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第9冊 上傳者:林勤
提到備課,也許你會這樣告訴我:教師要對整冊教材的每個單元,每篇課作全面的考慮,深入鉆研教材,理解教材,抓準知識點和思維訓練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水平,制定最優化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可我今天著重要談的是:從課程目標的唯一主題(使每個學生全面、和諧、充分、持續地發展。)出發,教師的備課應注重以人為本。
一、應把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作為教師備課的一個重點。
陶行知先生曾這樣說過:“教什么和怎么教,決不是凌空可以規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教師備課時把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作為一個重點,在這基礎上來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才能“隨機應變”,使之更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這樣的備課才是有效的。
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通常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1、批改學生的預習作業;2、設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討論;3、聯系以往的訓練重點和其他相關的教學內容。
這三方面的了解,老師基本上可以掌握學生在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上存在的問題,從而確定了教學上的側重點以及相應的教學策略。
例如:教師在備《金色的腳印》這一略讀課時,先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能力進行詳細了解。如學生大多喜歡小動物,但不太喜歡狐貍(因為狐貍給人的印象是狡猾);學生在第九冊學過《金色的魚鉤》,因此能理解“金色”一詞的深刻含義;學生已具備生字詞的自學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此外,學生也已初步形成閱讀后談見解的能力(上一組教材的訓練重點)等。教師基于對學生如上等方面的了解進行教學設計:(一)從課題入手,激趣導讀。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就自己對狐貍的認識暢所欲言,再讓學生談談對題目“金色”一詞的理解(教師采用溫故知新法,讓學生回憶第九冊《金色的魚鉤》一課“金色”一詞的深刻含義,來理解現課題中的“金色”一詞。(“金色”用來形容那些十分珍貴、有意義或有值得紀念的東西)學生自然產生疑問:為什么自己心目中狡猾的狐貍留下的腳印回用“金色”來形容。這樣把學生推向悱憤狀態,激發學生讀課文的欲望,而且這對學生閱讀課文取到有效的導向作用。(二)小組合作,質疑釋疑。教師在學生解決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后,讓其質疑問難,教師對學生所提問題作適當總結歸類后讓學生帶問題開展小組合作研讀,并及時給以指導、點撥,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了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三)暢所欲言,張揚個性。即教師在學生完成上一環節后,讓其說說讀了課文后的感受或自己的閱讀見解。只要學生說得合情合理都給以肯定。這樣使學生得到個性的張揚,又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
這樣的備課,出發點是人,歸宿點也是人,強調了“以學生為中心”,體現了一人為本的新理念。
二、教師備課時,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好地服務于人。
《語文課程標準》對“為什么要”及“如何”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是這樣解答的:“因為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而且所載的信息是有限的。同時,教材本身也從來只能傳遞正確的、有結論的事實,沒有形成結論或有爭論的開放性的問題從不在教材中露面,因此,教師要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而且課程的實施不是僵死的文本來統治教學,相反,特別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通過交往、互動對給定的教學內容產生的自我理解和獨特體驗。”
因此,教師備課時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例如,老師在備《小壁虎借尾巴》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環節,即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再現課文情境,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對課文內容形成一種獨特的體會。又如,教師備〈新型玻璃〉一課時,可以打破傳統的說明文的教學模式,進行這樣的設計:讓學生以推銷員的口吻廣告式的語言宣傳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這讓學生興奮不已,不僅把很枯燥的文章進行了解,而且進行了廣告式應用文的嘗試,為學生的生活積累做了準備。
三、教師備課時應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1、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2、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傳授轉變為知識的共同建構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例如,有為老師在備《江畔獨步尋花》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方案: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及個性,將學生分成四個組。一組為詩配畫,一組改寫,一組到學校圖書室去查找相關資料,一組觀察學校的花壇。教師通過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體會“花滿蹊”的圖畫,然后引發學生質疑,在對話中弄清“花”背后的詩意。(這首詩是“安史之亂”后杜甫在成都寫的。經歷安史之亂的成都一片荒涼,到處是戰爭的創傷。像詩中所寫的景象很少見,所以作者要尋找。經歷戰爭的杜甫心情十分苦悶,需要找到一種安慰,所以就獨自出門去賞花。)
此外,教師還應把引導學生開展全方位的課前預習,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作為備課的一項內容。這樣做能更好的發揮作用,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總之,在新課程中,教師的備課應立足課標,以人為本,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才能實現新課程的使命:人的生動、活潑、充分自由地發展。
[立足課標以人為本(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新課標教學計劃
7.開學第一課標語
9.新課標學習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