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
一、素質教育目標(-)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二)能力訓練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默讀、感悟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圖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到船長犧牲時場面的壯美及他的美好心靈。二、學法引導(-)教師教法 啟發談話,相機點撥。(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與討論交流相結合。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 “諾曼底”號被碰撞后船長是怎樣做的?(二)疑點 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三)解決辦法 抓住相關的段落反復讀、感悟,小組討論并聯系《跳水》一課中船長的做法去考慮,交流中加上教師巧妙地引導、點撥。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教師活動設計 激趣導入,調控學生學習活動,相機點撥,隨機評價,提供媒體展示,布置作業。(二)學生活動設計 讀書、感悟;質疑問難;討論、交流。五、教學步驟(-)激趣導入 一艘名為“諾曼底”號的郵船在夜晚航行時被撞開一個大窟窿,情況萬分危急。欲知詳細情況,請看第9課。 板書:9*“諾曼底”號遇難記(二)整體感知 1、聽范讀錄音,進入意境,感受故事內容。 2、自己讀課文,繼續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讀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說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說說還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問題:①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②“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義?……)(三)深入深究 1、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深入感悟。 2、小組交流。 3、匯報探究結果。 關于“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這一問題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進行: 。?)船長開始是怎樣指揮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個人救出去。”) 引導:從這簡短有力的語言中,悟出點什么? (能悟出至少兩點:①工作安排得有順序,有目標;②船長一心為他人著想,絲毫沒有考慮自己。) 指名朗讀船長的這番話。 (2)船長在怎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效果怎樣?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你推我搡,險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們都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在這樣的情況下,船長想到用槍幫助維持秩序。“哪個男人膽敢沖在女人前面,我就開槍打死他。”這樣一威脅,效果果然不錯。“大家立刻不作聲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么爭執。”) (3)議一議船長采取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樣? (①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必要。因為如果亂下去,可能死路一條,誰也救不出去。②船長用槍威脅男人,是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內的船上的所有人。結果證明船長沒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員當中。③船長采取這種做法反映了他的機智,和《跳水》一文中的船長一樣機智。) 針對“這尊黑色的雕像”,應探究出如下內容: (l)“這尊黑色的雕像”,指隨船深入大海的船長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結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反復讀,抓住“鋼鐵鑄成的,紋絲不動”,體會船長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形象;再聯系前面船長爭分奪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認識船長的人品。 引導:綜合全文,船長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里呢? (3)船長是一個舍己救人、臨危不懼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長則更加可敬可愛,他的形象與品質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4)用“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長這一人物的品質與壯舉深深刻在人們心中,永不磨滅。(四)總結拓展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復述這個感人的故事。 2、把學文后的感受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五)布置作業 1、摘抄最使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 2、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不期而遇的溫暖說說
3.偶遇隨筆散文
7.教學設計評語
9.賣油翁教學設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