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丹 邢臺市南和縣福和希望學校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較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是更科學的合理的先進的教育。但素質教育在我國已經實施了多年,作為一名剛剛參加工作的農村教師,我想談一談我所看到的的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意見。
首先,我想談一談關于家長、教師、學校對于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觀念認識。素質教育在農村小學實施力度很不明顯,其中家長對素質教育的了解不夠,有的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國家實施的素質教育,只是一味的追求孩子考高分數,大部分家長都是用分數來評價學生,評價老師,評價這所學校。這一原因導致很多教師不愿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素質教育中去,家長的評價方式直接決定了學校的發展方向。如果你的學校沒有達到家長對分數的要求,很可能面臨生源不足甚至撤并的可能,然而如果按照家長們的要求卻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這一情況嚴重的撤了素質教育進行的步伐,甚至于導致農村小學素質教育停滯不前無法進行。
這一根本問題是必須得到解決的,作為老師學校要不斷的向家長宣傳關于素質教育的知識,并且更要加大實施力度讓家長們看到素質教育對于孩子成長的好處,能夠積極的配合老師學校幫助孩子健康、全面的成長。更好的落實素質教育。
再就是農村小學教育資源失衡。經濟發展水平是實現教育供給的決定性因素。城鄉收入差距擴大是我國城鄉之間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導致了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不足。而且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發展為基點,教育投資向城市一邊倒。而廣大的農村遭到有意或無意的忽視,這樣使本來有限的教學資源分配得不合理,導致教學資源配置嚴重失衡。
1.師資力量薄弱。目前農村小學教師嚴重缺乏,一個教師獨頂一個班,教師配備不合理,老師都是全能的,什么科目都教,學生每節課面對的都是這一個老師,老師一整天都面對這一班的孩子,沒有時間調整、反思、進步。也沒有老師老師可以交流進步,因為沒人跟你教同樣的學生,自己每天都面對的孩子有時候都看不出他們的問題所在,找不到解決的辦法,老師變的消極,沒有成就感。
2.學生課程單一。農村學校教學內容單一,不是語文就是數學,至于音體美課學生們恐怕想都沒想過。每天每節課都是同樣的課程同樣的老師。農村學校的實施目標也是非常單一的,就是參加中考,高考,讓孩子進入更高一級的學校學習。這都是與素質教育倡導的全面發展向背馳的。
3.教育經費既教育設施短缺。農村小學教育經費短缺,2005年12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的通知》,以保障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但由于我國農村義務教育長期積弱積貧,有限的經費不能立竽見影。在資金分配上,縣財政是以中心校為單位進行支出預算。下發后歸中心校管理。歷史遺留債務,危房的改造等使有限的資金,能用于隸屬學校的也已不多。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獲得的教育經費能投入到學校設施和教學設備上的也不多。大多用于日常教學工作中去。像我們學校沒有圖書室,閱覽室都是混為在一起的,一個教室多種用途。活動室,實驗室等都沒有。甚至,連個像樣的操場都沒有,體育課形同虛設。更不要提什么微機室,電教室,音樂教室了。這些對于素質教育中提到的全面發展是完全沒有做到的。
素質教育的發展以上問題都是要解決的重重之重,首先要加強對農村學校的教育經費,完善教育設施,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給孩子創建完善合理的學習成長環境。再就是教師配備上面,在建立了完善的教育設施的基礎上加大專業教師的配備,縮短城鄉之間的辦學條件差異,讓農村的孩子可以享受與城里孩子一樣的成長環境。吸引優秀畢業生到農村小學任教。教師自身還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只有擁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
推動素質教育還要注重教學模式的改變。由以前老師是課堂的主導向學生是課堂的主導改變。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以改變教學過程中過分依賴教材、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愛護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大力開展探究性教學。2.提倡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互動,就不存在或發生教學。3增強師生之間多維互動。互動可能縮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個人與全體學生的互動,教師個人與學生個人的互動,教師個人與小組學生的互動等。不同類型的互動也是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往,促成的是文化間的交融與整合。在這種文化交融與整合中,學生既有機會學習成人的價值和態度,為進入成人世界打下基礎,同是也使自已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5.注重學習方式的引導,讓學生學會學習。科學有效的學習方式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學生學會學習是學習連續性發展的重要支撐。學生只有學會學習,才能體驗到學習的過程,領會學習的真諦,才能促進智力潛能的發揮,促進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促進終身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為已所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為他們提供廣闊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地翱翔于天際,張開想像的翅膀去實踐、去體驗、去創新、去開拓。
農村教育的改革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和關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而新型農民需要通過農村教育的發展來培養。從目前農村教育的現狀來看,其改革和發展又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只有在全社會的重視下,通過持續的投入和長期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
[淺談農村小學素質教育]相關文章:
3.淺談高中語文素質教育論文
4.淺談素質教育有關的論文
5.小學素質教育工作計劃范文
9.素質教育論文
10.淺談農村學生文明禮儀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