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寧寧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編輯室
一年級下冊朗讀要達到三個方面的目標:
1. 注意讀好帶感嘆號的句子。比如,第2課《我多想去看看》中的句子:“我對媽媽說,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第3課《一個接一個》中,“去了學校,就能見到小伙伴,多么開心哪!”還有“聽老師講故事,也是很快樂很有趣的呀!”注意指導學生,帶有感嘆號的句子,要讀出比普通句子更強烈的感情來。
2. 讀好長句子。一上教材中提出“注意標點的停頓”,這是朗讀注意停頓的最基本要求。一下開始提出“讀好長句子的停頓”,也就是除了標點停頓,還要學習語意停頓。
雖然第一次提出“注意讀好長句子” 的要求是在第三單元第10課《端午粽》和第11課《彩虹》的課后練習中,但在第一單元課文學習時,就應該有機滲透。如,第1課《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句子:“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假如沒有句中的語意停頓,是不能讀好這句話的,所以教學這一課的時候,就可以適度開展讀好長句子停頓的練習。讀好長句子停頓的訓練,可以分層推進:第一個階段,發揮教師范讀的作用,學生注意傾聽模仿;第二個階段,可以借助停頓符號的幫助,學生自主練習停頓朗讀;第三個階段,提倡學生根據自己對句子的理解作出正確的停頓判斷。
3. 讀好對話。在一下教材中安排了很多讀好對話的訓練。比如第5課《小公雞和小鴨子》,要求讀好小公雞和小鴨子的對話。第14課《要下雨了》,要求讀好小白兔和燕子、小魚、螞蟻的對話。第17課《動物王國開大會》,要求分角色表演。第19課《棉花姑娘》,課后要求“讀好文中的對話”。從讀好對話到分角色朗讀課文,再到分角色表演,要求是逐步提升的。要落實好“讀好對話”的目標,需注意:首先要讀懂課文的大致意思,知道是誰和誰之間的對話,明確角色分工;其次,可以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讀好對話的語氣。此外,在學生初學對話朗讀的時候,需要教師作出范讀引領。
[部編一下教材解讀--如何把握一年級下冊的朗讀要求]相關文章:
1.部編教材培訓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