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 播放歌曲《大中國》,提問:這首歌唱的是什么?引導學生說:中國是我們的家。
2. 出示插圖,提問:圖上這些小朋友都是中國人嗎?為什么他們穿的衣服不一樣?
講解: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一共有56 個民族,其中漢族人數最多。雖然民族不一樣,但我們都是中國人,是一家人。
3. 講解不同民族的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壯族、回族、滿族、藏族等。
從通俗易懂的歌曲入手, 結合圖畫進行教學, 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看圖說話,聽讀句子
1. 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中的遠景,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1)引導學生看圖簡單介紹天安門。(紅的墻、黃的瓦)
(2)引導學生認識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
出示天安門前升國旗的圖片或錄像,加深對國旗的認識。
2. 提問:天安門是中國的象征,是我們國家的代表性建筑,你還知道我們國家的哪些代表性建筑?(教師事先可準備相關圖片進行展示,如故宮、長城。)
3. 教師帶讀句子:我是中國人。
通過看圖說話,讓學生初步了解天安門等中國的標志,增強“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
三、唱一唱,跳一跳
師生一起唱《我們的祖國是花園》。
剛入學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 中間穿插和學習內容有關的課間操, 不僅能緩解學生的疲勞, 還能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熱情。
四、朗讀兒歌,激發情感
1. 朗讀兒歌。
我愛鮮花,
我愛白鴿,
我愛萬里長城,
我愛長江黃河,
我是中國人,
我愛我的祖國。
2. 跟讀句子。
教師:我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齊讀:我是中國人。
通過朗誦兒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我是中國人》教學建議
建議教學時觀察畫面與講述有關的少數民族故事、舉行升旗儀式等結合,感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1. 知道中國是我們的祖國,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簡單提示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中國是其中一個國家?梢猿鍪局袊貓D,初步認識中國。借助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 畫面中的遠景,說說看到了什么,從中了解雄偉的天安門是中國的重要建筑標志。有的學生在幼兒園大班期間已經在“祖國”的主題學習中接觸過天安門,有的學生 甚至已經去過天安門,可以讓這些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教師出示國旗,啟發學生說說這是什么,在哪里見過。告訴學生升國旗時,要立正向國旗敬注目禮。在初步認識國旗的基礎上,教師播放國歌,有條件的可以 播放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讓全體學生起立伴隨著國歌向國旗敬注目禮。并告訴學生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我們的祖國是中華人民共和 國。
2. 了解中國是多民族國家,了解自己民族的特點,增強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看圖了解中國有56 個民族。重點啟發學生說說自己是什么民族的,自己民族有什么特點。也可以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民族的服裝、節日等,激發民族自豪感。還可以引導學生看圖說說自 己知道的其他民族的特點。
在看圖交流的基礎上,從圖畫中感受各民族小朋友團聚在一起的快樂,從中體會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愛自己的國家。教師帶領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我是中國人。
教學中,注意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畫、了解祖國的一些相關知識的過程中,體現語文性,充分進行聽、說、讀的語文實踐活動。如,能跟著老師說說:“我是中國人。”“我們的祖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薄拔覀兊淖鎳56 個民族!
《我是中國人》教學目標
1. 通過聽讀句子,知道中國是我們的祖國,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
2. 通過觀察圖畫,初步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重點】知道中國是我們的祖國,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
【難點】初步了解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
《我是中國人》課文解析
本課以“我是中國人”為主題,展現了身著各民族服裝的小學生背著書包,手拉著手,肩并著肩,快樂地團聚在一起的畫面。各民族小學生一張張動人的笑臉傳達出快樂、幸福的情緒。畫面右上方配有文字“我是中國人”,猶如各民族小學生們的真誠吶喊,傳達出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課文通過圖畫告訴學生:莊嚴的天安門城樓、鮮艷的五星紅旗,是我們祖國的象征;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通過畫面觀察與聽讀“我是中國人”,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激發愛國之情。這是對入學第一天小學生的人生洗禮。
《我是中國人》你問我答:我國有56個民族,你知道下圖中都是哪個民族嗎?
課文插圖說明。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等56 個民族。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民族服飾。
我國有56個民族,你知道下圖中都是哪個民族嗎? (答案見配套word文檔)
[《我是中國人》教案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4.人教版天地人教案
8.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9.離騷教案人教版
10.人教版《自己去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