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塔》想到的
----不做溫室里的花朵
《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男作家到羅馬旅游,在青年旅館見到了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獨自一人游歐洲,她就是烏塔。這個小女孩自主能力很強,而且做事有計劃、細心、熱情、開朗。德國的孩子能14歲時獨自游歐洲,為什么中國孩子不能呢?為什么家長還把孩子像明珠一樣握在手心兒里不放心呢?鷹的翅膀長硬了,就要展翅,飛向蔚藍的天空,翱翔!
烏塔自主能力非常強,中國孩子和德國孩子最大的差別就是缺少了一些自主能力和細心。中國的家長是扮演了特務(wù)的角色。孩子干什么,走到哪兒,家長都緊緊地盯著,守著,生怕出一點兒差錯,生怕孩子干一丁點危險的事情,碰到狗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就是:“快走開!危險!被咬了就會得狂犬病引起死亡的!”而德國的家長決不可能這樣,因為他們一般不跟孩子上街的,他們的理念就是:孩子要什么,靠自己的實力去掙錢,掙了錢自己買,上街被狗咬了,為什么不小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涂藥也自己涂。比如有一次媽媽的同事結(jié)婚,媽媽帶著我和另外一個同事比我低一年級的孩子去吃飯,吃完飯車又被另外一輛車堵住了,眼看上學(xué)要遲到了,媽媽想了一個辦法:讓我們倆人打的去上學(xué),我和那個孩子大呼小叫,好像媽媽要殺了我們似的:“不要!不要!出租車(的士)司機會賣了我們,殺了我們,綁架我們,撕票…..”媽媽嘆了口氣,只好等那擋道的車離開。但是如果在德國,他們的家長就會讓他們自己走到學(xué)校。這就是中國教育的一個小小的缺點,愛孩子,但中間夾著一些溺愛。著名的教育家沙拉說過:“誰溺愛孩子,誰總有一天會為孩子擦眼淚!”知道嗎,鷹媽媽為了讓它的孩子學(xué)會飛,就把小鷹帶到懸崖邊,扔下去。小鷹才能學(xué)會飛翔。走進中國的校門口,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媽媽在為孩子整理書包,幫孩子脫大衣,或者干脆把孩子抱下車。德國的校門口決對不會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我從一本叫《出走的泰奧》的書上了解到德國小孩不管一年級還是九年級都是自己上下學(xué),雨、雪天氣打把傘照樣自己上下學(xué)。中國的家庭中,父母早上會叫孩子起床,晚上會提醒孩子別再看電視,玩電腦,會幫孩子收拾書包,寫字桌等地方。而在德國,早上鬧鐘一響,馬上起床,晚上自主安排時間,自理能力非常強。
再回到自理能力,自主能力。這八個字上。中國孩子還是各個方面比德國孩子差一些,德國孩子就像歷經(jīng)風(fēng)雨的參天大樹,而中國的孩子還是溫室里的花朵,時間不早了,雄鷹們,快快展開理想的翅膀,奔向藍天,展翅翱翔!
知心姐姐:
您好。最近,我遇到了一件苦惱的事,希望得到您的幫助。
這學(xué)期開學(xué)不久,我的一個非常要好的同學(xué)過十歲生日,她悄悄約了班上幾位同學(xué)晚上到她家去。我高興地答應(yīng)了。可是,和爸爸媽媽一商量,他們認為這樣做不好,堅決反對,我就沒去成。這件事以后,那些原來非常要好的同學(xué)漸漸和我疏遠了,每當(dāng)有同學(xué)過生日時,都有意避開我。我感到孤獨,心里很難過。知心姐姐,您能告訴我該怎么辦嗎?
祝
工作順利
需要得到幫助的王虹
5月12日
給王虹的一封回信
王虹:
你好!我給你寫這封信,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你在信中說你是因為沒有參加你非常要好的朋友的生日聚會而和你的那些朋友疏遠了,而你為什么沒去,是因為你的爸爸媽媽沒讓你去,說這樣做不好。那為什么不好呢?可能是因為你的作業(yè)還沒有寫完,可能是因為你的爸爸媽媽怕你到別人家去不懂禮貌,可能是因為爸爸媽媽怕你打擾了朋友的家人休息,還可能是其他原因,反正總要有個理由。你可以向爸爸媽媽問為什么。如果是作業(yè)還沒寫,你就可以給爸爸媽媽說:“我一定會抓緊時間寫作業(yè)。”如果是怕你不懂禮貌,你就可以給他們說:“我一定會給叔叔阿姨問好的,而且不會時間太久。”……
說服了爸爸媽媽,你就該主動找到你的同學(xué),為你的失約道個歉,再說說你為什么朋友生日那天沒去成,以后如果有急事不能赴約就給他們打個電話,說明理由。讓同學(xué)重新和你友好起來。
祝你
身體健康
邵藝明
12月3日
由《烏塔》想到的
今天上午,我們語文課上學(xué)了27課《烏塔》。主要講得是一個叫烏塔的14歲女孩獨自游歷歐洲的事情。讀了課文以后,我第一感覺就是:烏塔太了不起了!烏塔,一個14歲的孩子,而且還是個小姑娘,她居然一個人走遍了幾乎整個歐洲,這是我們做夢都不會想過的。
14歲,這時正是中國孩子正在媽媽懷里撒嬌的時候,可是外國孩子卻已經(jīng)一個人游遍了歐洲。我相信,如果中國家長不親眼所見,絕對不會相信的。
為什么人家外國孩子14歲就能游歷歐洲,而我們中國孩子卻是消失一下父母就四處尋找,生怕我們走丟了呢?原因就是現(xiàn)在中國的家長太寵愛我們了,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們的依賴心理就是在家長的百般寵愛中養(yǎng)成的。我們碰到難事首先總是父母來解決,父母也把這種幫助當(dāng)成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就培養(yǎng)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族來。
我從書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更是深深地震撼了我:一些三四歲的外國幼童在凌晨四五點就起床去走街串巷地賣報紙,而四五點時,我閃卻還在睡覺。這就說明了,當(dāng)我們還在暖和的被窩里呼呼大睡的時候,外國幼童卻起經(jīng)起床,頂著狂風(fēng),去挨家挨戶地送報紙了。
課文中還說,烏塔為了準(zhǔn)備這次旅行,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也就是她11歲時就開始準(zhǔn)備了。她這么有恒心,也是我們沒有的。
記得暑假時,學(xué)校組織去北京夏令營。我們集合時,學(xué)校那可是人山人海呀,只不過一大半都是家長。為什么只是一次夏令營活動,又不是沒有老師看著,卻引來了比學(xué)生還多的家長?不就是幾個小時的路程嘛!
我們才走到高速上,就聽到后面有鳴笛聲。一看,原來是一些家長開著車跟來了。這究竟是為什么呀!
好多中國家長都認為本西方家長的教育方法有點殘忍,但是,他們有所不知,就是因為這種殘忍的教育法,成就了西方孩子的自主能力。
為什么我們中國孩子出去旅游就不能自己出去,哪怕自己上學(xué)也不行,而外國孩子卻可以一人游歷歐洲?為什么我們都是兒童,卻一個被整天“保護”著,而另一個卻被放任自流;一個整天被種種條約約束著,另一個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這究竟是為什么!那就是因為我們的家長不同。外國的家長對孩子整天不聞不問,但這樣卻成就了一個孩子,而中國的家長卻選擇了溺愛孩子,什么都幫孩子,這樣,看起來是對孩子好,實際上卻是毀了一個孩子。原因就是這么簡單。
《烏塔》是我們學(xué)過的一篇文章。文中的女孩名叫烏塔,她是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用的是自己業(yè)余時間打工賺的錢!烏塔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女孩,真讓人佩服。
一個十四歲的孩子獨游歐洲,這樣的事情放在我們中國父母的眼里簡直不可思議。如果你告訴你的父母你想一個人游遍中國,你父母肯定以為你在說夢話;如果你說你想一個人游遍世界,你父母一定認為你的腦袋進水了,壞掉了!
這就是東西方國家教育孩子的不同。
在西方國家,父母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只要父母認為孩子的想法是對的,就會鼓勵他大膽地去實踐。在我們中國,孩子就像一件珍貴的瓷器,父母總是用千百倍的小心呵護著,生怕有個閃失瓷器就會碎掉。在中國,只要孩子努力讀書,功課學(xué)的好,就是老師父母的寵兒。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可太多了。殊不知獨立自理,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的人才能適應(yīng)社會的發(fā)展。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農(nóng)婦撿到了一只小雛鷹,就放在家里和她的雞一起養(yǎng)。按照常理鷹是會吃雞的,但這只從小長在雞群里的鷹始終和這些雞相處的很和睦,只有當(dāng)鷹出于本能在天空展翅飛翔再向地面俯沖時,雞群才會引起片刻的恐慌和騷亂。時間久了,村子里人們越來越看不慣這種鷹和雞同養(yǎng)的狀況,他們要求把鷹放歸大自然。因為和人相處久了,這只鷹總是在被放歸后又跑回來,它是眷戀它從小長大的家園,舍不得它那個溫暖舒適的窩啊!后來,村里的一位老人把鷹帶到一個陡峭的懸崖邊,將鷹狠狠的向懸崖扔下去。那只鷹開始也如同一塊石頭般墜落,然而很快它就輕輕展開雙翅,穩(wěn)穩(wěn)地托住身體,緩緩的滑翔,然后飛向蔚藍的天空。這才叫真正的翱翔,藍天才是它真正的家呀!
我們這些孩子,如果沒有烏塔那樣的勇敢和智慧,只會呆在父母為自己營造的安樂窩里過寄生蟲一樣的生活,那我們將會一事無成。就像雞群里的小鷹,不飛上藍天怎知天空的遼闊?
我們應(yīng)該像烏塔那樣,從小鍛煉自己的獨立能力,才能成為展翅翱翔的雄鷹。
成長是艱辛的,但每一次成長的經(jīng)歷是難忘的。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也不能松懈,就像剛出生的嬰兒要想學(xué)會走路就先要學(xué)會爬行一樣。
我小時候其實是一個體弱多病的孩子,動不動就會發(fā)燒,所以我小時候并不快樂,這讓我成了一個很內(nèi)向的人。
現(xiàn)在我上了中學(xué),開學(xué)那陣,我誰也不認識、很陌生,這讓我對中學(xué)失去了興趣。過了幾天,我們學(xué)校舉行了軍訓(xùn)活動,大家被分成了幾組住在共同的一個宿舍里,這讓我更加無法適應(yīng)中學(xué)的環(huán)境了,那時的我心里好像有一堵墻,弄得我心里怪難受的。我很想家,恨不得晚上自己溜走。
不久,我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這兒離家實在太遠。于是我便主動開始與同學(xué)交往。與我住在同一宿舍的共七人,我主動開口與大家聊一些我感興趣的話題。開始,大家各干各的,都不怎么說話。漸漸的,隨著軍訓(xùn)強度的增加,大家心里積壓的苦終于忍耐不住了,大家紛紛的是不亦樂乎,于是,我們慢慢交起了朋友,誰遇到了困難,大家都上去幫助,我們愉快地度過了軍訓(xùn)。在之后的學(xué)習(xí)生活中,我們也是互相幫助,大家總在一起聊天,原來中學(xué)生活也是那么快樂!
回頭來看我所經(jīng)歷的苦中帶著甜,最終得到了期盼中的友誼,我也從中明白了,真正的友誼是要在艱辛中磨練的,讓我慢慢成長。它就像一個個腳印,腳印之所以清晰是因為它將它的紋理印在了大地之上。成長也是如此,它為你帶來的酸甜苦辣都會向腳印一樣深深印在心底,成為記憶。
在我人生星河中有許許多多的事伴我成長。有難忘的,傷心的,快樂的。其中,在今年寒假發(fā)生的那件事最閃亮。
記得在寒假的一個星期四,我到外婆家去玩,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群可愛的,毛茸茸的小雞圍在母雞周圍,“嘰嘰嘰”地叫著,其中我最喜歡一只全身黃毛上帶有幾點黑毛的小雞了。
為了得到那只小雞,我一直跟蹤雞群。突然,我發(fā)現(xiàn)一個絕頂?shù)暮脵C會~~~~~~那一只小雞被卡在石縫里了。我把那只小雞捧了出來,輕輕地撫摸著它那軟軟的毛。就當(dāng)我準(zhǔn)備把小雞拿回去玩時母雞忽然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孩子不見了,四處尋找,發(fā)現(xiàn)我?guī)ё吡怂暮⒆印D鸽u立馬張開它的那一對有力的翅膀向我飛撲過來,帶著一種憤怒的神情,嘴里發(fā)出“嘰嘰嘰”的叫聲,好像在說:“快把我的孩子還給我!”以前,這只母雞總是見人就跑,現(xiàn)在卻見人就打。我很納悶。我一看情況不妙,便拿起石子向它擲去,可母雞仍然向我這邊跑來,憤怒一點也沒有減退。我有點害怕了,但又一想:我是人,它是雞,人是不可能怕雞的。我拿起幾顆大石子再次向母雞投擊,這次攻擊讓母雞的翅膀流血了,母雞仍然像我這邊逼來,突然騰空而起,用他那流血的翅膀使勁地攻擊我。我一看這陣勢,顫抖的手便乖乖地把小雞交了出來,母雞看到小雞沒事了,便停止了對我的攻擊,和小雞一起離開了。
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動物也有母愛。這是世界上最強大﹑最無私的力量。
[從《烏塔》想到的...(人教版小學(xué)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作文范文)]相關(guān)文章:
7.烏塔課文的近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