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3、了解文章大意,初步感受神話想象豐富的特點及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重視朗讀,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難點: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情節;感受神話故事的特點。
對策: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課文,有條理地加以交流。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我們先來玩個游戲,好嗎?這個游戲是看圖片猜故事,看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賽賽上的腦子想得最快。
(依次屏顯圖片及故事名:嫦娥奔月、后弈射日、女媧補天、夸父追日)
2、揭示“神話故事”
(1)你們知道這些故事都是什么故事嗎?(屏顯:神話故事)
(2)說說這些故事與別的故事有什么區別?(指名學生交流)
在遠古時候,科學不發達,一些簡單的自然現象,人們還無法做出科學的解釋,于是古人就用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出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神”,與這些"神"有關的故事就成了神話故事。
3、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有關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神話故事“開天辟地”,古人就用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塑造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英雄形象,一直流傳至今。你知道這個巨人英雄是誰嗎?(出示:盤古開天辟地)
(2)讀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神話世界,來認識這個開天辟地的巨人盤古吧。
(卡紙:開天辟地 辟:記一記字形,就是開的意思。也就是開辟天地)齊讀課題,讀出氣勢來。(貼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同學們課前已經能夠預習了文章,你們認識文中的生字了嗎?我們就一起來自由大聲朗讀全文,讀準生字字音,讀準重點詞語,讀通讀順句子。好嗎?
2、檢測預習及自讀情況。
(1)在盤古開天辟地之前,天和地是怎樣的?用文中一個詞語說:(卡)合攏。天和地合攏時,當時的宇宙是(卡)黑暗混沌、混沌一團。
后來他一使勁翻身坐了起來,只聽“喀嚓”一聲,“大雞蛋”裂開了一條縫。(卡)裂開。后來這個大雞蛋完全“崩裂”了.(卡)崩裂。哪一個裂得厲害?指名交流。(卡)巨石崩裂。想象一下,當時是怎樣的情景,指名交流。裂的太厲害了,以至整個“大雞蛋”都(卡)破碎。
(屏顯:合攏--裂開--崩裂--破碎)練習讀出不一樣的語氣來。齊讀。
(2)盤古用他的力量分開了天和地,我們來學習一組表示動作的詞。(屏顯:辟、鑿、撐)你能將這些動作表演出來嗎?自由表演,指名表演,(點:左手持鑿,右手握斧,我們來使勁鑿一鑿)分大組讀,體會動詞的意思。
(3)在盤古持鑿握斧,猛辟猛鑿之下,宇宙中發生了什么變化?(屏顯)“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敝该x句,(出示:冉冉、慢慢)。它們一組什么詞?與它們意思相近的詞還有哪些?(卡:緩緩、漸漸、徐徐)
(4)盤古真了不起!但最后盤古也(卡)精疲力竭。我們以前還學過(卡)疲憊不堪。你覺得哪一個更疲憊?怎么感受到的?
(5)再來看這兩個詞語,老師想來讀一讀,好嗎?(卡)光芒萬丈、皎潔明媚。這兩個詞語都是形容光亮的,但這兩種光亮有什么不一樣?光芒萬丈,強烈一些。皎潔明媚,光線要柔和一些,讀的時候就要溫柔一些。分男女生讀
文中還有一個帶有“萬”字的詞語,是什么?(卡)萬傾良田。這里的“萬傾”就是一塊連著一塊,面積大。一頃等于一百畝。萬頃說明什么?讀詞,這個詞還可以說成(卡)良田萬頃。
(6)這一切都是盤古這個巍峨的巨人帶來的。(卡)巍峨:巍峨的巨人。怎樣才稱得上是巍峨?(十分高大,兩個字都是山字部,一般是用來形容高山的,巍峨的高山,也可以用來形容建筑物,巍峨的高樓大廈,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但這這里是形容盤古的高大)高大到怎樣的程度呢?讀第5小節。這個巍峨的巨人,就像根(卡)長柱子似的,有人說是有9萬里長,撐在天地之間,不讓它們重新合攏.
齊讀第5小節(屏顯第5小節),感受盤古的高大。
3、小結:盤古真的是個了不起的巨人啊!
三、分節讀通課文,概括課文內容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思考:盤古為什么要開天辟地?他是怎樣開天辟地的?后來又發生了什么?(屏顯)
2、指名分別回答問題
結合學生回答分別出示:黑暗混沌、開天辟地、頂天立地、化生萬物。
3、現在你能按照這種順序把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簡潔地說一說嗎?自由練說,指名交流。(點:如果能說得更簡潔一些就更好了:如果這里你能用一句話說,或者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會簡潔許多:如“持鑿握斧”)
4、小結:剛才我們就按照故事的先后順序簡要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同學們真了不起,說得真好。
5、其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還有一種方法呢,有時候,文章中就有現成的句子可以用來概括重要內容的,這篇文章就有這樣的句子,你找到了嗎?齊讀(屏顯:就這樣,盤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軀,開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間萬物。)
6、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一下字就學會兩種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本領,(屏顯:一、按照故事的先手順序簡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二、文章中現成的一句話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恭喜你們!
7、課堂練習(練習冊上第四題)
(屏顯:讀了〈開天辟地〉這則神話,我們知道了天和地起源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____,宇宙混沌一團,像___,是___以他的神力和身軀,開辟了___,化生出___。)
學生練習,指名學生交流答案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感受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難點:感受神話故事的特點;感受神話中人物的特點。
對策:有效體會文中詞句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我們繼續學習---(讀題:開天辟地),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兩種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一種是根據故事的先后順序簡要地概括,另一種方法是用課文中的語言來概括。
2、那文中能概括主要內容的一句話就是---(投影出示:齊讀盤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軀,開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間萬物。)
3、教師引讀:開辟了-----,化生出---
板書:開辟天地 化生萬物
二、學習“開天辟地”
1、那盤古是怎樣開天辟地的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1、2自然段,劃出描寫盤古開天辟地是最能體現他神力無窮的句子。
2、教師巡視,投影出示:
“大神見身邊有一把板斧、一把鑿子,他隨手拿來,左手持鑿,右手握斧,對著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陣猛劈猛鑿,只見巨石崩裂,“大雞蛋”破碎了!
3、指導朗讀
4、(1)練習一下,試著把盤古的神力無窮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評價引導,點撥重點詞語:
“猛劈猛鑿,巨石崩裂”加點,再讀讀這句話,特別注意這兩個詞,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先自己想,再到小組里說,然后全班交流,引導結合生活經歷來談)
(3)組織交流,教師適時度評價渲染:
(4)出示圖,加以小結描繪
同學們想相象還真豐富,通過你們的描述,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盤古:隨著他的猛劈猛鑿,只見一道斧光鑿影,火花飛濺:耳邊回回響著那呼呼的風聲:你聽,巨石崩裂時,大地的每個角落都響著那震耳欲聾的聲音,整個宇宙在劇烈地震動著。讓我們感覺到盤古真是 神力無窮!
(5)再次朗讀:
誰能看著圖,結合我們剛才的想象,把盤古神力無窮的樣子讀出來?
(6)男生齊讀
5、引讀其他句子:
(1)在這一小節中還有一個句子也能體現盤古的神力無窮,不知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
(2)出示:他一使勁翻身坐了起來,只聽喀嚓一聲,“大雞蛋”裂開了一條縫,一絲微光透了進來。
(3)引導學生先說一說,再讀。
(4)一個翻身就能讓宇宙裂開一條縫,你有這個力量嗎?只有盤古才有這個神力,他就靠這神力,把天地辟開來了,后來又發生了一系列奇妙的變化--引讀下文,屏幕出示:
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
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
(讀不好的打斷指導,引導讀出上下兩句的變化。)
三、學習“頂天立地”
1、天和地分開后的盤古又是怎樣的呢?---出示圖,這就是天地分開后的盤古(教師引讀:天和地分開后,盤古就頭頂天,腳踏地,站在天地當中,隨著天和地的變化而變化。那到底是怎樣變的呢?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書。)
2、引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天是怎么變的?地---- 盤古的身體---- 這樣------
(2)點撥:同學們,盤古在天地間支撐了多少年?(一萬八千年)時間是多么漫長,盤古是多么不容易。∷宰⒁膺@個“一萬八千年”和三個“極”,也許你會讀得更好,要不要試一試?
(3)出示:頭頂天,腳踏地---用個成語來概括,這就叫---頂天立地(教師板書:頂天立地,引導學生讀出其高大雄偉)
3、引讀第5自然段
4、教師過渡:為了不讓天和地重新合攏,盤古就這樣在天地間苦苦支撐了幾千萬年,直到含著微笑倒下。這時你對這個“巍峨”又有什么新的理解?還僅僅指盤古身軀的高大嗎?
四、學習“化生萬物”
1、教師渲染:說得好啊,盤古就是這樣一個巍峨的巨人!在臨死的時候,把自己的身軀化成了萬物。請大家讀讀第7自然段,讀著讀著,你心中產生了怎樣的情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簡要地批注在書旁。
2、學生讀書感悟,教師巡視指導
3、組織交流
4、小結,指導朗讀:同學們談得真是太好了!各人有各人的感受有的感謝盤古,感謝盤古給我們帶來這么美好的宇宙空間:有的為盤古的無私獻身而深深感動:有的為盤古就這樣離去而難過,心頭有著一絲悠悠的懷念。有的同學說:我幾種情感都有!那怎么讀出不同的心情呢?讓老師也想來試一試,我讀兩遍,你能聽出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別是怎樣的感受嗎?
(1)教師示范朗讀
(2)引導學生說說前后兩次朗讀表達的感情
聽得出來嗎?第一次是什么感受?第二次是什么?
(3)自由練習
(4)配樂指名朗讀,隨機引導齊讀
5、指導背誦:
同學們,這段文字不光內容感人,而且文字也十分優美,你不看屏幕或稍微看幾眼就把它記住嗎?那怎樣才能更快更好地把它記下來呢?
老師有一個辦法,大家看屏幕:---(劃線)這一段一共是一個句子,先總的說盤古的身軀化成世間萬物,而后用九個“變成了”具體寫出變成了什么,你們看是不是?
背誦最難的地方就是這九個“變成了”的順序,你們說是不是?那怎么記?看好了,前面幾個“變成了”講的是“口中呼出的氣、發出的聲音”“左眼”“右眼”,這些都是人的頭部:看,最后兩個“變成了”講的是皮膚及皮膚上的汗水,都是肉眼看得見的:中間是皮膚下的肌肉、血液、筋脈。你看,記住這個順序,背起來是否容易多了?
6、引導背誦:
同學們,我們就按這個順序,一起來誦讀,背誦時別忘了把自己的感覺融進去(配樂)
五、回扣中心句,總結全文
1、盤古就是這樣無私,讓我們一起來贊美他吧---(讀最后一段----)
2、讓我們永遠懷念為宇宙獻身的盤古吧!----(讀最后一段---)
3、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神話故事中的盤古吧!---(讀最后一段---)
六、認識對仗
1、這個神話故事,不僅情節感人,而且文字優美,值得我們好好學習。我們先來看這個句子:
2、出示:左手持鑿,右后握斧。你有什么發現?(初步認識對仗)
3、出示第二句:
“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這是怎樣對仗的呢?(師生對讀,初步感受對仗的好處)
4、引導學生從書中第7自然段找一找對仗的句子,組織交流
5、總結引導:以后在寫作中,我們也可以嘗試運用對仗這種方法,那會讓文章增色不少。
七、作業布置:
1、背誦課文第6、7、8自然段
2、興趣題:把下面不是很對仗的句子改一改,讓它讀起來更優美。
(1)隆起的肌肉變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變成了奔騰的江河。
(2)筋脈變成了縱橫交錯的大道,皮膚變成了萬頃良田。
第三教時
教學目標:
1、鞏固課堂新授,指導學生進行背誦、復述。
2、完成有關作業,交流課外搜集。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指導學生進行背誦、復述對策:利用好事先設計好的連線題。利用好本單元練習中的“讀讀背背”。
教學準備:搜集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 聽寫本課的詞語
板斧 一丈 加厚 柱子 合攏 精疲力竭
血液 皮膚 混沌 雷霆 巍峨 縱橫交錯
開天辟地 冉冉上升 雨露甘霖 三山五岳
二、指導復述:
1、出示本單元“讀讀背背”中的八個成語:“混沌不清”、“昏天黑地”“大刀闊斧”、“開天辟地”“與日俱增”、“頂天立地”“變化萬端”、“改天換地”這八個成語濃縮了這一個神話故事,你能利用好這八個成語來講一講《開天辟地》的故事嗎?
2、學生練習,點評。
三、指導背誦第第七自然段:
1、指導學生發現段落的特點;
2、利用連線題引導學生如何有效地進行背誦。
四、課外延伸。
1、《開天辟地》是一個神話故事,你們還知道我國有哪些神話故事?
2、小組學習:講述一些神話故事。
五、作業背誦課文
[開天辟地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3.開天辟地課件
7.開天辟地教學課件
8.盤古開天辟地課件
10.背影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