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屹蘭 浙江省杭州市青藍小學
翻開部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以下簡稱“部編教材”)一年級上冊,我發現,這一冊與以往的不同之處是首單元不是先教學拼音, 而是先學習一個單元的漢字,讓學生在讀讀背背三字經、兒歌和韻語歌中,學習日常生活中已熟悉的漢字。這樣的編排激發我強烈試教的愿望,直覺告訴我學生一定會很喜歡。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學習是兒童接觸書面語的開端,漢字是兒童接觸世界、認識世界最有效的憑借之一。兒童識別、書寫及運用漢字的能力將決定他今后學習的速度和質量。漢字是表意文字,字與字之間不僅部件組合存在聯系, 漢字間架結構還隱含著事物之間聯系、演變、發展的過程。要激發一年級兒童學習漢字的興趣和熱愛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就必須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借助漢字文化內涵,將漢字符號圖片化、故事化、兒歌化、音樂化、動漫化,將漢字符號與漢字內涵緊密結合。這樣不僅能幫助兒童識別漢字,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還能真正將“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落到實處。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首篇課文就是《天地人》。整篇課文雖然只有“天、地、人、你、我、他” 兩組六個常用漢字,但這兩組字包含了中華文化的精髓。正如《三字經》中所說“三才者,天地人。”“天地人”涵蓋宇宙間最重要的三件事物--“天空、大地、人類”。與此同時,“你我他”說明當今社會平等互助,團隊協作的人際關系。六個字又以“三字經”的形式出現,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還引導我們思考事物之間的多維聯系。文字的背景圖畫是現代畫家傅抱石的國畫作品:天地之間,兩人似在遠眺似在交流。在讀本課時,不管是編排的內容,還是編排的形式, 都體現了一種新的理念:挖掘漢字文化內涵,培養熱愛語言文字感情。
一、凸顯聽讀學習,糾正讀音,激發學生認讀興趣
以往一年級兒童學習漢字都是借助拼音進行識記和正音的。部編教材的第一單元編排先學習漢字,打破了傳統的借助拼音識字的方法。然而在筆者看來這正好符合兒童在生活中學習漢字的規律。由于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所以在學前,兒童已經掌握大量的生活用語,主要學習的方式就是口耳相傳。他們生活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家庭,學到的發音各不相同,學習的漢字也各不相同。在教學中,我們運用錄音、圖畫、范讀等多種途徑幫助學生正音。
在“天地人,你我他”六個漢字中,學生“人、我、你”的發音較難讀準。教學完“人”后,教師出示圖片“男人”“女人”“老人”,在圖片認讀中,教師運用范讀、跟讀、對讀、聽讀等各種方式幫助學生正音。認讀漢字“我” 時,教師通過創設對話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聽讀。教師先示范說,讓學生聽清楚,再引導學生說。其中一定要求學生把“我”說準確。通過一次次練習、聽讀,學生在說話中,把“你、我、他”讀準了。
二、以國畫為背景,圖文結合,激發識記興趣
六周歲的學齡兒童學習的思維方式由具體動作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遵循這條規律, 新課伊始,教師先通過談話引出“成為小學生后,我們將一起學習文化知識,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文化人”,以激發他們成為小學生的自豪感。接著,和著古曲“高山流水”的音樂,教師出示現代畫家傅抱石先生的國畫作品,引導學生觀察:“今天我們一起欣賞著名畫家傅抱石的國畫作品,作為鑒賞大師,首先你看明白了這幅國畫主要畫了些什么嗎?”對于直觀的圖畫,學生當然有話可說,對于小學生當鑒賞大師,學生當然更有興趣說了。有的說:“我看見了兩個人站在地上說話。”有的說:“天氣晴朗, 兩個人站在山上一邊講話一邊看風景。”還有的說:“天上飄著朵朵白云,兩個人站在山頂,看著江上船兒駛過。”……學生們一個個踴躍發言,雖然他們對于國畫的內涵還不了解,但是個個饒有興趣,興奮無比。在學生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教師點撥提出:這幅畫就畫了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三樣事物--天、地、人,并依據相應的位置出示:“天、地、人”。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重點觀察圖畫中的人物,并照樣子做做動作。根據學生動作,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漢字和我們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引導學生畫畫漢字“人”。最后,教師出示“男人”“女人”“老人”的圖片,引導學生在不同語境中讀“人”。通過“看-演-畫- 讀”這四種方法,“人”已經深植于每個學生的心中,漢字“人”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朋友、同學、老師,成為兒童游戲的一部分。
三、以“三字經”形式出示漢字, 朗朗上口,培養朗讀的興趣
本課六個字不但以“三字經”的形式出示,而且內容也與《三字經》緊密聯系,只是內容簡明扼要更適合入學兒童。在教學“天地人”三個漢字時,充分借助三個漢字之間的聯系,幫助兒童識記漢字。在學習漢字“天”后, 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漢字“天”與“人”的關系,通過討論交流,學生知道“天”就是人頭頂上的“一橫”。“天地人”三個漢字都學完后, 教師引導學生做課間操。結合教材教師出示三種不同節奏、曲調的兒童朗讀配樂錄音:“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三才者,天地人。三友者,你我他。”要求學生跟著拍手并讀一讀。
課間操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今天學習的六個字“天地人,你我他”,你想配哪種曲調來讀一讀。此時,有的同學說,我想配第一種活潑明快的節奏來讀一讀;有的說,我想配悠揚的曲調來讀一讀,有的說,我想配穩重平緩的曲調來讀一讀……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閱讀感受, 讓每個孩子選擇,用不同節奏,有感情地讀課文。在不同的選擇和嘗試朗讀中,學生對于漢字有了更個性化的理解。最后教師總結,我們在朗讀時,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讀課文。在一遍一遍的朗讀中,學生眼中已經不是孤立的六個漢字,而是一篇充滿感情的課文。
四、“你、我、他”關注人之間的關系,融入生活,識字與學習常規相結合
“聯系兒童生活實際”進行識字,是低年級教學中常用的一種識字方法。它不僅關照了學生不同的學習起點,更兼顧了低年級教材學習常用字的識字特點。教師根據“人”通過游戲引發出“你、我、他”的學習。教師請學生以三人小組為單位,相互介紹,認識對方。例如: “我是王明,他是劉東,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李紅。”然后,教師邀請學生三人一組上臺, 一邊找出相應的字卡,一邊介紹表演。表演完后,教師引導臺下同學做游戲:用上“你、我、他”,說說你認識哪些同學,并可以和新朋友招招手、握握手,或者擁抱等。每個學生,學習的勁頭都很大,認識新朋友更是每個兒童的愿望。“你、我、他”已經成為學生們記住新朋友名字的好幫手。最后教師適時點撥,同學們認識到,“你、他”兩個字還可以包括男生、女生、家長、妹妹、弟弟……通過“你、我、他” 的學習,班集體意識在學生心中扎下了根;在活動中,學生感受到要尊重他人,主動認識朋友。識字成為了學生學習常規的有效組成部分。
上完這節課,孩子們都涌到教師身邊,抱著教師,有的還興高采烈地說:“你是我的語文老師,他是我的數學老師,我是你們的學生……”這一課書,讓我感受到一篇好課文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能引導教師更深刻地理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它讓我明白了:一年級的識字同樣可以尋找漢字文化內涵,識字不僅是一種能力、一種習慣,我們還能在識字中培養兒童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彰顯漢字文化內涵,培養熱愛語言文字情感──試教2016年新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識字課《天地人》的感受(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人教版天地人教案
2.天地人識字教案
8.新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10.識字1天地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