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化
教學目標:1、學習作者基與現實進行幻想的表達方法。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對殘酷社會現實的不滿,從內心和作者產生共鳴。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課前查找安徒生的童話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安徒生是19世紀丹麥著名的作家,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你知道他的哪些童話?(板書課題)
指名講故事,帶領學生進入情境。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二、 導學新課
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出她的可憐?自由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然后和同學交流。(板書:痛苦的生活)
指名讀有關句子,師指導朗讀讀出小女孩的可憐。(板書:光頭赤腳 又冷又餓 不敢回家)
教師相機出示大年夜幸福人家歡樂的情景和小女孩在街頭賣火柴的情景。
指名讀句子。(示畫面)(板書:悲慘結局 凍死街頭)
如果你看到小女孩凍死在街頭,你會怎么說?
自由讀最后一自然段,聯系剛剛學習的第一段,你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質疑。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明明那么悲慘不幸,為什么卻用兩個“幸福”說她是“幸福”的?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第二段。 (黑板旁注:為什么說小女孩幸福?)
出示研讀專題(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她看到了什么?你從中體會到她的幸福了嗎?)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
指名回答1、2兩個問題。(板書:火爐 烤鵝 圣誕樹 奶奶 飛走了)
你體會到她的幸福了嗎?她擦燃火柴看到暖和的火爐時是幸福的。她為什么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火爐?
(出示畫面) 指名讀第五段她感到幸福的句子。以第一次擦燃火柴為例,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
自信能讀好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讀出幸福的感覺。
讀到這里,我仿佛聽到小女孩的聲音,你們聽到了嗎?你們好象聽到什么?指名說。
請同學們按照你喜歡的方式自學其它幻想中你最感動的一次,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指名匯報學習結果,教師指導朗讀并出示畫面。
如果這一切不是幻想,它們真實的出現在你的面前,你會有這種幸福的感覺嗎?
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哪一次幻想最讓你感動?
(出示句子)指名讀第十自然段,師重點指導本段。
她們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地方?生想象指名說(出示畫面)這樣的地方對小女孩來說存在嗎?(出示凍死街頭的畫面)
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這一切只能是美好的幻想。(板書:美好的幻想)
現在你明白為什么說小女孩是“幸福”的嗎?
小女孩只有在幻想中才是幸福的,只有死亡才能讓它擺脫寒冷、饑餓和痛苦。此刻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
三、 創新思考
(出示問題)假如你看見這位可憐的小姑娘會怎么說,怎么做?想一想和小組的同學交流。
四、 課堂練習
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自由讀,然后讀給小組的同學聽。自由讀,然后讀給小組的同學聽。
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
五、 總結、課后作業
學完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小女孩悲慘的命運令人同情,殘酷的社會現實令人痛恨。賣火柴的小女孩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她的故事還在流傳著,引起更多人的思考。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珍惜我們今天擁有的幸福?
舉辦“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的征文比賽,鼓勵有興趣的同學參加。
讀一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召開講故事比賽。
設計說明:
我在設計《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著重體現了以下教學主要思路:
1、把握一條情感脈絡
教學中應緊扣“由憐生愛 由愛生悲 由悲生憤”的情感脈絡,不斷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升華情感。
2、培養三種能力
(1)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感情是通過語言文字表現的。她的“ 可憐”“幸福”體現在哪里?這些問題需要學生在自讀中自悟,在互相討論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2)想象和表達能力
如果你看到小女孩凍死街頭會怎么說。假如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說些什么?通過虛擬情境,一方面深化課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發展學生的想象表達能力。
(3)朗讀能力
課文感情充沛適合訓練朗讀,因此要運用自由讀、范讀、指名讀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板書設計:
光頭赤腳
痛苦的生活
又冷又餓
賣火柴的小女孩 不敢回家
火爐
烤鵝
美好的幻想 圣誕樹
奶奶
飛走了
悲慘的結局:凍死街頭
教學后記:
這一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一個“情”字,落實了一個“讀”字,注重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小組的交流合作。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突破重難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地解讀課文,感悟課文的思想感情,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賣火柴的小女孩(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