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縣丁寨鄉灣田民族小學 向 柳
學生是涌動著無限活力的生命體,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新課程》明確要求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把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與學生的個人生活、社會生活和學生發展結合起來。同時,《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決定了它是一門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本的學科。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決定了在語文教學中展開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通過閱讀教學,去解讀文本,去解讀生命,增強學生生命意識,領悟生命的意義,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生命教育,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他們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從而使學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一、精心創設情境,體味生命真諦
生活是語文教學最廣闊的背景。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是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生動、逼真的情境,能充分調動主體內在的真實情感,更能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就是生命教育所希望并要努力達成的目標。因而,創設情境的語文教學課堂為生命教育的真正實現建構了有力的平臺。
二、切實感悟文本,學會珍愛生命
語文是生命教育的隱性學科,生命教育資源被隱含在課文的字里行間,教學中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文本的內涵,指導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深入地理解文本,感悟生命。如課外閱讀《和時間賽跑》是臺灣作家林清玄寫的一篇散文,教學本課,重點是引導學生正確感悟時間,認識時間和怎樣對待時間。許多教師都把教學中心落實在解讀文本,感受時間的瞬息流逝上。而我認為真正的重點是讓學生把珍惜時間珍惜生命付之于自己的行動之中。所以,在教學中可增加“我們也來和時間賽跑”的教學環節。第一步:聯系上文看看“我”是怎么和時間賽跑的?第二步:討論每一次跑贏時間,“我”有哪些說不出的快樂?第三步:你打算怎么和時間賽跑?最后的拓展說話,學生有的說:每天早起五分鐘,背幾個英語單詞;有的說:每天少看一點電視,多看幾頁書;有的說:我回家作業要在晚飯前完成。也有的說:做作業是和同學比誰做得快。看來,學生都有自己的辦法,都想試試,體驗“成功”。可見,只要全身心投入,就可以跑贏時間,就可以做得很出色。“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就可以成功。”學生們記住了,并付諸行動了。
三、注重珍惜友情,體會生命快樂
一個人的一生必然會有一些朋友。真正的朋友不僅可以同甘共苦,而且可以幫助自己解決許多人生當中的困難和麻煩。一個人的成功或多或少地與朋友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可是現在常常聽到一些老師在說,現在的還孩子越來越難管了。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同學之間常常為一點點小事弄得面紅耳赤,甚至出手傷人。所以在語文課上引導學生要珍惜同學之情、朋友之情,體會友情帶來的快樂也很有必要。
四、加強品德教育,關注生命發展
教師應加強學生品德教育,關注學生生命的發展。學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教育從最根本的意義上說,是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發展服務的,這就要求我們尊重生命主體,多方入手,形成合力,注重引導和激勵,將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每一位學生,從而為其創設生動活潑、充實豐富的環境和條件,以促進生命主體全面、和諧、主動、健康地發展,使我們的教育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
1、設立“對話”平臺,了解學生生命需要
在班內或開設“知心信箱”,或設立“悄悄話專欄”,或通過日記形式,設立教師和學生心靈對話的平臺,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所表現出的心理需求、心理問題,教師經常以談心、故事暗示、書信、主題班會等形式及時做好個別學生的疏導工作。以“心靈對話”為平臺,進行有關心理問題的診治與疏通,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幫助解決心中煩惱。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系,配合學校做好教育工作,減少“問題孩子”產生的機率,促使他們健康地成長。通過設立“心靈對話”平臺,使教師親近學生主體的生命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從而使教育融入學生心田,激發“自我實現”的強烈內驅力。
2、美化環境語言,創設高雅校園氛圍
關注兒童在生活中所發出的聲音,解放他們的嘴、手,讓他們盡情地表白,我們才能找到兒童需要什么,該為他們做些什么。古語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百萬買宅,千萬買鄰”。良好品德的形成也一樣需要一個良好的生活氛圍。校園是兒童生活的重要場所,營造情趣高雅的德育氛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起到“感召”、“凈化” 和“制衡”的作用。兒童喜歡的學習環境應該是觸手可及、舉目可視的,應該有自己的參與,有自己的影子,這樣的德育氛圍才能引起兒童興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如紅領巾廣播;校園的板報上有學生的佳作;花草樹木上有學生自制的小標語;走廊上有學生精制的垃圾桶;墻報上有學生可愛的作品……
3、關注生命發展,創設困難挫折教育
個體身心健康的成長離不開挫折,在一定條件下適度的緊張和必要的壓力對提高機體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是有益的,挫折能促使個體分析挫折情境及造成挫折的內外因,正確認識、評價自己,在挫折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發展自己。現在的學生養成了依賴心理和養尊處優的壞習慣,遇到挫折便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痛不欲生。為此,我們適當地設置一些挫折情境磨練學生。適度和適量的挫折能使學生周圍調節心態,正確地選擇外部行為,克服困難,追求下一個目標。在學生遇到困難而退縮時,我們給予鼓勵,在學生陷入挫折情境而不能自拔時,我們給予信心和幫助。受挫的經歷會讓學生更加成熟,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會走得更自信、更穩健、更長遠。
4、捕捉生命浪花,滿足生命發展需要
“生活即教育”,新課標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課程要求及本地、本校、本班的具體情況自編教材,提煉兒童生活中一些典型的、反映兒童思想面貌的小故事,將是很好的教材。我們教師要用一雙慧眼,去捕捉學生生命中細小的浪花,不斷地滿足學生生命發展的需要。
總之,語文學科中蘊含生命教育的內容廣泛、方式多樣。我們要重視生命教育,要善于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的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滲透。善于捕捉兒童生命中的浪花,更多地關注兒童的生命,教育才能撥動生命的琴弦,走進他們的心靈,才能使他們的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培養,才能使學生能夠擁抱自己美好的人生,對自己的生命前景充滿憧憬。
[重視生命教育,擁抱美好人生(德育論文)]相關文章:
1.師愛德育論文
2.生命教育教學隨筆
3.生命教育活動教案
4.德育論文范本
8.重視教育校園標語
10.生命教育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