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能夠給人以啟迪、幫助,引導人們走向真、善、美。賀拉斯說:詩人的愿望應該是給人益處和樂趣,他寫的東西應該給人以快感,同時對生活有幫助。詩歌應該給讀者帶去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詩的極致是美。詩人按照一定的審美觀念,對自然、社會、現實進行選擇、概括、提煉,創造出比現實世界的本體更高、更理想的美。讀者在欣賞這些詩歌時自然地獲得了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詩歌語句優美,讀起來瑯瑯上口,同時,它又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如果要豐富兒童當下的生命,就要引導孩子去讀詩,讓孩子的靈魂、精神因詩歌而獲得充分的舒展。 對現代小學生進行詩化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一、課堂上教一篇背數篇。
語文教材中編有古詩,現代詩,學生在充分預習的情況下,半節課即可教完。如果剩余時間在朗讀和理解詩意上兜圈子,學生就會產生厭倦情緒。此時不妨引進有關的詩詞加以拓展,這樣既幫助了理解,又擴大了閱讀量,可謂兩全齊美,如教學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后,為了讓學生更加充分理解王維的思鄉之情,我又為學生介紹了《泊船瓜洲》《春夜洛城聞笛》《渡漢江》等思鄉的詩。學生聽后更加了解到詩人孤身在外,孤獨寂寞,那種強烈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學生很快就喜歡上了這些思鄉名句,一誦再誦。回過頭再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生便能入情入境。再如教學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我問:誰還會背李白的詩?學生興味盎然地背誦了許多,有學過的,有未學過的,我讓他們課下繼續搜集。幾天下來,全班學生就已經背會了十多首李白的詩。這樣教一篇背數篇豐富了學生的積累,無行中學生已融進濃濃的古詩文學習中。
二、因勢利導 見縫插針
營造詩教氛圍單憑學生一時的興趣搜集,背誦是遠遠不夠的,作為語文教師要獨具慧眼,善于捕捉生活中稍縱即逝的瞬間,不失時機地引入詩詞。如過清明節,我讓學生背《清明》;端午節,我讓學生讀文秀的《端午》;中秋節,讀蘇軾的《水調歌頭》;重陽節,讀毛澤東的《采桑子 重陽》;春節,讀王安石的《元日》-------春天讓學生背描寫春日風光的詩句;秋天讓學生讀那些描寫秋日美景的詩;大雪紛飛,我讓學生吟詩誦雪。學完課本中的一篇美文,我就讓學生用詩歌的形式改寫課文;學過課文《聽聽,秋的聲音》以后,我讓學生仿照課文去寫詩,一篇篇優美的小詩就在學生的筆下流淌出來:“聽聽,秋的聲音,大雁揮揮翅膀,呼呼,是告別我們南飛過冬的話音”------把詩歌與生活、與學習語文結合起來,學生的興趣就更大了。
三、每日晨誦 與黎明共舞
在兒童生命的黎明,應該讓他們吟誦精美的詩歌。童謠、兒歌、兒童詩、經典古詩詞、散文詩------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從兒歌、童謠開始起步,隨后是大量優秀的兒童詩和淺易的五言絕句的誦讀,在四年級的時候以“在農歷的天空下憩息勞作”為主題,重點進行“經典詩文”誦讀,到了五六年級,則以更廣闊的視野,誦讀人類最優秀的詩作了,比如泰戈爾的《飛鳥集》,紀伯倫的《先知》等等。我們每天早上要在上課前十五分鐘帶領學生進行晨誦,用詩歌來開啟一個個黎明,讓孩子的靈魂、精神因詩歌而舒展,為孩子的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在每一個孩子的生日,我會專門為這個孩子送上一首生日詩,讓詩歌去激發蘊藏在孩子身上的潛能。通過晨誦,讓孩子養成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習誦、領略優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美及音樂感。
四、引導作詩,學以致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們癡迷于詩文,個個躍躍欲試。于是在教學完《秋天的雨》后,我以“秋”命題。讓學生作詩,學生略作沉思,便文思如泉涌,一時間佳作迭出。一個學生寫了一篇《走進秋天》:“走進秋天, 走進秋天的田野, 田野里的稻田 像一片片海洋, 那金色的波浪 在秋風中翻滾起伏。 走進秋天, 走進秋天的果園, 果園里的果子 爭先恐后地散發出 誘人的芳香, 引得小朋友直流口水。走進秋天, 走進秋天的校園, 校園里的小朋友 像快樂的小鳥, 那歡快的身影在校園里穿梭游戲。”后來,這首小詩被刊登在報紙上,學生寫詩的積極性真讓人體會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句之意,更驚嘆于詩歌激發學生釋放出的能量如此之強。
說到底,母語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養就是人的素養。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語文和人的關系,讓詩歌流淌在孩子們的生命歷程中,注重熏陶感染,使學生的精神受到滋養,讓學生既學語文,讀詩歌,又學做人,提高人文素養,語文教育的春天才能最終到來。
[營造詩歌氛圍,提高人文素養 (人教版綜和專題)]相關文章:
3.人教版小學語文詩歌
4.文化氛圍校園標語
5.慘淡經營造句
7.和冬天有關的詩歌
8.春節的詩歌和諺語
10.關于春節的詩歌和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