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不管是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還是在課堂實踐上,大家都比較關注表達,忽視了對學生傾聽能力和應對能力的培養。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課堂上言說多于傾聽,對相互間的發言,學生彼此很少傾聽。殊不知,聽、說和應對三重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是交錯進行的,聽話、說話和應對能力的各個方面是緊密聯系的,其中任何一個方面產生障礙,都將對整體產生不良的影響。筆者擬從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談粗淺的認識。
一、做好示范,做個忠實的傾聽者
傾聽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溝通中認識了解的第一步。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學會傾聽。在學生交流閱讀感悟的過程中,以欣賞的積極態度去面對每一位學生的真情表白,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感受其內涵,以最大的寬容和信賴去對待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只有全身心地聽學生說話,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才能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疑慮,發現和創意等,才能及時捕捉課堂的生成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形成在動態生成中挺進,使課堂充滿著生命的氣息與情趣,充滿著挑戰與創新,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營造安靜和諧的傾聽氛圍
噪音、光線不足、環境雜亂等待都會對傾聽著產生不良影響,因而教室的布置,如課桌椅的擺放,地面的整潔,學習園地等都要有利于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傾聽。另外,教師有效的激勵也會對學生的傾聽產生積極的影響。如上聽說訓練課時,教師提示學生,今天的聽說訓練課,我們不僅要評出最佳演說員,還要評出最佳聽眾。瞧!這些小紅花就是要獎給最佳聽眾的。并常常使用以下提示語來表揚認真傾聽的學生:①他的哪句話引起了你的注意?②你真會聽話。③你聽得真仔細。④你聽的習慣真好。……
三、提高“說”的綜合水平,促進傾聽的發展
口語表達者的音量、語速、語調、情感、體態及對發言內容的組織,難易度的把握都對傾聽著產生影響。發言者聲音哄亮、語速適中、抑仰頓挫、富有激情等都足以引起聽者的熱烈反應。因此,教師應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角度考慮學生的傾聽能力。
四、整體訓練,提高傾聽能力
“聽”是一種被動的接受信息的過程,“聽”的速度不受聽者控制,“聽” 的過程又不能重復,要在極短的時間內聽清、聽懂并作出相應的反應,這些都給“聽”的訓練帶來了特殊性。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要樹立整體觀念,傾聽、表達、應對緊密配合,才能相互促進。
1、 加深學生對言語的感知與記憶
小學生注意力維持時間比較短,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還要適時地組織幾個活動高潮,不斷地多角度多層次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持續地、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如經常性地開展讀、背一些短小精悍的詩歌,圍繞“我讀你記,你讀我記”展開活動。要求學生讀詩歌時,要讀得流利、清楚;聽別人讀時,一定要專注地聽清內容,并在小組里討論、評比,看誰讀得好,看誰記得快。另外,聽寫是訓練聽的能力的一種最基本的形式,長久訓練,可使學生“聽”時注意力集中,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增強記憶力。
2、 促進學生對言語的理解與組織
傾聽能力強的學生,他們往往能迅速地理解詞義、句子,把握敘述順序,概括主要內容,能迅速地抓住中心,猜測隱語,推斷結論等。因而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復述”這一形式進行訓練,讓學生聽一篇文章或一段故事后,把主要的意思復述一遍或概括出主要內容。“復述”這一形式可使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大腦展開積極思維,對所聽到的內容進行分析綜合,形成自己的東西。這樣能使學生“聽”的能力上升到較高層次。
3、 提高學生對言語的反應與品評能力
在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我把學生分成甲乙兩隊,甲隊認為這是一只聰明的羊,乙隊認為這是一只糊涂的羊。然后鼓勵學生看誰能擺事實,講道理,說服對方,讓對方心服口服,于是雙方各抒己見,展開辯論。辯論以后,再組織評判,肯定優點,指出不足。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明白,只有傾聽,才能分辯別人說話中的錯誤或不嚴密之處;只有傾聽,才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4、激發學生對言語的想象與創造
我們知道,聽到的材料可能是零碎的、片面的、無序的或不符合聽者表達觀點所需要的順序,將這些材料進行組合、分類,使之有序化,就需要聽者創造性的勞動。這方面的訓練可以采用以下形式進行,如提供故事的開頭,請學生傾聽,聽后續編故事;提供故事的起因、結尾,請學生傾聽后編故事的經過;還可以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一個意思,如傾聽后變換人稱,變換句式,變換關聯詞語等。從而引導學生以堅實的傾聽能力為基礎,進入一個靈活與獨創的言語氛圍中。
總之,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會對人的全面素養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學會傾聽,也就學會了尊重別人,學會了真誠處事,學會了關心,也學會了與他人合作。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傾聽能力(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0.傾聽怎么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