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想:
《春天來了》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練習二安排的口語交際訓練題。教學時,必須把握三點:一是緊扣題目,從內容入手啟發引導打開“說路”。二是根據學生實際,因勢利導,力求讓學生說好。首先,注意讓學生說出春天特有的景色和有趣的事。其次,結合教材描寫的景物,引導學生把話說得有條理些。再次,在學生說的過程中,要相機引導學生把話說規范。三是創造條件,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參與交際。并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
教學目標:
觀察一幅描繪春天景色的圖畫,練習有順序地說一段話 。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錄音機和帶有歌曲《春天在那里》的磁帶。
一、課前繪畫 豐富活源
教學本課時,正值春天。課前讓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景物,可以用眼睛看,可以用鼻子聞,可以用耳朵聽,可以用手摸,讓每一位學生用彩筆畫兩張畫兒,分別把所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景色和人的活動描繪下來。意在以此提供源頭活水,為學生交際時的有話可說創造物質基礎。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意在引導兒童去發現秋天的特征,積累關于秋天的知識,親身實地體驗豐收的喜悅。]
二、歌曲導入,啟發說路
1.導入活動
教師引導:春天已輕輕地、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它等著我們小朋友去尋找呢!小朋友,你們找到春天了嗎?在那里找到的呢?
學生匯報自己在那里找春的。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這里有紅花呀,這里有綠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教師引導:同學們,歌曲里的小朋友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春天的呢?為什么從這個地方可以找到春天?讓學生以同桌為小組展開討論,個別匯報,小結:從“紅花”、“綠草”、“黃鸝”等景物中,我們可以找到春天,因為“紅花”在春天里開放,“綠草”在春天里發芽,“黃鸝”在春天里歌唱。
教師引導:現在,我們來一起來看大屏幕,看看從這里能不能找到春天。
媒體出示:春意融融,鳥語花香的春景圖,并配以解說。讓學生邊聽邊看,真實感受到春天的美麗,然后同桌一組展開討論:
我們能否從中找到春天?是怎么找到的?
[設計意圖:錄像主要供兒童欣賞,啟發想象,激發兒童對春天的熱愛之倩,用身心來感受春天。]
學生代表匯報討論結果。相機板書“春天來了”。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就以“春天來了”為題進行口語交際。就這個題目,我們能說些什么?
讓學生討論,匯報,小結
指導學生說好開頭第一句話。可以說:“春天美極了!”也可以說:“春天來了。”……
指導說內容。可以說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說春天里的景色,比如,“遠處麥田一片碧綠”,“近處地面上小草鉆出來了,很多小花也開了。”這是春天才會有的景色。二是說春天里人的活動,比如,“孩子們在鋪滿新綠的草地上追逐嬉戲”,這是春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上述環節,意在讓學生打開思路、有話可說并且說的時候能抓住春天的特點。]
三、就近交流,借畫學說
1.以同桌同學為一組,就課前自己繪畫的內容互相說說畫中春天的景色。要求:A.讓對方聽了以后能明白說的是春天的景色。B . 按先上后下,先近后遠的順序說,讓對方清楚說的是畫中的那一部分內容。
學生充分參與交流。
讓一對同桌同學到講臺前匯報。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臺上的同學說的是不是春天的景色,說得是不是比較有條理。
組織學生評議。評議著重圍繞上述兩點要求展開,對發言同學表達是否清楚明白和語言是否規范也應予以適當的評價,同時,對是否恰當運用禮貌用語和體態語也應予以一定的評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
接著,另請一對同桌同學匯報,除了上述要求外,教師還可以提出“說的景色和說法最好與前一對同學不一樣”的要求,以鼓勵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和語言表達的創造性。
隨后,可以提出“他們說的好在哪里”、“他們說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賞”“你認為他們說的有不足的地方嗎”等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學生自主上臺匯報。組織學生評價。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培養了兒童對春天的情感,加深了對春天的認識。]
2.以前后桌同學為一組,就繪畫的內容,互相說說春天里人的活動。要求:①說的必須是春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動。②說的活動要有人物、時間、地點。
學生練說,先后兩次指名匯報,組織評議。評議時,以上述兩點要求為側重點,但應兼顧語言的規范性,以及聽說態度等。
(也可以讓學生自愿到前面匯報,及時給予鼓勵。)
四、自由組合,深入練說
讓學生三三兩兩,自由組合,互相說說自己所知道的、畫中以外的春天的景色或者發生在春天里的有趣的事。
隨后,以小組為單位,到講臺前匯報。
五、課外延伸,生活中說
讓學生回家以后,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鄰居小朋友說說自己所知道的春天的景色或者春天里有趣的事。意在溝通課內外聯系,學用結合,在日常生活的交際中經受實際鍛煉,養成真正的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春天來了》(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口語交際教案模板
2.口語交際自我介紹
10.春天來了主題活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