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德江青龍二小 張金成
[摘要] 教無定法,但必須有法。教會學生一些簡單的寫作技巧,是作文教學必走之路。
[關鍵詞] 小學 作文 教學
作文教學,是多數農村語文教師感到頭痛的一件事;寫作文,又是多數農村學生感到頭痛的一件事。雖然教無定法,但教必須有法。本人擔任小學二、三學段的語文教學工作已有十多個年頭,在作文教學上積淀了幾點精淺的做法,晾出與從事農村語文教學工作的同仁分享,共探農村作文教學之秘。
要想教會學生游泳,教師必須“先下水”。這里的教師“先下水”,是指教師在教學生作文時,要先寫好下水文。要想別人做到的事,首先自己必須做到,而且必須做好。這句話同樣可以用于教師的作文教學工作。寫好下水文,于師己于生都有好處。于師,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教師要寫好下水文,事先要去選材、構思、謀篇布局,動手寫這樣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在學生寫作前把這些“經驗”傳授給學生,“引”著學生去寫。同時,教師的下水文,對學生起到示范引領作用,俗語云:妹妹不會縫鞋,嫂子有樣樣。這也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師生共同“成長”理念。
教會學生寫作文,從教學生寫新聞報道著手。鄉村學生,閱讀量少,積累的素材不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彌補這些寫作上的不足,我采取教會學生寫新聞報道。引導學生寫新聞報道,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達到了練筆之目的。在寫作技巧上,教會學生處理好新聞報道的“五個W”和“一個H”,也就是新聞報道的六個要素。“五個W”指的是英語中的“W”開頭的五個單詞:When,Where,Who,What和Why,意即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一個“H”指的是英文中的How,即何果。也就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事件,寫出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什么地點,發生了什么事,涉及哪些人,有什么樣的后果。當然,這其中少不了老師引導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走進生活去觀察,然后提煉出有意義的標題,最后按新聞的格式梳理成文;久而久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訓練了學生一雙“新聞眼”,鍛造了他們的生活情感,寫作水平也會隨之提高,這于學生一生都有好處。
用心點評學生作品,做學生忠實的讀者。不論學生的作文有多稚嫩,或者文不成文,我都視為學生的“作品”,用心拜讀,小心翼翼地點評。人心最大的訴求,就是得到別人的認同,希望有自己的“觀眾”。在學生的作文中,雖然我們不能為他們,大聲鼓掌、歡呼,但我們可以在文中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在每次發放學生作文本時,我都要仔細觀察每位學生拿到本子后的動作與面部表情,他們首先看的不是老師給他(她)改了幾個錯字,或者添了幾個所謂的“好詞佳句”,看的是老師給他(她)們的評語;每當看到學生讀了我給他(她)們的作文評語后,看到學生鮮花般的笑臉,我分明看出了學生心中因那份成就感而喜形于色,我自己心中也蕩起了漣漪,這不正是我們為人之師所想看到的風景嗎?
總之,作文教學雖無定法,但作為任何一名語文教師,結合自己學生的特點,探索出一條成功的教學路子,積極投身于教學改革中,與學生共同成長,這應該是新課程教學所需吧。
[小學作文教學初探]相關文章:
2.小學作文教學隨筆
3.小學作文教學課件
5.小學作文教學計劃
6.小學作文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