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 數學 授課年級: 一年級 學校:上津鎮高扁中心小學 教師姓名:母雅琳
章節名稱 第三章《跳繩》一課 計劃學時 1課時
學習內容分析 《跳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34-35頁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8”和“9”的加減法,同時,結合學生一些日常的活動,將解決問題的思想也滲透在計算的學習中。教材從學生熟悉的事例出發,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需要,從而產生學習加減法計算的動機和興趣。
學生分析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0-10并掌握了7以內的加減法,已具備了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這個班的學生大部分上過學前班,數的組成也基本上知道;大部分的學生會看圖說算式。所以這節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提出相關的減法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交流加減法算式,體會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會正確計算“8”和“9”的加減法。
(2)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情境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經歷看到一幅圖寫出四個不同算式的過程,體驗和理解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逐步養成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的良好學習習慣。
4.讓學生說出算是的含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得數是8、9的加減法,掌握計算方法.通過計算掌握。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教學難點: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能用8、9的加減法解決問題。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加深所學知識。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的教學設計內容主要分為4個部分:
一、談話導入:學生最喜歡的活動--跳繩談起,導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根據圖,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究解決。
三、練一練:做大量練習題掌握所學知識。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小朋友們都表現得很好。回家后,把你今天所學的本領告訴爸爸、媽媽好嗎?
依據的理論 啟發式教學
信息技術應用分析
知識點 學習水平 媒體內容與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8、9的加減法 掌握8、9的加減法
計算機、投影儀顯示內容 使用多媒體演示文稿的內容 全面提升和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讓他們在直觀,感性的認識中加強理解和記憶。
能熟練運算8、9的加減法 通過具體的交流學習,勁兒形成初步的數學應用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所用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學
提升學習愿望興趣。
1、老師問:小朋友們,下課的時候,你們最喜歡參加什么活動?
2、學生答:跳繩、踢足球等活動。
3、我們一起看一看課本第38頁的同學們在干什么?
談話導入
5分鐘 出示相應的幻燈片,引領著學生了解圖上的內容。
幻燈片第1張
板書課題:跳繩
認真聽講和思考,自主回答。
觀看中感知同學們的活動多愉快。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很好的投入到學習中。
二、互動探究平臺
1、根據圖,提出數學問題。
2、觀察算式,尋找規律。
小朋友們,你們的學習伙伴小明擁有快樂的一天,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在什么時候都做了什么事情,好嗎?
3、說一說。
13分鐘
8分鐘
觀察小朋友跳繩這個活動,說說你觀察到的,并提個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康文杰同學把圖中的小朋友分成了戴帽子的和沒戴帽子的。和他一樣的還有哪些同學,也起來說一說。
哪位小朋友會解答這個問題?
換可以怎樣列式?
繼續看幻燈片第一張,有和康文杰同學不一樣的說法嗎?
同學們說一說,3+5是什么意思?
回答正確。哪位同學來說一說第二幅圖的含義?請看第二個幻燈片。
有1個戴帽子的小朋友,有7個沒戴帽子的小朋友,合起來有幾個小朋友?
7+1=8
1+7=8
搖繩子的有2個小朋友,跳繩的有6個小朋友,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6+2=8或
2+6=8
學生自主觀看并相互交流,以小組形式在班內匯報自己的收獲。
左邊3個草帽,右邊5個草帽,加起來是8個。
相關課件出示,幫助學生來分析。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出結論:0+8=8
1+7=8
2+6=8
3+5=8
4+4=8
5+3=8
6+2=8
7+1=8
8+0=8
演示幻燈片讓學生直觀感受。
如此的教學媒體設計,可以使學生直觀中感知其不同之處,夯實了基本知識點,突破重點和難點。
三、反饋練習
1游戲:手拉手。
2.觀圖:說小明做事情的時間(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連一連 12分鐘
再次讓學生觀看幻燈片9
出示幻燈片19
通過游戲的方法對整時的兩種表示法進行鞏固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看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整時和半時時針和分針的位置。
通過看一看,認一認,連一連說一說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本節知識的學習。
四、小結 總結本節所學內容 2分鐘 傾聽、鞏固 幫學生鞏固認知,完全教學目標。
課
堂
教
學
流
程
圖
教
學
反
思 本節數學課,我用跳繩比賽這一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出學習內容,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試一試等教學環節,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新知,勇敢地試,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新知的意識以及學習的能力。
在整個授課過程中,以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通過說、畫、寫等數學實踐活動,不僅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還學會如何觀察、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形成初步的數學能力。練習中的數學游戲和數學故事,既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得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前面內容說得較多,以至后面的數學故事時間緊,學生討論時間少了。今后在時間分配上還需多考慮。
專
家
點
評
[《跳繩》授導型學習設計方案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校園倡導學習標語
2.輔導班學習口號
3.跳繩比賽加油稿
4.跳繩教學課件
6.大班多人跳繩教案
7.小猴跳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