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習作的物質基礎
安恬小學邵玉娟
內容提要: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究竟應該達到什么樣的高度?“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這三句話涵蓋了作文教學的方方面面。而小學階段側重要解決的應該是“寫什么”的問題,也就是解決“習作內容”這一塊的問題。那么我們的作文指導就不妨從“言之有物”開始,幫助學生奠定習作的“物質基礎”。有話可寫,學生才會對習作產生濃厚的興趣。習作內容可以從閱讀中提取,可以從生活中提煉。
關鍵詞:閱讀中提取 以讀促寫 生活中提煉 以生為本
有這樣一個現象:期末統一閱卷的時候,批改作文的老師往往以長短論英雄,或以有無具體的事例為首要標準。所以有部分學生的考試作文,雖然文采很不錯,但因為不夠長,或因為沒有具體的事例而被一筆封殺,與高分失之交臂。所以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有些老師也很無奈地帶上了功利色彩:要求學生把作文寫長,哪怕拖沓冗長;一定要寫具體事例,哪怕是生編亂造。
常常困惑: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究竟應該達到什么樣的高度?課程標準中對于寫作的總目標是這樣定位的:“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解讀這個總目標,可以用三個詞概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再看現行的人教版語文教材,關于習作內容的安排,除了想象作文外,大多要求寫生活。因此,我們不妨將作文這樣定位:作文就是為生活服務,其目的就是讓學生能真實地記錄生活,就是讓學生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能與他人交流,就是讓學生長大后能用手中的筆抒發自己的真情。
細讀階段目標,第二、三學段側重要解決的應該是“寫什么”的問題,也就是解決“習作內容”這一塊的問題。那么我們的作文指導就不妨從“言之有物”開始--幫助學生奠定作文的“物質基礎”。
言之有物的“物”,物質基礎的“物”,從何而來?
一、以讀促寫,閱讀中提取
說到習作教學,不妨把“習作”一詞換成“表達”。表達的范圍比習作更寬泛。它包括眼神、表情、肢體的表達,包括口頭和書面的表達。它可以是一個詞語,一句話,一個片段,一篇完整的作文。而一次習作就是由一個個詞語、一句句話、一個個片段建構成的。所以,習作教學不能與詞句段割裂開來。習作能力的培養就要從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片段開始。高段語文教師還是可以在寫詞、寫句、寫段上下功夫。當然,這種詞句段的練習不是獨立的,它和閱讀教學相依相存,它有個名字叫“讀寫結合”。這個話題并不新鮮,卻歷久彌新,在任何時候,它都是一個值得不斷思考的重要課題。
1、詞句練習
詞句是閱讀和表達最基礎的材料,寫詞句,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抄寫,而是讀寫結合的一部分,它可以貫穿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
依照文本的詞語結構仿寫,寫寫疊詞,寫寫帶有數字的成語等。
圍繞某個主題對詞句進行歸類積累,比如圍繞“秋天”這個主題,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緯度進行積累和練寫:第一,有關“秋”的成語,像秋高氣爽、春華秋實、月朗風清等等;第二,關于“秋”的詩詞,像“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等;第三,關于“秋”的優美語句;第四,在積累的基礎上寫寫你眼中的秋。
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對文本進行叩問質疑;對重點詞句寫寫感悟批注;讀課題猜想,看到《小橋流水人家》這一課題,你想象到什么畫面;讀詞語想象,讀到“鳥語花香”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等。
2、寫片段(隨文小練筆)
文本不僅僅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憑據,更是語言表達的直接資源。表達,既可以取其法,也可以取其材。學生最經常有效的寫的訓練,應該是滲透于閱讀教學中的隨文小練筆。訓練的緯度很廣,可以是表達性的,可以是遷移式的,可以是轉述性的,可以是想象性的。
比如讓學生用某個詞語造句,字數在100字以上,其實就是一種小片段的練習。再比如在教學的某個環節,就文本細節進行仿寫或引發開去寫。再比如:觀察文中插圖描繪一番;精彩篇章仿寫片段;續編故事大膽想象;變換人稱改寫改寫等等等等。每一次片段練習都要限時。時間一到,就抽一兩名寫得好的孩子讀一讀。如果有實在寫不出來的學生,就讓他照著謄抄一遍。就算再不會寫的孩子,一學期下來,也自然會寫了。
這樣的小練筆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也培養了學生想象和創新的能力。舉個仿寫的實例:
仿寫是多元的,多層次的,有修辭方法的模仿,有句式段落結構的借鑒,有觀察角度、語言風格的模仿。
六年級上冊李漢榮先生的美文《山中訪友》。名為訪友,實為寫景,但與以前教材中呈現的寫景文章完全不一樣。作者用豐富的想象,新奇的構思,編織出一個如夢如幻、如詩如畫的童話般的世界。課文第5自然段更是想象力的極致展現。在引領學生反復誦讀、品讀,感悟人與自然之間那種和諧之美,親切之感之后,作移情體驗,對此經典段落進行仿寫。看看孩子們寫的:“你好,美麗的蝴蝶!你跳著優雅的芭蕾,是邀我為你伴奏嗎?你好,威武的甲蟲,穿著這么時尚,是要去參加什么舞會嗎?你好,嬌小的山雀,你又細又亮的鳴叫,是在告訴伙伴什么好消息吧?”“我走進菜園,熱情地跟菜園里的朋友打招呼:青菜大哥,你今天煥然一新,這般盛裝,只為迎接我的到來嗎?茄子姐姐,你苗條的身段多么引人注意呀,許多蟲子都駐足癡望了。黃瓜小妹,你身穿綠色長袍,頭戴一頂黃帽,要去參加服裝晚會吧?”在學生悉心感悟后,所寫的文字不也和《山中訪友》一樣情趣盎然,充滿真情實感嗎?
3、寫全篇
寫全篇的主要形式有閱讀延伸的續寫,如學完《小木偶奇遇記》,當小木偶有了豐富的表情后,又會發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展開想象寫一篇童話;改變文體的改寫,如學了古詩《秋思》,將它改寫成一個小故事;模仿遷移式的,學了《山中訪友》,模仿課文寫法,寫寫你最愛去的一處地方。學了《落花生》,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寫一種身邊的事物。讀寫結合的全篇習作,要依賴學生平時的閱讀積累、內化吸收和表達實踐,慢慢從刻意的模仿逐步走向自由的創造。
由詞句到片段再到全篇,循序漸進,化整為零,化難為易,不但使理解和運用相得益彰,而且這是在充分理解吸收消化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很容易加以運用,也很樂意接受。降低了表達的難度,也增強了表達的興趣和信心。當然,讀寫結合只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必須立足學生的實際,必須立足不同的文章體裁,找準讀寫結合的鏈接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深化對文本的理解,提高習作能力,為語文素養的提升作好鋪墊。若把讀寫結合的功能限定為提高表達能力,急功近利地追求寫的“成功”,有可能加重學生的寫作負擔,讓學生對讀也產生厭倦。所以,度的把握又是一個值得推敲的問題了。
二、以生為本,生活中提煉
作文和生活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老師該做什么?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既要豐富學生的生活,開展多彩的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參與,更要讓學生掌握變無意為有心的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的習慣。這才是“溪水”“永流不歇”的重要條件。學生有了這些積累,作文時才不會臨渴掘井。
①利用電視節目引導習作
現在的學生是電視伴著成長的一代,他們都偏愛圖像世界。他們大部分的課余時間都耗費在電視機前了。在鮮明的音像面前,學生的想象空間也被限制了。既然我們不可能替代家長的角色去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那么何不把電視作為課程資源加以開發和利用呢。曾經風靡一時的《喜羊羊與灰太狼》是孩子們百看不厭的一步動畫。那就讓他們來說說《喜羊羊與灰太狼》,可以說其中的一集劇情,或者說說自己喜歡的一個人物形象,然后寫下來。在此基礎上,請孩子們當一回劇作家,編寫一集故事。這樣寫出來的故事充滿了兒童情趣,讓人讀后忍俊不禁。
中央臺的《動物世界》、《人與自然》,我很喜歡收看。像《荒原傳奇》、《愛的寓言》、《與狼共舞》等,優美生動的畫面,驚心動魄的情節,感人至深的故事,吸引的不止是我,相信也會吸引你,吸引他,吸引孩子們。五年級教材中有一組以動物為主題的課文,展現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真情。而《動物世界》呈現給觀眾的也正是一個個動物的傳奇故事。于是我要求學生認真收看,觀看時,作速記,看完后對內容進行整理、取舍,然后完成一篇相關的習作。
這樣的習作訓練,操作起來效果蠻好的。其實,電視節目中的臺詞或畫外音三言兩語,很簡潔,而且一個個畫面,一段段情節之間也是有跳躍的,要寫成一篇完整而連貫的文章,有一定的難度。但正因為是投學生所好,是建立在學生的興趣之上的,所以學生很樂意寫這樣的作文。不經意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②有意識地開展活動,激活情感體驗
習作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一種練習,也是學生做人的成長足跡的記錄。重視活動的開展,不僅是習作訓練的需要,也是學生積累生活,促進學生發展的需要。這些積累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影響。如果把學生作文訓練的過程和成長過程看成是植物的“發芽--生長--成熟”的過程,那么生活的積累便是“植物”生長賴以生存的土壤。上學期,我曾經在班級里開展過一次“護蛋行動”,為期三天的行動,學生不僅獲得了生動鮮活的習作素材,而且在活動與習作的過程中,體會了為人父母養育兒女的種種辛勞。孝敬長輩的觀念也自然會成為學生心中的一種美德。我們說,作文不能游離于人的本體而存在,不能僅僅把它當作一門學問來教,發展生命高品質才是習作的最終目標。
除了上述幾個方面,“物”還存在于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以及自然環境中。若從課程資源觀的角度看,一句話,我們要做一個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利用者。校內校外,課內課外,家里家外,形成立體化多元化的訓練渠道。
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能力,不是幾堂作文課的事,也不是寫幾篇作文的事。作文教學,應該是一個系統龐大的工程。所以要真正鍛造出學生的習作能力,必須建立一個課堂作文、閱讀作文、課內句段訓練、課外練筆緊密結合的作文教學體系。不管是課堂作文,還是課外練筆,言之有物是首要的。和閱讀相結合,與生活相聯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和閱讀相結合與生活相聯系]相關文章:
1.生活閱讀答案
2.和而不隨閱讀答案
6.雨和瓦閱讀答案
8.簡單生活閱讀答案
10.我的唐詩生活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