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一、 教材分析:
本組有三篇課文,兩篇描寫祖國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詩的含義深刻,啟發學生怎樣做人。
二、 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自學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特別要注意邊讀邊展開想象,使課文所描寫的景物在腦海中浮現。
2、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 本組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通過本組教材的教學,要進一步訓練學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 課時安排:
1、桂林山水 2課時
2、林海 2課時
3、古詩三首 2課時
積累運用 3課時
1、桂林山水
一、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緊緊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二、 教學要求:
1、 通過自學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 培養學生邊讀課文邊展開想象的能力,使課文所描寫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在腦海中浮現。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 教學重點與難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四、 教具準備:
投影片、錄音帶。
五、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出示投影彩圖,提問:誰知道這幅圖畫的是哪里的景色?(桂林山水)桂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個風景區,素有“山水佳天下”的美名。
二、 板書課題
三、 邊聽錄音邊思考:
1、 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佳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佳天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
2、 你同意這種評價嗎?為什么?
先讓學生在小組展開討論,然后在集體交流。
(桂林的山……桂林的水……)
有圖片的同學可以展示圖片
3、 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找同學讀讀。
四、 指導朗讀課文,讀后回答:
1、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桂林山水的特點)
2、 自由朗讀第二段,邊讀邊思考,讀后討論交流。
A、 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將漓江和大海、西湖作比較,強調漓江的美有它獨特的地方。
★、漓江水有三個特點:靜、清、綠。
★、寫人們蕩舟漓江上的感覺。
B、 作者是怎樣描寫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
C、 作者為什么在漓江水靜、清、綠三個特點的前面都加上一個“真”字,它起了什么作用?
(真是“的確”的意思。一個真字寫出了作者對漓江水的贊美之情,突出了漓江水的特點。
D、 作者寫的是漓江水的特點,為什么要先寫“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
(通過比較,強調漓江水有它獨特的美。)
3、 按上面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段(投影出示問題)
A、 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一句各是什么意思?
(用泰山、香山與桂林山作比較,以突出桂林山的特點;
具體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奇、秀、險。
B、 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你是怎樣理解的?
C、 作者為什么要在桂林山的“奇、秀、險”前面加上一個真字?
D、 作者寫的是桂林山的特點,為什么要先寫“峰巒雄偉的泰山”和“紅葉似火的香山”?
4、 指導朗讀第四段,讀后回答?
A、“這樣的山”指的是什么山?“這樣的水”指的是哪樣的水?
B、“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
(桂林有山有水,水是那樣的靜、清、綠,山是那樣的奇、秀、險。而且山圍繞著水,水倒映著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清水秀,一片詩情畫意。)
C、“連綿不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你感到像是走進了 連綿不斷的畫卷?
(連綿不斷:接連不斷。 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因為桂林山清水秀,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一片詩情畫意。所以說……)
D、“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中的“碧”是什么意思?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碧:碧綠。 這句話的意思是:小船在碧綠的江面上行駛,人仿佛置身于畫卷中游覽觀賞。 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愛。)
E、開頭和結尾有什么關系?
先小組討論,然后再交流。(前后呼應)
五、 小結:
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去觀賞桂林山水,具體描寫了
漓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六、 作業:
1、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抄寫課文中的比喻句。
3、 筆答P4第二題。
七、 板書計劃:
靜……不流動
漓江水 清……見沙石
綠……是翡翠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奇 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桂林山 秀 色彩艷麗、倒映水中
險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桂林山水教案
2.桂林山水課件
5.四下桂林山水課件
9.桂林山水優秀課件
10.桂林山水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