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淺談如何激發小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

發布時間:2017-1-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2011年版《語文新課標》在第二學段習作目標中提出“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在第三段目標中繼續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在“習作實施建議”中再次強調“重視引導學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可見,修改習作是學生習作的一個重要環節。

傳統教學中,學生作,教師改。“精批細改”曾經是語文教師批改學生作文的口號。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作文教學成了教師負擔最重的一塊。因而,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也經常聽語文教師說,讓學生習作難,批改習作更難。同時,習作需要改哪,怎么改,為什么要改,全憑教師做主,學生要做的只是依葫蘆畫瓢,只要改到教師滿意為止,整個過程中,教師喧賓奪主,硬生生的剝奪了學生學習主動權。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師批閱的工作量太大,每次習作都要延續好幾天,到最后學生的習作興趣和熱情,也在這繁瑣而漫長的過程消失殆盡--累得人仰馬翻,戲卻不好看!我想,這就是“差慢低費”的最好寫照吧。

理論和實踐證明,把修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習作修改的能力,促進學生養成自主修改的習慣,是勢在必行。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培養習慣美國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也認為:“有意義的學習必須具備兩個先決條件:認知基礎和情感動力。”可見,培養興趣,調動學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養修改能力的先決條件。那么,如何激發小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呢?

一、引經據典,明確重要性。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文章寫完,并不意味著其過程的終結,還有修改這一必不可少的環節。古今中外修改文章的典范很多,通過講解這些事例,喚醒自主意識,讓批改之路在思想上暢通無阻。古今中外修改文章的名言警句和典范材料十分豐富。如魯迅曾說過:“寫完文章至少要看兩遍,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對三個典型材料的提煉等等。我的具體做法是:首先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著名作家重視修改自己文章的事例。如王安石、曹雪芹、魯迅、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等作家,就是重視修改自己的文章。用事實去說明: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都有在修改文章上下過很大功夫。讓學生認識到“好文章三分靠寫,七分靠改”的道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著名作家都這樣重視修改文章,我們初學寫作的學生,也要像那些著名的作家那樣 ,嚴肅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每一篇習作,反復地去修改,使自己的文章盡可能的完美。張志公先生說:“必要性是興趣的根源,不覺得需要,怎么會有興趣?”所以教師向學生進行批改作文的目的教育,用古今中外文學大家修改文章的典型事例來進行引導。使他們真正意識到修改作文的確能提高寫作水平。這樣學生才會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批改活動之中。

這樣,激發了學生評改作文的興趣。緊接著,對學生進行示范性指導。先選出一、二篇有代表性的作文,精批細改后發給學生,然后指導學生閱讀,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去改,怎樣去改,改前改后有什么不同。通過對比使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到評改在寫作中的必要性,調動起評改作文的積極性。

二、重褒輕貶,幫樹信心。

修改習作,即是找出不足之處,加以改寫。學生初學寫作,難免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因而,修改時,我們很容易就盯上這樣那樣的不足,而忽視,文章的可取之處。如果,我們在修改習作時,到處都是“數落”聲,試問:作為“定力”不強的小學生,哪還有心情平心靜氣的修改自己作品呢?“數子十過,不如夸其一長”,確實如此,大人都喜歡聽好話,何況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請記住,成功的樂趣是一種內在的力量,他可以促進時時學習的愿望。”所以,在引導學生修改時,應重褒輕貶,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如:學生初學習作時,有個別的孩子從習作內容上看實在是找不出什么優點,但字跡工整。于是,我這樣引導他修改--“你對自己的書寫還滿意嗎?”然后,我告訴他:“這是我見到的書寫最認真的習作。”最后,再引導發現最需要修改,也較容易修改的地方加以修改。小學階段的學生特別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有時甚至把老師的話當成“圣旨”,面對純真可愛的孩子,在引導修改的過程中要運用巧妙、準確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即時評價,使學生保持旺盛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這樣久而久之,習作修改,就由在粗淺的“數落”中煎熬,變成了在欣賞中進取,在修正中進步。學生也自然而然的樹立了習作的自信心,有人說:“自信是通往成功的橋梁”。學生有了自信,也就樂于習作,樂于修改習作了。

三、教給方法,及時鼓勵。

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階段,老師要作示范。我在作文教學中曾這樣嘗試過,首先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是什么,再出示學生習作中的片段,然后用彩筆修改給孩子看,并簡單說明修改的理由和修改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我和學生一起總結了修改作文四字訣,即:換、添、刪、調。

換--就是去掉作文中的錯別字、不恰當的詞,以及病句和不正確的標點,代之以正確的字、詞、句和標點。訓練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就要從字、詞、句、標.這些最基本的東西抓起。添--就是充實作文內容。有的學生作文,重點段落寫得不具體,筆總落不到實處,空話多。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充實重點段落的內容。對一些作文成績較好的學生,不僅要指導他們擴寫好重點段,還應指導他們增添一些新的內容。刪--就是壓縮語句,刪掉多余的部分。有的學生作文,由于沒有注意圍繞中心思想安排材料,不該詳寫的地方卻寫得很細,致使文章重點不突出。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撤掉非重點段落中瑣碎的情節,使文章結構更嚴謹,中心更明確。調--就是指導學生調整自己作文中的某些語句和段落,把文章寫得有條理。

在修改中,教師發揮指導作用,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調動積極性。通過修改,孩子們明白了什么是改,怎樣改,以及這樣改的理由,學會了遷移。修改起習作來也就得心應手了。整個修改過程中,孩子們都情緒高漲,興趣十足。同時,在修改的工程中,對于學生獨到的見解,精辟的看法,大膽的意見適時鼓勵,這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方式多樣,避免枯燥。

實踐證明,單一機械的運動是枯燥無味的。因而修改習作的方式多樣化,也利于激發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在修改的過程中除了學生自改、師生共改以外,還可以同伴互改、師生互改、家長孩子共改、寫博客進入網絡(如QQ空間)評改。

同伴互改,我經常采用以下形式:一是兩人互改;一是小組批改。兩人互改,可以是同班同伴互改,亦可是同一年級異班同學互改。小組批改可這樣安排:三人為一個批改小組,好中差學生搭配,指定一位責任心強的任組長,每組發三本作文,要求每個學生對每篇作文拿出修改意見,經過大家討論,把意見綜合后,寫上評語,再簽上三位批改者的姓名,最后還可以再進行一次全面復查。“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每篇作文經過三名同學的集體批改,既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又增強了批改的可信度,因而這種批改方式很容易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不過,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批改,都應做到及時、迅速。學生作文后,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勞動價值,這時,我們應該“趁熱打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饒有興趣,也才能收到應有的訓練效果。

五、悟準課標,循序漸進。

小學生作文的性質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作。課程標準規定,低年級寫句子、寫話,中高年級習作。作文一點也不神秘,只要會說話,會寫字,就能寫文章。高玉寶、高爾基等人沒上過多少學,卻寫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證明。“作文就是用筆寫話”“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樣,成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個項目”,它能夠使生活更加豐富,更加充實。在引導學生修改的過程中,要求不宜過高、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要讓所有學生的習作向“優秀作文”看齊,揠苗助長。

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我緊扣課標,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在尊重每一份作品的基礎上,展開修改。中段教學中,我從字詞句段標點運用入手,尤其注重常用標點與錯別字和不通順的句子等;在高段教學中,重在段落與篇章,尤其注重表述準確貼切,有個性,有重點等。對于普遍存在的小問題一次習作重點解決一至二個,而大而難的問題多次甚至一學年解決一個,如:在四年級上學期,我發現學生不能把人物的動作分解細化,于是,在四年級這一學年的教學過程中,只要有寫人寫事的時候,我就換著方式引導學生修改描寫人物動作的語句,引導學習分解細化動作。這樣,在每次的修改活動中,學生都能沉浸于收獲的喜悅中,享受進步所帶來的快感。

    除以上所述以外,展示學生作品也是激發學生修改習作興趣的有效手段。當然,這里所說的展示作品,不僅僅是展示修改完善的“成品”,還包括作為“半成品”初稿,讓初稿和定稿形成對比,習作修改的重要性也就一目了然了。展示空間,也不只是在班級中,還鼓勵在網絡上展示等。

     俗話說,“佳作不厭百回改”,一篇好的作文往往不全是由教師改好的,而是由學生自己用濃厚的興趣、負責任的態度和一定的才能改成功的。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自改作文、互改作文,既減少了教師的無用功,又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空間,讓學生饒有興趣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把批改、講評作文的這一“世襲”領地轉讓給學生,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步領悟到修改作文的真諦,快樂的一改到底,真正激發其寫作的積極性。

 

[淺談如何激發小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相關文章:

1.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小論文

2.興趣的同義詞

3.《情趣與興趣》教案

4.我的理想習作教學課件

5.興趣的近義詞

6.論文修改意見

7.如何提高兒童學拼音的興趣

8.形容很有興趣成語

9.熱愛生命的習作課件

10.激發正能量勵志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