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炳海
《觸摸春天》是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五板塊的第一篇課文,它文質兼美,情感內容豐富,講述了一位盲童女孩安靜,在一個“清香裊裊”的早晨,憑借自己對小區綠地的熟悉,在花香的引導下,依靠自己的“神奇的靈性”抓住了一只睜著眼睛的蝴蝶,使她感受到了“一次全新的經歷”,“心靈來到了一個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這篇課文不僅為讀者展示了一幅對生命熱愛的畫面,而且還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設計的是否全面、具體,是否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直接關系到一節課的教學效果,更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因此,指導教師設計好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是做為教研員的我們指導教師備好課的關鍵。
⒈指導教師把握年段重點和課程標準要求設計教學目標
《觸摸春天》是小學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個年段的重點應是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它還應為向高年級過渡打好基礎。課程標準對這個年段的閱讀要求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等等。這是我們對全冊教學目標的把握。
⒉指導教師抓住每個板塊的“導讀”和“語文園地”設計教學目標
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在每個板塊的前面安排了“導讀”,后面安排了“語文園地”,這種編排的特點,不僅提供了這個板塊的教學內容,更主要是揭示了這個板塊的教學重點和語言文字訓練的要求。因此,在指導教師備課時要尤為注意。
《觸摸春天》這個板塊的“導讀”是:生命是寶貴的,也是美好的。磚縫里頑強生長的小苗,絕境中奮力求生的飛蛾,花叢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這一幅幅動人的畫面無不展示著他們對生命的熱愛。讓我們隨著課文的學習,去感受生命的美好,體會課文中含義較深的詞句。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去搜集、了解更多熱愛生命的故事。重點要注意“讓我們隨著課文的學習,去感受生命的美好,體會課文中含義較深的詞句。”這是本板塊的教學重點。“語文園地”中我們重點要注意“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內容,通過“內容要具體,要寫出真實的感受”,可以總結出“把握文章的具體內容,體會作者的真實感受”是這個板塊語言文字訓練的要求。這是我們對這個板塊教學目標的把握。
⒊指導教師依據課后的“思考練習”設計教學目標
“思考練習”經常被一線教師誤認為是對學生進行課內、課外練習的題目,而在教師備課時往往被忽視,實際上教材的編排意圖是在“思考練習”中蘊涵著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
《觸摸春天》的“思考練習”第一題,告訴我們用朗讀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情感,用背誦的方法來積累文中的優美句段。第二題告訴我們采用聯系課文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文中類似于“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這樣含義深刻的語句是這篇課文的重點。第三題告訴我們這篇課文既要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理解關鍵詞語的方法,還要滲透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這是我們對一篇課文教學目標的把握。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就可以確立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為:
⒈學會“徑、暢、磕、絆、瞬、弧、翔、權、繽”等9個字,認識“裊”字,理解“流連、流暢、磕磕絆絆、竟然”等詞語。
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⒊學會運用抓住重點詞語、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等含義深刻的語句。
⒋把握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感情,與安靜一起來感受生命的美好。
教學重點:學會運用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語句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及意圖
教學過程的設計是為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重點的落實服務。教學過程的設計從兩個方面來考慮,既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按照學生的活動組織課堂教學,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按照教學目標調控預設的課堂教學。因此,要指導教師重點完成以下幾個關鍵環節的設計。
⒈指導教師上生成的語文課
教學《觸摸春天》時,要引導學生在探究中生成,在生成中探究。課前安排預習,除認識字詞掃清閱讀障礙外,還要提出對課文的質疑;在課的伊始,要讓學生把預習中的收獲和質疑在小組內交流,并試著合作解決問題,總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在全班匯報;經過師生共同梳理、篩選生成出下一步重點理解和探究的問題:“為什么安靜抓住這只蝴蝶是一個奇跡?”“‘蝴蝶在她手指間撲騰’和放飛時,安靜會想些什么?”“‘我’仿佛看見了安靜怎樣的內心世界?”“‘這樣的道理’指的是什么,怎樣理解?”
⒉指導教師上閱讀的語文課
教學《觸摸春天》時,要引導學生在關注閱讀的基礎上,關注閱讀的效果。
讀通,就是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和認識10個漢字,理解“流連、流暢、磕磕絆絆、竟然”等詞語。
讀懂,就是要借助朗讀把握這篇課文講述的主要內容。體會這篇課文蘊涵的情感,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讀好,就是能運用一定的朗讀技巧,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升華自己對生命的熱愛。
⒊指導教師上感悟的語文課
教學《觸摸春天》時,要引導學生借助各種方法來感悟文章在布局謀篇、遣詞造句上的妙處。
通過理解“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等語句的意思,感悟安靜對小區綠地環境的熟悉,體會安靜對美好春天的喜愛。
利用“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與“她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的對比,來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和恰當。
“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抓住“竟然”“真是一個奇跡”“神奇的靈性”等重點詞語來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采用想象的方法,感悟“這是一次全新的經歷,安靜的心靈來到了一個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和“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的含義,體會安靜的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
播放“千手觀音”的畫面,引導學生把握“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的真正含義,從而感悟生命的美好。
⒋指導教師上拓展的語文課
教學《觸摸春天》時,要引導學生廣泛地搜集資料,用搜集到的資料來理解“神奇的靈性”和“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的含義。引導學生利用搜集到的資料,感受生命的美好,并能利用課后時間寫下自己的感受。
三、學習方法的滲透及目的
“教學的本質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新課程下,不僅僅應該是要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雙基,而且應該是加上具體學科思維方法的三基。因此,我們在指導教師備課時,要引導教師關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滲透,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
《觸摸春天》做為第五板塊的第一篇課文,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要求,它承載著向學生滲透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這節課我們要滲透三種方法,一是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一是聯系課文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一是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
[《觸摸春天》教學設計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3.觸摸春天課件
4.觸摸春天教學課件
8.觸摸春天閱讀答案
10.實驗小學觸摸春天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