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墊江縣大石小學 周建華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眲撔率撬刭|教育的靈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系到中華民族的興衰存亡。語文學科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奠基工程,培養民族創新人才,語文教學責無旁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大力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 和諧教學氛圍,鋪墊學生創新的土壤
心理學家曼德勒認為,環境刺激引起認識解釋,認識解釋引起喚醒知覺,喚醒知覺導致情緒體驗。因而那種昏昏欲睡的思維狀態,死氣沉沉的思維空間,是誘發不出創新激情,迸發不出創新火花的。怎樣創設和諧教學氛圍呢?首先,教師要以情激情,以情啟智,以情動人,摒棄“師道尊嚴”,尊重學生,愛護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呵護,傾心于師,信從于師,“親其師,信其道”,建立平等師生關系。其次,教學中把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交給學生,充分聽取學生意見,突出主體作用,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對于學生別出心裁的想法、千奇百怪的疑問,教師不得壓抑、挖苦和諷刺,實事求是地解答或組織討論,對自己沒有把握的問題,避免簡單的指責和訓斥,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三是打破師言堂的教學格局,避免牽著學生鼻子走,師生之間要共同討論,達到配合默契,心靈相通的教學境界,用“誰愿試一試?”,“你能解答嗎?”等商量的口若懸河吻與學生一起探討,共同學習,促進學生敢學、愿學、樂學的最佳狀態的形成,營造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和諧互動的教學氛圍。
二、 勵學生質疑問難,播撒學生創新的種子
疑是創新的種子,是科學的助產士,是真理的磨刀石。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須疑!薄耙墒撬贾,思是智之本!薄靶∫蓜t小進,大疑則大進!睂W生質疑就意味著思維有了方向,有了目標,它會推動人去思考、去探索、去解決。美國布魯巴克說過:“最精彩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是讓學生提出問題!苯虒W中,如果學生沒有疑問,一切以書本為典范,以教師的講授為準繩,就難有新的見解,就難有創新。疑是創新的開始,也是創新的動力。創新素質中最基本的態度之一就是質疑。質疑是兒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領域的搖籃。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敢想、敢問,把已有知識的局限性、相對性和欠缺性提出來,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在學生心田播撒創新的種子。有位教師在教學《南轅北轍》這篇課文時,教師揭示中心后,問:“同學們還有不同意見嗎?”有位同學有不同看法:“‘他的馬越好,車夫的本領越大,帶的盤纏越多,他離楚國也就越遠’不對,地球是圓的,只要車夫順著北邊一直走,應該說他離楚國先越來越遠,然后越來越近,最終是要回到楚國的,老師,你同意嗎?”學生這一大膽質疑,“不唯書,不唯上”的創新精神,真讓人拍案叫絕呢!
三、誘導學生自主探索,促進學生創新的催化
質疑只是成功的一半,善導才是創新的催化劑。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學生質疑問難的內容變成理解課文的思路,根據問題設置障礙,引發矛盾,造成疏漏,或者有意錯誤,把學生“激”起來,引起爭論,發表新看法、新見解,巧妙地將打開思維的鑰匙交給學生,“授人以漁”,讓學生自主探索,把質疑問難的內容弄個水落石出,把似是而非的問題想個一清二楚。教師的知識、思維總是小于學生信息量的總和,課上應充分調動學生,師生同讀、同疑、同悟、同得,師生互動,促進學生創新的催化,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雙方實現自身價值和自身創新的舞臺。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有學生提出怎樣理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魚!蔽冶阕寣W生仔細讀課文,先談談自己的理解。有兩種想法:有的認為,這句話是講海里的水和魚各占一半;有的認為這句話是說魚多。我讓學生再讀書,找出理由,相互辯論,看誰能說服誰。“矛”和“盾”相撞,互相攻擊,思維的亮點不斷閃現,創新的火花不斷碰撞,答案在學生爭論中產生,在自主探索中出現。又有學生提出,課題為什么用“富饒”而不用“可愛”時,我在黑板上出現兩面三刀個課題,讓學生討論,師生爭論,促進學生深入讀書,認真思考,自主探索,尋求答案。
四、創造學生成功的機會,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創新能力包括深刻的認識能力,敏捷的觀察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性的思維能力。其中創新性的思維能力是核心,。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是激活學生的思維。怎能樣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點燃創新的火花呢?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活躍的思維依賴于主體的積極性,信賴于主體的求知欲。因而,語文教學要運用直觀、形象的掛圖、實物、投影、課件等先進的設備、設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緒,將錄相、表演、藝術欣賞引入課堂,增強學生求知的欲望,激發學生大膽嘗試,大膽創新,獲得成功的機會。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牽牛花》后,黑板上出現了一幅色彩絢麗的畫:山坡上的牽;,叢林中的野菊,小路邊的芙蓉,池塘邊的睡蓮。一切組合都是那么協調,讓人賞心悅目。最精彩的是當老師問“如果要使這幅畫更完美,我們還可以給它加上些什么?”教室里小手林立,個個躍躍欲試,有人說:“畫上藍天白云和初升的太陽,因此在太陽的照射下,花兒才會開得這樣艷!庇腥苏f:“在草地上或叢林里,還可以畫上茅屋、小亭,使他充滿生活氣息”……于是教師讓同學補畫這幅畫,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有順序地描述,這時,不論哪位同學描述的都比課文內容豐富,語言都比課文有情趣。
總之,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盡力鋪墊學生創新的土壤,播撒學生創新的種子,促進學生創新的催化,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學生“只要有一點新意識、新思想、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新方法,就可以稱得上創新,我們要把創新范圍看得廣一點,不要看得太神秘!保▌⒎鹉暾Z)教學中積極誘導學生大膽探索,大膽嘗試,大膽創新,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4.小學語文教學課件
5.小學語文教學評價論文
7.大學科技創新能力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