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課本學作文
--《狄仁杰公正護法》教學反思
桂聯中心小學 蔡坤霞
《狄仁杰公正護法》一文通過講述唐代名相狄仁杰公正護法的故事,謳歌了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的崇高精神。在教授本課時,我注意到文本中蘊含著兩個較為突出的寫作技法,及時地引導學生學習積累:
一、通過分析課文的行文結構,初步了解并掌握“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先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內容:先概括介紹狄仁杰是一位剛正廉明、執法不阿的政治家;接著用三個具體的事例,詳細地講述了狄仁杰是如何剛正護法的;最后講狄仁杰輔國安邦,深為武則天所倚重。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梳理,不難看出,課文是運用“總-分-總”的行文結構。隨后,我讓學生仔細地回憶四年級學過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課:開頭總寫“桂林山水甲天下”,接下來,分別描寫了桂林的山美和水美,最后總結全文,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作結,既呼應了文章的開頭,也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通過兩篇課文的對比學習,我點出了這種結構方式的好處:采用這種方式來安排材料,不但可以使文章層次清楚,脈絡分明,而且可以使文章的內容緊湊,首尾呼應,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我詳細地講解了如何運用這種行文結構:先總的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根據文章的中心,用簡潔、精煉的語言提煉出主要內容),然后再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具體說明(根據事物或人物的特點,從不同的側面選擇恰當的材料進行描寫或介紹),最后進行總結。
二、在學習《狄仁杰公正護法》的過程中,我跟學生共同探究,分析,獲得了關于寫人的記敘文的知識:
⑴寫作對象--人(狄仁杰);
⑵寫作中心--表現人的特點(剛正廉明、執法不阿);
⑶寫作方法--以事寫人(犯言直諫保將軍、剛正不阿懲罪人、明察善斷護無辜)。
隨后,我讓學生仔細回憶五年級學過的《少年閏土》一文,魯迅先生正是通過“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潮汛看跳魚兒”四件事來體現少年閏土天真活潑、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性格特點的。通過兩篇課文的對比學習,我適時地進行點撥:寫人的作文可以通過敘事來體現,人與事是分不開的,但是一個人做的事很多,如何通過事例突出人物的形象呢?那就必須選用典型的事例。有的文章寫人只寫了一件事,其實,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過一件事寫人,就要選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動事例來寫;有的文章是通過幾件事寫一個人,我們在生活中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時使用一件事來反映一個人就顯得比較單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點及品質,因此,必須用兩三件事才可能說得明白,再現得充分。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誠然,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課文(特別是“三大文體”)的學習,引導學生從中領悟一些寫作章法和技巧,并及時地指導學生進行系統的歸類,便于學生在寫作中運用。
立足課本寫作文,學生“依樣畫葫蘆”,能借助一些屬于作家創造層面上的技巧來改進自己的作文面貌,作文時就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所以說,課文是我們作文最生動、最深刻的材料,學習寫作,立足課文才是基礎!
[《狄仁杰公正護法》教學反思 教學教案設計(S版六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5.美術教學反思論文
6.教學反思與評語
7.教學反思或隨筆
8.論文的教學反思
9.語言故事教學反思
10.成語教學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