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都安瑤族縣菁盛小學 韋清田
教學界盛傳這樣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確實,一提“作文”,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皆“談虎色變”--怕教或怕學。三年級學生尤其畏懼作文,因為剛剛接觸“作文”這一新鮮的概念,他們對作文這一概念還沒有充分的認識,頭腦里還是一片空白。能否攻克這種心理障礙,關系到作文教學的成敗。為此,我把它視為教學重點加以研究。我認定:只要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培養寫作興趣,設計出好的訓練內容,實施優化的教學方法,有計劃、有步驟地嚴格訓練,作文教學就可以獲得成功。我在中年級作文教學中作了以下的嘗試。
一、營造師生平等、人人參與、氣氛活躍的作文課堂氛圍。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開端是一節課是否成功的關鍵。教師首先要擯棄“師道尊嚴”的傳統教學觀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和師生平等的教學氛圍。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差異,善于發掘學生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閃光點,了解、熟悉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況,珍視他們得每一個經驗積累。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機會,讓他們有話要說、有話可說,暢所欲言的平臺,訓練學生最起碼的口語表達能力。對于像我們這種壯漢瑤等民族夾居的地方,雙語或多種語言并用教學尤為重要。在普通話表達不通順、不流利的情況下,允許學生使用方言表達,然后根據他們所要表達的意思,幫助他們翻譯成通順的普通話,還可以通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幫助糾正,養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久而久之,就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興趣。
二、、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作文”這個概念。
三年級學生一看到“作文”這個詞語,心里就會想:什么叫作文?作文難學嗎?等等。“作文”這個概念在他們的頭腦中朦朦朧朧,猶如雛鳥學飛,沒有方向。沒有方向,怎樣去寫作文?因此,必須讓學生知道并理解“作文”。“作文”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講解的時候,我聯系生活實際,簡單地向學生講述最基本的作文就是寫文章,就象我們學習的課文一樣,把我們平時見到的、做過的、聽到的、想到事物的用漢字有順序地寫下來。例如:你做過“洗衣服”這件事,那么,就把你怎樣洗衣服的過程有順序地寫成一段通順的話等等,多舉幾個例子。這樣,使學生的頭腦中有了“作文”這個概念。
三、創設觀察情景,培養觀察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起點,是邁向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周圍事物缺乏認識,硬要他們去表達,去反映是不可能的。對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認真細致地觀察,才能對事物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因此,作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觀察的能力,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我教學生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時,我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下手,著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動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點、生活習性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親身體驗,并懂得觀察的重要性,學會觀察的方法,養成仔細觀察事物的好習慣。這樣,使學生在頭腦中積累了豐富的想象,學生有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寫起文章來就不覺得難了。
四、創設想象情境,激發想象。
作文教學是發展學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課堂上我積極創造想象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
1、訓練思維,注重想象。
除了觀察時激發學生的想象,在進行思維訓練時更要注重想象力培養。如寫《假如我是------》想象作文的練習,課堂上,我多舉幾種學生喜歡的職業,如作家、教師、醫生、警察、科學家等,當然也有神話中的人物。我要求學生想象各種職業的人對社會有何做用,假如你們是其中一員,會怎樣做。接著分組展開討論,把想象的內容具體地講述出來,學生從中相互啟發,相互學習,使想象更充實、更完善,給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激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2、積累語言,豐富想象。
積累語言在作文教學中相當重要,沒有一定的語言積累,學生是寫不好作文的。在指導學生作文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遇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題,常常感到無從著手,無內容可寫,缺乏寫作素材。因此,作文教學要著力提高學生語言的儲備量,教會學生積累詞語:①堅持讓學生摘抄課本、課外的古詩、兒歌、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要求學生熟讀成誦,長期積累,從而為寫作建起一座資料庫。②互相交流:利用隊活動課開展朗誦會、故事會等,并開展經驗交流會,讓做得好的學生把他們的好經驗、好方法向大家介紹。③堅持讓學生寫好日記,讓學生在日記中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使學生在頭腦中積累了豐富的想象,寫起作文就不覺得難了。
五、教師下水,引領入門。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身在個人。但是“進門”這一關是不容忽略的。此時還是門外漢的學生,對于剛拿到手的作文題,往往心中有千頭萬緒,卻不知從何下手。這時作為教師,我們不能空口說教、空談理論,而要以身作則,親自“下水”,與學生一起作文,給他們提供范例,讓他們模仿。沒有任何力量能比的上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力量,此時的教化效果是最好的,它比任何優秀作文學選更有說服力和召感力。
六、整合教學資源,拓寬教學路子。
作文教學要結合其他科目,例如《品德與生活》、《科學》、《美術》、《音樂》等,每一課,都可以與作文掛鉤,學校或者班級每開展一次課堂多邊活動或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都可以為學生作文提供豐富的素材。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觀察、發現、思考、積累,隨時捕捉可以入選的材料。
七、提倡學生“真實地做人,真實地思想”。
我把作文訓練的觸角伸向學生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寫作的艱苦勞動中,隨心所欲,愛寫什么,就寫什么,只要是積極奮進,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寫特寫。陽光明媚,春風輕拂可以寫;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也可以寫;一草一木,一言一語,凡人凡事都可以寫。讓每個學生自然而然地把內心的感受寫出來。這樣就會把以往的“要我寫”變為今天的“我要寫”。
實踐證明,以上做法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創新的欲望和寫作的興趣,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還促進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發展,使他們形成能力,從而為高年級習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點滴談]相關文章:
2.小學作文教學隨筆
3.小學作文教學課件
5.小學作文教學計劃
6.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10.高中年級學生周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