正面的評價,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提高了其語言表達的勇氣。
二、立足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口語交際訓練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主陣地。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塊陣地,強化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有意識地設計師與生、生與生的口語交際實踐。
1、依托語文教材,挖掘口語交際話題
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首先要依托語文教材。人教版低年級教材,在口語交際方面,每單元都設置了專門的口語交際課,其訓練內容富有童趣而且貼近兒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際話題。但每單元只須一至兩課時,這樣必定會使訓練面有限。要解決這個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資源,創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語交際話題。(1)從課文插圖入手。低年級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插圖,直觀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學生觀察、聯想和表達的興趣。這些插圖不僅濃縮了課文內容,而且將觀察方法、思維訓練隱含其中。可請學生先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插圖,再進行說話練習。然后對照課文,看課文是如何描寫的。學了課文后,還可通過插圖來幫助學生有條理地具體地復述課文。也可憑借課文內容,觀察插圖,展開想象,說說插圖上課文中所沒有寫到的內容。(2)從課文的對話入手。課文中常有不少的對話段落出現,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語言優美的文章,學生在模擬對話的過程中,能受到典范語言的潛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在教材中,童話、寓言、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擬人化的角色活動,都有對話。課堂上,可將教材演變成現實生活情境,讓學生扮演角色,分小組進行對話訓練。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我讓學生分組扮演角色,把小蝌蚪的心情由失望到欣喜的變化,鯉魚、烏龜、青蛙媽媽的慈祥,表演得活潑而富有童趣。從具體的對話語言中,學生領悟到了對話的應答性,體驗到了人物對話由于情境、身份、說話內容的不同,而變換語氣、語調,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3)從補白課文內容入手。教材中的許多課文有很大的開放度,以課文內容為基礎拓展,會生發出許多學生感興趣的交際話題。如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一課的結尾寫到葫蘆一個一個地落光了,我讓孩子們編故事“假如你們是他的鄰居,會說什么呢?”孩子們把自己也融入到文章具體角色中,各抒已見,既明白了道理,又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2、注重教學過程,強化口語交際實踐
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與學的過程,是教師、教學內容、學生互動的過程,是師與生、生與生進行學習交往的過程,因此,充分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口語交際訓練是十分重要的。(1)在質疑解疑中加強口語交際訓練。質疑解疑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這個環節不但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能培養學生表達能力、跟人討論的交際能力。如二年級上冊的《三只白鶴》,我引導學生看圖后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這三只白鶴中的一只,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想一個辦法解決。然后同桌討論,看看對方的辦法行不行,哪一種更好。這樣,通過互相質疑、互相討論,在充分交流中獲得知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2)在評議中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別人的讀書、答問進行評議、補充,這不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且評議活動,也是師與生、生與生的學習交流,是口語交際訓練最常見的形式和良好的機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重視“評議”環節,要把這一環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評議”時,首先要求學生留心聽別人的朗讀、發言、答問,然后要積極思考、判斷,敢于提出不同意見和補充意見,敢于爭論,從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加強口語交際訓練。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對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小組中交流自學情況,在小組開展討論,在班上進行小組匯報、組與組進行交流。這樣使口語交際訓練面不斷拓展,增大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活動時間、空間,也增補了以學生個體活動為基礎的群體的口語訓練的形式,能取得更好的口語交際訓練實效。
三、關注課外生活,利用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古人說的好,“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口語交際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僅僅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積極為學生們拓展更為廣闊的、更能夠自主參與的口語交際的空間,才有可能真正獲得預期的效果。
1、在課間交流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對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說話方式,是人們運用口頭語言進行交際的主要形式之一,說話具有即時性。學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時間就是課間,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間交流中,要求學生對每一個話題的表述都盡量做到說流利、有條理、說準確,并注意選擇恰當的對話方式,形成良好的訓練氛圍和說話習慣,進行對話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對話中不斷糾正錯誤,提高口語交際的質量。
2、在學校活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學校里經常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如春游活動、“藝術節”活動、“六一”活動、班隊活動、拔河比賽、跳繩比賽等。在活動之后,學生往往還沉浸在快樂之中,余興未盡,在這種時候,每位學生都有“一吐為快”的欲望。教師可趁機組織學生把活動過程中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意義或最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情節說給大家聽,這樣,學生說話的興趣盎然,而且有話可說。這時,教師要提醒他們注意自己口述的條理是否清楚,用詞是否恰當,語言是否流暢等,久而久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會自然得到提高。
3、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要引導學生深入社會,與社會中各種各樣的人接觸交流,豐富學生的交際語言;要適當地布置交際作業,讓學生在社會、家庭生活中訓練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如可布置《趕圩》的交際作業,讓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積極參與買賣雙方的口語交際,提高表達能力。
總之,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一項長期的教學實踐活動,口語交際的訓練任重而道遠,我們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討、研究,認清其實質,才能摸索、總結出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作者郵箱: shkfjsh@tom.com
[淺談在課改中如何做好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口語交際教案模板
2.口語交際自我介紹
8.課改黑板報花邊
10.小學口語交際自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