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yanqing
低年級的孩子,無論是在課內、課外,只要有機會,他們總是嘰嘰喳喳說個沒完,這說明孩子們在心理上有較強的口頭表達欲望。而語文教材許多地方又給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教師應減少約束,大膽鼓勵,讓學生海闊天空,自由想像,依據自己思路或口述,或練寫,這既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增強學生口頭表達的欲望;更主要的是:啟發學生進行想像是小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一條理想途徑。為幫助學生練就一雙想像的翅膀,讓他們打開思維的閘門,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我結合自己平時教學點滴,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引導想像,激發感情
低年級學生好動、愛表演,在表演時能全身心投入,這時他們的想像力豐富,對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感情能用心體會,教師應充分利用掛圖、插圖或聯系感性經驗,使課文的圖景、情節在腦中映現出來,能很好的激發感情,讓學生邊演邊讀能使朗讀指導事半功倍。如教學《啄木鳥》一文時,讓學生自由組合,自選角色--啄木鳥、貓頭鷹、喜鵲、蘋果樹、眾鳥。表演時,學生在角色把握上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如表演蘋果樹的同學,不僅把生病的蘋果樹表演得淋漓盡致,而且把結滿果子的樹表演得活靈活現。連我這個執教者不得不對他們刮目相看。
二、創設情境,自由想象
教材中有些課文言雖盡,意卻未止,文中留有想象的余地,讓人回味無窮。小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想象豐富而奇特。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學《流動的畫》中,第一小節后用了省略號,我啟發學生道:“這幅流動的畫真是太美了,小作者還看到很多很多的景物,他用省略號省去了,你能不能聯系你看到的美麗景色幫他補出來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續述,由此及彼,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鍛煉想象力,激發興趣,一舉數得,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三、拓展想像,發展思維
想象的觸覺伸得越長,它所喚起的意象越豐富。只有拓展學生的想象,發展學生的思維,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時,我注意根據不同體裁,不同內容的課文,設計好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培養說話能力,如閱讀《假如》一文后,出示這樣一個口述題目-《假如我是……》。隨即學生的想像任意馳騁。瞧,一句句意想不到的語句從學生口中吐出“假如我是一雙皮鞋,爸爸穿上它,定會讓人羨慕;假如我是一只羊,會生下許多可愛的小羊,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會跑到我家來看;假如我是一塊木頭,我會為人們搭橋……”這樣既進行說話訓練,學生說話的邏輯性和思維能力也都能得到發展。
總之,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想象力的豐富與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創新能力的高低。小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需要教師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正如一粒種子在發芽生長過程中需要適宜的氣候、水分等條件一樣。
作者郵箱: linyanqing1982@163.com
[為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6.為影片配音課件
9.青春的翅膀詩歌
10.帶翅膀的心形折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