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內容簡介:
《盤古開天地》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五組教材中的課文。本組教材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專題,由《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四篇課文組成,課文體裁多樣,內容豐富。學生在學習本單元課文的時候,能夠從不同的側面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和不朽成就,進一步加深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和增強民族自豪感。
本文是一篇神話傳說,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辟地的故事。課文的脈絡清楚,分三個部分,把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的過程描寫得非常清楚。課文處處充滿了奇幻色彩,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神奇而了不起的形象,贊美了他為開辟天地而勇于獻身的精神。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在自己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積累語言。
3.通過對文章重點語句和段落的理解來體會故事的神奇、人物的不朽與犧牲精神。在此過程中,學習朗讀,學會概括。
4.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并能把這個神話講給別人聽。
二、內容分析
本篇課文極富想象力,文字敘述具體而生動,脈絡清楚,分三個部分,把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的過程描寫得非常清楚。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贊美了他為開辟天地而勇于獻身的精神。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內容理解重點詞語、感受神話的神奇之處;體會表達的魅力,感悟盤古的奉獻精神。
三、學情分析
《盤古開天地》是三年級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篇神話故事,神話故事自身的特點使學生喜聞樂見,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養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對關鍵詞句的理解能力,也掌握了一些解詞、讀文的方法。據此,我打算在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重點環節中落實語言訓練點,實現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訓練學生語言感知能力,滲透聯系上下文和通過中心句快速提取語言信息的兩種讀書方法,借助插圖、重點語句、上下文內容理解“頂天立地”“混沌”詞語意思。
四、過程設計與實施驗證
(一課時完成)
㈠ 激趣引問(引學先引情趣)+ 情境創設
師:老師帶來幾枚紀念幣。(播放演示文稿)。注意觀察,這些紀念幣上的圖案,你能說一說嗎?
師(逐張地出示演示文稿,請學生自由說圖中神話故事名稱。)
生:《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哪吒鬧海》《八仙過海》……
師:好,看來你們一定了解這些故事,才能說出紀念幣上故事的名稱啊!你們知道這些故事都是什么故事嗎?
生:我知道,這些全都是神話故事。
師:你們還讀過其它神話故事嗎?能說一說嗎?
生:后羿射日。
生:夸父追日。
生:嫦娥奔月。
……
師:可見,大家讀了不少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上節課我們還一起讀了一篇神話故事,那就是--
生(齊讀課題):《盤古開天地》
師:我們還知道了神話故事的特點?哪位同學還記得。
生: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非常了不起,故事都很神奇。
師:對啊,這些故事中充滿了神奇的想象,其中的人物都非常了不起。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盤古開天地》這個故事,(板書課題)共同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和故事中人物的了不起吧!
㈡ 展學評賞(解難先解容易)+ 啟發交流
師:這節課,讓我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來了解作者是怎樣向我們講述這個神話故事的,注意讀準生字新詞并想一想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生(自由讀課文)
師:課文中有許多生字新詞,相信你們通過預習已經能讀得很準確了,我們一起讀一讀。(出示演示文稿請學生讀)
師:仔細觀察“掄”和“創”兩個字。你發現了什么?
生(仔細觀察后發現說出二字區別,教師指導學生準確書寫這兩個字)
㈢ 讀解明意(求解先求理據)+合作探究
師:在初讀課文后,誰能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老師給大家一個小提示,希望你能借助這個小提示簡練清楚地概括出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呢?你可以先自己小聲試一試。(出示)
我會說:
課文主要講了名叫 的巨人 的故事,他先用 ,然后頭頂天,腳蹬地,使天地 。后來,他的 又幻化成世間萬物。
生(紛紛自己小聲試填這個小提示)
師:誰來試一試。
生:課文主要講了名叫 盤古 的巨人 開天地 的故事,他先用 斧子朝黑暗猛劈過去 ,然后頭頂天,腳蹬地,使天地 不合在一起 。后來,他的 身體 又幻化成世間萬物。
師:她說得清楚簡練嗎?你們也能說得這么清楚嗎?(其他學生點頭認可)那我們怎樣把課文的內容簡練明白地概括出來呢?我們來回顧一下剛才怎么概括故事內容的吧!(老師指著大屏幕中的小提示,)我們要了解故事中的--
生:主要人物是誰。他做了什么。他是怎么做這件事的。
師:說得真好,我們能快速介紹故事的人物:他做了什么,他是怎樣做的。如果我們能這樣就概括出整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就說得有條有理且簡單明了了。
師:通過初讀課文,我們了解了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整篇課文充滿了神奇的色彩,老師想知道在盤古沒有開辟天地之時,課文中的描述有神奇之處嗎?
生:有。
師:哪一段有這樣的描述呢?
生:(紛紛回答)第一自然段。
師:那你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描述令人感到神奇?
生(自由讀,自己體會)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體會。神奇之處在哪里?
生1:我覺得盤古睡了“十萬八千年”很神奇。
師:那你就讀一讀這句話。
生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萬八千年。(突出了“十萬八千年”這個詞語)
生2: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萬八千年。(突出了“一直”這個詞語)
生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萬八千年。(突出了“十萬八千年”這個詞語)
師:你們聽出幾位同學讀相同的句子,卻帶來不同的感受嗎?
生4:第二位同學讀這個句子時使我注意到了“一直”這個詞,證明盤古是長睡沒醒過的。
生5:第一位同學讀這句話時使我覺得盤古睡的時間很長。
生6:第三位同學讀這句話時使我覺得盤古睡的時間長而且一直在沉睡著。
師:他讀得有感情,你聽得很用心!你們一定能夠成為知己。
師:那現在咱們到各自的學習小組中讀這一個句子,看看你們讀后有什么感受。
生(分散在各自的學習小組中,讀出了不一樣的語氣)
師:同學們,你們看,語文多有趣,對于不同詞語的體會,在讀書時就能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師:這句話中,你還有想了解什么?
生:我從來沒見過“混沌”的東西,我想知道“混沌”是什么樣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有價值,你會思考,才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其實課文中有就一些語句解釋了“混沌”這個詞,請你去文中找一找,讀一讀吧!
師:誰找到了?
生1:我找到了第一自然段中“天和地還沒有分開”的樣子就是“混沌一片”的情形。
師:你很聰明,聯系到了這句話的上文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
生2:我找到了第二自然段中“一片漆黑”就是“混沌”。
生3:我也從第二自然段中的“黑暗”理解了“混沌”是很黑的。
生4:我還從第二自然段中讀懂了“輕而清”和“重而濁”的東西混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是“混沌”的情形。
師:大家多么會讀書呀,聯系著上下文找到了這么多處能幫我們理解“混沌”一詞涵義的句子。
師:正是因為這樣的“混沌”,才有了盤古的壯舉。什么壯舉,什么動作?
生1;掄起大斧頭。(師板書“掄”)
生2:猛劈過去。(師板書“劈”)
師:咱們想辦法把這兩個動作連在一起,掄什么?
生:掄斧。(師板書“斧”)
師:怎么劈?
生:猛劈。(師板書“猛”)
師:你們從哪里讀出來,他的壯舉是“掄斧猛劈”?你來讀。
生: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
師: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你體會出了什么?
生1:我聽出了盤古做劈的動作時,力量特別大。
生2:盤古不是一般地劈,他是用力地劈。他的力氣也不一般,而是有神力。
生3:我覺得那把斧頭也不一般,一般的斧頭是劈不開混沌的東西的,那肯定是一把神斧。
師:是啊,盤古是憑借那把神奇的斧頭和自己的神力,開天辟地的。你能讀出這其中的神奇嗎?
生:(有感情地齊讀)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
師:這頂天立地的巨人使天地逐漸成形了之后,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但這之后,又發生神奇的事情。哪段中有相關的描述呢?
生:第四自然段。
師:好,請同學們自己放出聲音來讀讀這一段,邊讀邊思考這一段講了什么內容。
生(自由讀書)
師:能用一句話簡要地概括一下這段講的什么內容嗎?
生1:盤古倒下后,將自己的一切都貢獻了出來。
師:課文中有一句話,能概括全段意思。你找到了嗎?
生2:盤古倒下后,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師:大家說說,這句話能不能概括全段的意思。
生:能!
師:可見這句話很重要,它就像我們的心臟一樣,所以,這樣的句子我們給它一個形象的名稱--中心句。借助段落中的中心句能幫助我們更快更準的了解整個段落的意思。誰能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意思?
生:盤古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師:真聰明,你讀懂了中心句了!
㈣思路品語
師:正是在此時,天和地是怎樣分開的呢?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句話。(出示)
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
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注:演示文稿播放時,第一個句子從屏幕底部緩緩上升,第二個句子從屏幕上方慢慢下降。]
生(隨著屏幕上的句子的移動,有感情地朗讀此兩句話)
師:我們再來觀察這兩句話,你有新的發現嗎?
生1:這兩句話中有反義詞。
師:請說說有哪些反義詞。
生1:上升--下降,上--下,升--降,天--地。
生1:老師,這個句子中還含有一對近義詞,是緩緩--慢慢。
師:是,這個句子中不僅含有反義詞,也含有近義詞。
生2:我還發現這兩個句子中的反義詞還有:輕--重,清--濁。
師:是啊,你們都很會讀書。有了這些意思相對的反義詞,我們看到這樣的兩句話特別工整,而且意思相對,使我們能更加清楚地體會天與地的不同。
師:天與地漸漸分開后,盤古又做了哪些事情呢,我們來讀讀下一自然段,感受接下來發生了哪些神奇的事情。咱們共同來讀這一段。(教師與全體學生合作讀書:教師讀描述的語言,留給學生讀描寫盤古的語句)
師:(出示課文中的插圖)讀了課文,你能用哪個詞來形容這幅圖嗎?
生:頂天立地。(教師板書:“頂天立地”)
師:這一段寫出了盤古在開辟天地后很漫長的一段時間內所做的事情,作者用了簡潔的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事情。簡潔明快地過渡到了下文--盤古倒下后發生的事情。請你們默讀第四自然段后,找到盤古倒下后身體發生的變化。
師:請一位同學來讀讀這些變化。
生(充滿感情地朗讀變化的語句)
師:請大家在聽了這些變化后,用最簡練的語言來說一說這些變化。(出示“ 變成了 ”)
生1: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
師:還能再簡練一點嗎?
生2:氣息變成了風和云。
生3:聲音變成了雷聲。
生4:雙眼變成了日月。
生5:四肢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
生6:肌膚變成了大地。
生7:血液變成了江河。
生8: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
生9:汗水變成了雨露。
師:(將學生總結的變化出示在大屏幕中)同學們,咱們找到了這么多發生在盤古身上的神奇的變化,就讓老師來讀一讀這些變化,說說你的感受吧。(教師依次讀)
生:老師讀得很好,這樣寫也很清楚,我們一下子就知道了盤古身上發生了許多變化,可是我覺得不夠完整,句子太單一了。
師:好,這位同學很會讀書,那現在就讓我們來找一找,盤古的身體幻化成的事物是什么樣的呢?例如,什么樣的風,什么樣的云…… 先自己讀一讀這段話,再來找一找。
生(邊自由讀,邊畫相關詞語)
生1:四季的風。
師:能不能帶上你的感受,讀一讀這盤古的氣息變成的風空究竟是怎樣的呢?
生1:(有感情地)四季的風。
師:有了這個“四季”一詞,你有什么感受,體會到什么了?
生2:多了一個“四季”,我知道了每個季節都刮風,而且四季的風不一樣。
師:是,幫助你讀懂了風是變化多端的。
師:其它同學找到的呢?能說說讀了這些詞語的感受嗎?
生2:(有感情地)飄動的云 我體會到云美美地在天空中飄著。
生3:(有感情地)隆隆的雷聲 我仿佛聽到了打雷的聲音特別大。
生4:(有感情地)遼闊的大地 我讀懂了大地特別廣闊,無邊無際。
生5:(有感情地)奔流不息的江河 我感受到了江河奔騰咆哮的氣勢。
生6:(非常有感情地)茂盛的花草樹木 我感受到花草樹木長得特別旺!
生7:(非常有感情地)滋潤萬物的雨露 我知道了雨露能把一切變得滋潤。
師:同學們,你們找得準,讀得好,體會說得更是精彩,使我仿佛親眼看到這些天地間美麗的萬物!那就讓咱們再來讀一讀這些句子吧。不過,這次咱們再增加一些難度讀這些句子,你能不能把剛才找到的“ 變成了 ”改變一下說法,用“ 是 變成的”這樣的句子說說盤古身上的變化。咱們共同試著變換第一個句子。請一位同學來試一下吧!
師: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
生: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是他呼出的氣息變成的。
師:是誰的氣息,你能說出呼喚出這位英雄人物的名字嗎?請你深情地贊美他!
生:(更有感情地)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是盤古呼出的氣息變成的。
㈤ 拓展驗收(測學先測運用)+互動自結
師(借助大屏幕,播放找到的相關的美圖,請學生伴圖有感情地朗讀)
隆隆的雷聲是盤古發出的聲音變成的。
太陽和月亮是盤古的雙眼變成的。
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是盤古的四肢變成的。
遼闊的大地是盤古的肌膚變成的。
奔流不息的江河是盤古的血液變成的。
茂盛的花草樹木是盤古的汗毛變成的。
滋潤萬物的雨露盤古的汗水變成的。
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同學們,讀著這些句子,請你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想一想盤古的身體還會發生了哪些變成呢?
生:大地上的瀑布是盤古的頭發變成的。
師:你的想象大膽又合理!
生:可愛的小朋友是盤古的一個個細胞變成的。
師:看到你們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盤古一定很欣慰,他會笑的。
生:變幻無常的四季是盤古起伏不定的心情。
師:非常欣賞你的想象力,你的語言感動了我!
……
師:是啊,盤古的身體所發生的變化不止課文提到的這七種,可見,這些句子后面還應該加上一個重要的標點符號對吧!是什么呢?
生:是省略號。
師:(點擊屏幕,七句話下面再出現省略號)盤古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了出來,變成了這天地間的萬千事物。那么你們讀著這些句子,又體會到了什么呢?
生:我體會到了盤古太偉大了,他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人類。
生:我體會到了盤古太不了起了。他活著的時候為人類造福,死后又將自己的身體毫無保留的奉獻了出來。
師:(激動地說)你們說得太好了!盤古的無私、奉獻令每位讀者深深感動!
師:是啊,盤古確實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所作所為令我們動容。他不僅開天辟地,還奉獻出了自己的身體,使天地間變得多姿多彩,他在無私地--(教師板書:改天換地)
生(齊讀)改天換地。
板書設計:
師:(總結板書)這樣偉大、神奇的人物,不愧為我們人類的老祖宗,他在宇宙混沌之時,掄斧猛劈,在天地剛剛形成之際,頂天立地,耗盡自己最后一絲力氣,倒下后,又用自己的全部身心改天換地,就這樣,他用自己的整個身體--
生: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師:今天咱們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課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將這個故事講給伙伴聽,也可以搜集更多的神話故事,還可以寫一寫讀神話故事后的感想,在咱們的讀書課上交流。
五、教學反思
(一)針對神話這一文體特點把握教材
神話,體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天真的解釋和美麗的向往。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想象豐富而神奇。因此,在解讀《盤古開天地》這篇神話時,我就以“神奇”為主線,提領全文、切入全文。比如從“一直睡了十萬八千年”這句話引領學生透過個性化的解讀文本感悟盤古的神奇;從“盤古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感受巨人的神勇;從盤古倒下后身體幻化成宇宙萬物感受古代人民豐富而神奇的想象和盤古的精神。
(二)深刻剖析盤古的人物形象
在教學中我不僅引導學生認識盤古雄偉高大、頂天立地的巨人的外形,更注重引導學生感悟他為開天辟地而勇于獻身的不朽的精神。為此,我采用了多種讀書方式,讓學生在一遍又一遍、一層又一層的讀書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知。尤其是對第四自然段的處理,我進行了比較大膽的嘗試。
(三)體會課文具體形象的語言
文本中有許多生動可感的語言,我將這些具體形象的語言作為切入點,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去關注感悟這些語言現象,既幫助學生學習了語言,又借助此舉習得了習作方法,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深刻體悟文章內涵。
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第四自然段盤古的身體所發生的變化時,在層次分明地讀書活動中,一步一步地使學生體會到了動詞、形容詞及成語的準確運用,特別強化了省略號的作用、深入地感受到了句式轉換所帶來的語言變化、提升了對中心句的理解,進行了想象拓展,同時也完成了對神話人物的精神層面的感知理解。
學生熟讀原文后,我注意引導他們在深入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體會盤古這一形象的不朽。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表達方式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加深了對盤古偉大獻身精神的崇敬和贊美。
[盤古開天地 教學案例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4.
6.盤古開天地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