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學習生字詞。2、初讀課文,理清脈絡,感悟文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揭題:夜鶯的歌聲。
2、交流匯報課前搜集的資料。
3、教師補充簡介時代背景。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學習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質疑: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的?(事情的發展順序)
2、討論:課文都講了些什么內容?(讓學生暢所欲言)
3、板書梳理:“誘敵-傳信-擺脫”
4、按照“誘敵-傳信-擺脫”看看這些內容分別在課文的哪些段落。
(1)誘敵:從開頭到“就不再問了”。講了小孩學夜鶯叫,用歌聲引誘德國兵,給敵人帶路。
(2)傳信:從“樹林深處”到“新鮮的意思了”。寫小男孩發出情報做好消滅敵人的準備。
(3)擺脫:從“德國兵”到全文結束。寫小男孩把敵人帶進埋伏圈,機智地擺脫了敵人。
5、教師小結。
6、指名分部分讀課文。
四、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句子的深刻含義,讀懂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聽寫生字詞。
2、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二、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一)講讀第一段,體會孩子的機靈。
1、指名朗讀第一段。
2、質疑:文中的“黑色的碎片”、“空曠的花園”、“燒焦的樹木”說明了什么?
3、在那驚心動魄的衛國戰爭年代,一個和我們年齡相當的孩子卻如此沉著、機智地和敵人斗勇斗智,在課文的字里行間中,你能捕捉到他的機智、勇敢嗎?
4、學生反饋,課件出示相應的句子。
5、指導朗讀課文。
(二)閱讀第二段,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1、自由讀課文,注意人物說話的口氣。
2、質疑:路上小孩為什么有時學夜鶯叫,有時學杜鵑叫?為什么要做出天真貪玩的樣子?
3、交流:孩子面對兇惡的敵人,難道他不怕嗎?為什么還能應變自如,毫無懼色呢?
5、指導朗讀。
(三)讀讀議議,學習第三段。
1、指名朗讀。
2、討論:小夜鶯是第一次傳遞情報嗎?
3、指導朗讀。
(四)讀讀想想,學習第四段。
1、默讀第四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教師引導:最后一節起什么作用?
3、指導朗讀。
三、總結
板書設計: 13、夜鶯的歌聲
誘敵--傳信--擺脫
教學后記:語文教學既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又要注重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既要突出語文整體能力的把握,又要致力于語文素養的形成。因而,教學本課時,教師,學生,文本要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通過多元對話,在閱讀中珍視學生感悟語言的個體性,差異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樹立開放的語文觀,力求使課堂成為生活的課堂,本真的課堂,人文的課堂。
[《夜鶯的歌聲》教學設計(人教四年級下冊語文)]相關文章:
2.夜鶯的歌聲課件
6.
9.形容歌聲優美句子
10.形容歌聲好聽優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