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學內容
2 寓言兩則之自相矛盾
二、 學習目標
1. 指導學生朗讀并背誦課文。
2. 引導學生理解寓言內容,能聯系實際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 幫助學生學會“矛、弗、卮、遂”4個會認字和“矛、盾、弗、祠、遂”5個會寫字。
三、 學習過程
(一) 知識準備
1. 聽寫上課詞語。同桌互評。
(二) 導入新課
同學們已經學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誰能給大家講一個古代寓言故事?
但是這些故事都是把古代文言文故事改寫成白話文的,今天我們就來學文言文的古代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三) 出示自學練習
1. 認讀生字。自讀課文。
2. 結合注釋理解文言文中的字義。
盾:
矛:
鬻:
譽:
之:
曰:
吾:
莫:
陷:
其:
3. 記下不懂的問題。
(四) 檢查自學情況
1. 把自己理解了的在小組中講一講,不懂得提出來大家共同探討。
2. 看那個同學說得明白聽得認真,組長根據檢查情況給每個組員評定星級。
☆☆☆☆☆ 評語
(五) 合作探究
1. 那個楚國人聽了別人問他的話,為什么“弗能應也”?
2. 你怎樣理解“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在生活中,我們遇到過“自相矛盾”的情況嗎?
3. 用現代話把故事內容寫出來。
(六) 檢查合作學習情況
1. 小組代表用現代話說說故事的內容。
2. 集體交流探究題目。
3. 教師根據情況給小組評定星級。
☆☆☆☆☆
(七) 課堂練習
1. 有語氣地朗讀課文(或分角色朗讀)。
2. 背誦課文。
四、 小結
世上沒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沒有無堅不摧的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結果出現了自己說的話前后互相抵觸的尷尬局面。
五、 作業布置
1. 本文的作者是誰?他在歷史上有什么影響和成就?課下搜集資料了,留待下一節課交流。
2. 練習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小店鎮六年級導學案
設計人李向利 審查人王向輝 <共 頁,第3頁>
一、 教學內容
2 寓言兩則之畫蛇添足
二、 學習目標
1. 指導學生朗讀并背誦課文。
2. 引導學生理解寓言內容,能聯系實際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 幫助學生學會“矛、弗、卮、遂”4個會認字和“矛、盾、弗、祠、遂”5個會寫字。
三、 學習過程
(一) 知識準備
1.聽寫上課詞語。同桌互評。
2.指名背誦《自相矛盾》。
(二) 導入新課
交流搜集的資料,了解韓非以及他的思想。
(三) 出示自學練習
1. 自讀課文。
畫出生字,注意“舍、數”的讀音。
2. 解釋字詞。
飼:
卮:
謂:
飲:
引:
且:
乃:
固:
安:
遂:
亡:
3. 逐句說說課文意思。
4. 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四) 檢查自學情況
1. 把自己理解了的在小組中講一講,不懂得提出來大家共同探討。
2. 看那個同學說得明白聽得認真,組長根據檢查情況給每個組員評定星級。
☆☆☆☆☆ 評語
(五) 合作探究
究竟什么原因使這個人“終亡其酒”呢?
你怎樣理解“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在生活中,我們遇到過“自相矛盾”的情況嗎?
(六) 檢查合作學習情況
a) 集體交流探究題目。
b) 教師根據情況給小組評定星級。
☆☆☆☆☆
(七) 課堂練習
分小組準備表演成語故事。(自選一則)
先討論,在小組里試演。(以《自相矛盾》為例)
1. 這個楚國人開始叫賣的時候是怎樣的表現(他怎么想的、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2. 周圍的人聽了他的話是什么反應(比如,有什么樣的表情,什么樣的議論等等)?
3. 聽了問話,那個楚國人又是什么表現?
4. 后來可能會發生什么情況?
5. 怎樣表演才能使人們受到啟示?
選擇一個故事,在小組里分號角色,練習幾遍。
班級進行表演。
四、 小結
小故事里有大智慧。我們知道的許多成語都有一個故事,研究這些故事能讓我們更準確地運用成語,也可以從中發現一些人生哲學。
五、 作業布置
有同學說,畫蛇添足的人是在比賽完成的情況下,以調侃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象改編了他的作品,并不可笑。對此,你怎么看?
[《自相矛盾》 導學案(S版六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5.s版搭石課件
10.語文S版窮人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