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奏響素質教育的和諧之調──談語文家庭作業的布置(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7-5-2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盛微微

教育部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教學重要內容之一的家庭作業,也不能局限于課內學習內容中,拘泥于課本知識中,不能把書面作業作為唯一的形式。實施語文素質教育,須對傳統的語文家庭作業進行改革,重譜家庭作業的輕快“曲調”。

一、語文家庭作業的基調:以生活為源,以活動、實踐為流,澤及素質教育之樂土。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生活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獲取語文知識的廣闊天地。通過作業,可以把學生引向家庭,引向社會,引向生活,使作業成為豐富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更是把學生引入富有樂趣的生活的向導。

1.口語表達實踐。學生在家可謂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為此,可有目的地讓他們回家進行口語練習。比如當一回“小記者”,采訪自己的父母、長輩,了解他們的愛好、興趣等;選講學校、社會的新鮮事和學校組織的活動等等。學生為在家人面前“顯示本領”,往往態度十分認真,而家長直接聽孩子“演講”,又能隨時對孩子加以指導點撥,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觀察積累實踐。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觀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所以,應指導學生多看、多聽、多做,積累學習語文的素材,培養觀察能力。如在寫作前布置學生觀察動物吃食、活動、睡覺等生活習性;觀察植物發芽、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在做家務時了解電器的式樣和功能等等。鼓勵學生做有心人,引導他們認識生活、社會中的文化知識。如:對聯中是以門的左邊還是右邊為上聯?要求學生堅持有序觀察,及時寫好觀察筆記。

3.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操作中增加語文知識,增長語文才干。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運用新知識、新理念去理解、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如學完《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后,讓學生畫一畫作者游覽線路圖,要求標明路程、位置、景點名稱、特點等。在教完《第一場雪》后,讓學生做一做實驗,看看雪融化后里面有些什么樣的雜物。了解雪其實并不像肉眼看上去那么干凈,不能吃。讓高年級學生獨立閱讀一種家電使用說明書,了解其功能,并且學會使用;讓學生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小作品,介紹制作過程。這樣,既能消化教學,又能積累讀寫素材。

4.搜集信息實踐。匯報交流課外知識是學生們互相啟發、互相學習、合作共事、共同提高的過程。如學習《北京》一課,可讓學生課外翻閱書報、上網瀏覽、收看電視……了解北京的悠久歷史、名勝古跡、風土人情、風味小吃,看一看北京的繁榮富饒、發展變化……而后在語文活動課上“話北京”,讓每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自由探索、施展才華的機會。

5.勞動服務實踐。可結合作文教學,讓學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幫媽媽洗衣服”,也可以讓學生熟悉、體驗生活,如“今天我當家”、“我賺到錢啦”等為內容,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苦與樂,體會父母的艱辛,培養勞動觀念,豐富生活,儲備習作材料。

二、語文家庭作業的主旋律:以思維力為源,以自主、創新為流,澆灌能力這個“百花園”。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在語文能力結構中,思維能力是其靈魂。所以,在語文家庭作業的布置中,必須著眼于培養以“思維力”為核心的智力因素,做到以思維力為“源頭”疏導智力因素全面協調發展,匯集成“流”,使能力這個“百花園”得到源源不斷的“營養”,帶來萬綠競發,姹紫嫣紅的景象。

1.“機械作業”以思激活。抄寫、背誦等,歷來被稱作“機械作業”,其原因就在于教學這類作業理解的片面和指導的偏頗,只注重作業結果,不進行過程指導,把學生引入了“死抄、死讀、死記”的誤區。其實這類作業只要強化了思維參與,就能變“機械”為“靈活”,變“死記”為“活學”,使其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步發展。

①抄寫的思維參與。“抄寫”前,讓學生讀一讀字音,想一想音形的聯系,以記住字音;寫時,看一看字形,想一想書寫的技巧,以揣摩形體;寫后,記一記筆順,想一想字形的組合,以記住字形。這樣,就能發揮“抄寫”的識記功能,和習慣培養功能。

②背誦中的思維參與。背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思”貫穿于背誦的始終。比如在教學《美麗的公雞》時,讓學生分析比較:公雞的外表美在哪里?公雞認為別的動物外表不美在什么地方?老馬認為這幾種動物行為美在哪里?后來公雞是否做到了行為美?學生通過對公雞與其他動物外表美、行為美的比較,輕輕松松就能把課文復述下來。最讓學生“頭疼”的背誦作業就在比較理解中牢記心間。可謂“背誦與理解結為一體,讀記與思維融為一爐”。

2.“靈活作業”以思求新。要實現作業設計的開放,盡可能減少作業中的強制與劃一性,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由決定、自主選擇,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

①自主性作業。學生自主地設計作業,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以愉快的、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作業中去。得到思維的訓練。如教完杜甫的《絕句》一詩后,學生已經理解并能背誦。這時,老師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設計一份作業,向大家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一要求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欲望,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有的同學根據古詩內容,展開充分的想象,以“杜甫居住的地方真美啊”為總起句,用優美的語句寫了一篇短文。有的同學給古詩配樂,進行了聲情并茂的朗誦;有的同學搜集了與古詩有關的背景資料,編寫了既反映古詩內容又獨具個性和創意的詩文故事;有的同學用自己的書法再現了古詩全文,并裝裱起來,在班級展示;還有的幾個同學一起搜集有關春天的詩句,在班上開起了“尋春詩友會”……顯然,自主性作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潛能,學生興致勃勃,體驗到了創新的樂趣,自主的滿足。

②選擇性作業。教師圍繞某一內容,針對某一目的設計幾個題目,學生選做,如教學《赤壁之戰》后,教師設計了以下作業:a.復述《赤壁之戰》;b.給曹操寫一封信。(以自己或黃蓋的名義);c.采訪“曹操”、“周瑜”(當然是同學或家長)并寫下采訪記錄;d.以《假如赤壁之戰可以重來》寫一篇習作;e.選讀《三國演義》或有關三國的故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感受來自選題目。因而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

三、語文家庭作業的強音:以特長為源,以合作、探究為流,培養現代化的創新人才。

新《語文課程標準》特別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在創新的過程中如果學生能夠攜手合作,互相學習,就會出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應,創新的成果將更為豐富。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兼顧學生的個性特長,以樹立學生的協作精神為立足點,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為手段,培養自學能力和發展思維為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比如:擅長寫作者,可組成班級文學社,負責編輯班級小報、黑板報,并鼓勵向報刊投稿;擅長口語者,可組成班級演講組,負責“紅領巾廣播臺”的播音,定期舉行演講示范;擅長搜集信息者,可組成“小靈通信息社”,定期向學生發布校內外新聞……還可讓有條件的同學把有興趣的同學帶動起來,共同完成。學生在完成這些作業的過程中,如果碰到一些知識性的問題,教師應先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如實在欠缺時,教師應主動幫助學生備齊資料,讓學生自己查找。學生在征求修改意見時,教師應先肯定成績,然后再提出看法。看法不能具體,只能是方向性的,還要申明,這是參考意見,要求學生仔細琢磨,盡情發揮。這樣,學生作業的形式才會多樣,才會體現個性,才能發揮主動性和創造精神,也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

結語:布置家庭作業,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創新。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因時而異,因事而異,因人而異,讓語文家庭作業成為學生增加知識,增長才干,豐富生活的向導。讓素質教育的和諧之調更加歡快、迷人。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素質教育呼喚作業的開放》(杜榮心)

3.《讓開放的作業成為學生創新的樂園》(胡濤)

作者郵箱:

[奏響素質教育的和諧之調──談語文家庭作業的布置(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的論文

2.淺談國學與語文教育的論文

3.素質教育的論文

4.有關素質教育的論文

5.淺談高中語文素質教育論文

6.語文教育的論文

7.淺談中小學語文課的素質教育論文

8.我的和諧師生觀語文論文

9.高中語文教育的論文

10.有關語文教育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