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學校 劉恒文
《檢閱》第二課時為校內教研活動課,在備課上著實下了一番功夫。一個三年級的學生理解、感悟作品的能力還局限于文章表面。那么,老師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首先,學生必須把課文讀熟,這是解讀文本的基礎。然后,引出一個問題:隊員們為什么都不愿意第一個開口?這個問題是了解隊員們左右為難的心理描寫的鑰匙,而且是本文重點。正像我預設的那樣,學生把答案聚焦到了5--6自然段。我索性就順學而導,讓學生理解朗讀,再朗讀理解,達到讀中感悟的目的。此環節結束,我再把學生引回到第四自然段,雖違背教學習慣,但學生學懂了,我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墨守陳規只會扼殺學生的創造能力。
前面的缺口打開,后面的任務完成的就很順暢、很精彩。比如說:從五個連續的問好中體會隊員們難以取舍的決心;從隊長洪亮的聲音中體會內心的想法;從隊長大聲說中體會出隊員們的欣喜……真可謂一拍即合。連環性的問題使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磕磕絆絆地完成 ,主題也浮出水面,:對殘疾人的尊重、愛護。
以上問題的解決,博來克的心理描寫,及觀眾的贊揚,在理解上就減小了坡度,小練筆的訓練學生就有話可說了。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語言雖然顯得單薄,但是透過學生稚嫩的語言可以看見他們解讀語言的熱情,我相信,隨著知識的日漸吸收,學生們也會羽翼豐滿的!
[《檢閱》拾貝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音樂教師隨筆
2.歷史教師隨筆
3.教師數學隨筆
4.教師工作隨筆
5.美術教師隨筆
6.教師隨筆感悟
7.有關路過教師隨筆
8.教師生活隨筆
9.美術教師工作隨筆
10.感謝有你教師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