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瀑布》是“清清的水”中第一篇主體課文。
它按觀察順序,由遠及近,從聲到形,生動、形象的描繪了瀑布,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的深厚感情。
讀詩歌《瀑布》,既如聆聽一曲氣勢恢弘的交響樂,又像在欣賞一幅綺麗的山水畫,無時不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學生分析
1、瀑布對于學生本身就有一種吸引力,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達到感悟語言文字,升華情感的作用。
2、在信息時代,不可低估學生獲得資料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向大人請教、查閱圖書、上網等方式立體學習。
3、二年級下半學期學生已積累一定的學習方法,包括提出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等,教學時應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教學理念
課前,指導學生上網閱讀、下載有關瀑布的資料,由此產生積極探究的心理,學生在極度興奮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教學時,根據課文特點,引導學生自主合作,積極探究,運用已習得的讀書方法,在讀中品詞析句,積淀語感,理解內容,體驗美境。
作業菜單的設計更使學生利用信息,進行有選擇性的學習,避免活而亂。
通過以上步驟的教學,學生不但拓展了學習時空,激活創新思維,而且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樂于合作的精神。且以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為“中介工具”,引導學生進行抽象的語言文字與聽覺、視覺等形象語言的相互轉換,在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育的一體化中,把語文與音樂、美術、自然、地理等結合起來,實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體會瀑布的雄偉、壯觀。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美
1、交流課前查找的相關資料,了解瀑布,激發學生積極探究。
師:同學們,昨天布置大家了解有關瀑布的知識,大家有收獲嗎?
生:有!
師: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彼此的收獲。讓我們在交流中更多的了解瀑布。
生:這張導游圖上介紹的是黃果樹瀑布,這張照片上的就是傳說中孫悟空居住的水簾洞。
師:果然是人間仙境,你能想到導游圖,真是個有心人。
生:(出示圖片)這是世界最大瀑布:美國阿拉斯加大瀑布。
師:還有這么清楚的圖片,真好!你怎么得到的?
生:我是去圖書館查到的。
師:你會去圖書館這一知識的海洋尋找答案,看來你很會學習。
生:我知道了瀑布的成因:河水在河道中奔流,遇到河床的陡坎時,便跌落下來,形成瀑布。除此以外,還有因山崩、斷層、熔巖堵塞、冰川等作用,形成瀑布的。這些是媽媽幫我從網上查到的。
師:是啊,網絡走進了千家萬戶,它是個信息量非常豐富的資料庫。相信以后我們會經常通過這個渠道獲取信息。
生:我還想起《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留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雄偉壯觀的瀑布不僅令古人詩興大發,也給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瀑布》。
[設計意圖:首先把學生置于信息網絡的大背景下,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初步了解瀑布,由此產生積極探究的心理,學生在極度興奮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書題學字
(1)多媒體一筆一筆出示課題,請大家一起書寫。(瀑布)
(2)請大家注意“瀑”字的寫法,哪位同學有好辦法記住這個字?
生:按偏旁部首記憶;拆成零件記憶;推測記憶:左邊的三點水說明它和水有關,右邊是暴躁的暴,瀑布的脾氣可能也很大。
[設計意圖:多媒體一筆一筆醒目的出示,指導寫字要領,學生跟著寫,使寫字訓練落到實處;學生自己想辦法記字,既讓識字學習不再枯燥,又滲透了字理識字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尋找美
1、過渡:
師:還記得老師經常要求我們讀書應達到什么境界嗎?
生: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
師: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可要下一番功夫。
2、課件出示讀書要求:
(1)通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正確、讀流利;
(2)畫出自己喜歡的詞、句,美美地多讀幾遍,用心體會為什么喜歡它;
(3)再讀全文,在自己讀得最滿意的句子前畫上一顆星。
3、學生按要求自由朗讀,讀中感悟,讀中體會。
[設計意圖:留給學生充分讀書的空間,強調讀書要有層次,循序漸進,符合兒童認知特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憑借生動、形象的感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通過讀、找、畫、悟,尋找與畫面相匹配的優美語句,并有效的采用評價的激勵機制,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
三、匯報交流,體驗美
師:同學們讀得可真專心,真令老師感動,愿意將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分享嗎?我們來舉行一個小小讀書擂臺賽,請你們帶著自己獨有的感受來朗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其余同學要當好小評委。
(匯報時,老師隨機加以引導、點撥,理解重點語句,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可打亂順序。)
(一)激發想像,創造美
生:我喜歡“好像層層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師:為什么喜歡這一句?
生:讀這一句時好像聽到瀑布的聲音大而且接連不斷。
師:想聽一聽瀑布的聲音嗎?
(CAI課件播放錄音。)
師:誰能摹仿瀑布的聲音?展開想像的翅膀,想一想瀑布的聲音還像什么?
生A:萬馬奔騰……
生B:悶雷滾動……
生C:火車轟鳴……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讓我們再讀一讀這一小節,讀出你的感受。
(指名讀,教師相機點撥語氣、表情、動作。)
師引讀這一小節:還沒看見瀑布,就聽到瀑布的聲音,好像--
生: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輕快,語調漸高)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激發學生想像,點燃他們創新的火花,學生豐富多采的回答,在創造美的同時,也內化了文本的語言,豐富了語言積累。
美感具有共同性,同時亦有個體差異性。引導、鼓勵學生在充分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各抒己見,匯報交流自己對瀑布聲音的美感體驗,在交流中,更好地品位語句,感悟意境。]
(二)以讀促畫,感受美
生:我喜歡“這般景象沒法比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這一句。
師:你覺得哪個詞寫得特別好?為什么?
生:“沒法比喻”寫得好。這個詞寫出了當山路一轉,瀑布一下出現在眼前,讓人驚呆了,沒話說了,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形容。
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作者是用哪一個詞來形容的?為什么?
生:作者說瀑布像“一道白銀”,因為在青山的襯托下,在陽光的照射下,瀑布又白又亮,像白銀一樣。
師:說得真好!能畫出來嗎?
(學生板畫)
指導學生看圖,讀第二小節,體會、感悟。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力求做到語文與美術的和諧整合,動手作畫,目的就是為了促使學生細膩的感悟比喻句的魅力。通過簡筆畫、語言描述、反復朗讀,讓學生感受瀑布之美。]
(三)研讀品味,理解美
生:我喜歡:“站在瀑布腳下仰望,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師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把瀑布比作“珍珠的屏”?
小組討論交流。
生匯報:因為在瀑布腳下,看到瀑布從高高的懸崖飛瀉下來,串串水珠在陽光照耀下,晶瑩透亮,就像一顆顆珍珠,許許多多顆連在一起,就像我們家門上掛的珍珠簾子一樣。
生:我喜歡“時時吹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師:這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
(創設語言情境,幫助理解)
一陣陣微風吹來,吹散了珍珠簾,飛沫慢慢上升、飄舞,漫天浮游,如同輕煙;又漸漸擴散、彌漫,一切若隱若現,好似薄霧;再過會兒,終于化作塵埃,紛紛飄落……
師:這是何等美麗的景色,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站在瀑布--
讓學生反復讀,體會這種情境。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語言的渲染,反復讓學生讀、悟,激發了孩子們的想像,孩子們伴隨著簡單的動作演示,把詞語理解得出神入化,輕而易舉地掌握了此節內容。]
四、含情誦讀,釋放美
師:神奇的瀑布令游覽的人贊不絕口、流連忘返。讓我們拿起書,把瀑布的美景看個夠!
1、學生飽含激情,自由朗讀,再次感悟。
2、指名讀,相機評價。
3、師生賽讀。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直至熟讀成誦,直至入情入境,忘卻自我,達到朗讀的最高境界。]
五、整體回顧,欣賞美
1、成功的學習了課文,讓我們坐上超速列車,去游覽瀑布。學生欣賞畫面,推選一名小導游介紹瀑布美景。
2、小導游引導游客(學生)吟誦全文。
[設計意圖: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入情入境地誦讀全文,使學生的心境與課文的情境融為一體,進入“景美、語美、情美”交融的境界。]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出示作業菜單:
自選一題,可獨立完成,也可與人合作。
1 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處自己喜愛的家鄉美景;
2 搜集寫瀑布的詞語、句子、文章,準備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要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創新。學完本課,要求仿寫,當學生把文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后,寫自己熟悉的、喜愛的景物一定會駕輕就熟,一定會情真意切!]
教學心得
本課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學時立足一個“讀”字,突出一個“情”字,表現一個“美”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情境”激趣為前提,以“心境”愉悅為條件,以“語境”傳情為目的,從而實現“美文美讀,悟情悟境”的完美統一。整節課流淌著“美”的音符,綻放著“情”的花蕾。
[《瀑布》教學實錄(西師版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西師版認識人民幣課件
10.一棵橡樹西師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