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安塞腰鼓”是陜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現象,也是陜北人精神風貌的象征和符號,而這一切均與陜北古代的歷史有關。陜北高原是連接中原農業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的重要通道,自古以來就是邊關要地:秦始皇時期大將軍蒙恬,率三十萬大軍鎮守陜北,筑長城,修直道,防止匈奴內侵;北宋時期韓琦、范仲淹、沈括等一代武將、文臣來到陜北,領導過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戰爭;而明朝時期九鎮之一的“延綏鎮”長城,幾乎承擔了明朝中、后期北方邊境的一半以上的防務。可以這樣說,“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勵邊關將士沖鋒殺敵、浴血奮戰的號角,也是將士們征戰凱旋的歡迎曲。它氣勢磅礴,它置死地而后生,它充滿激情與力量,它是生命的舞蹈與狂歡。古代戰爭擂鼓鳴金的場面,永遠地消失了。然而,這種于激情和力量中的儀式,卻深深地根植于陜北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安塞腰鼓于浪漫中宣泄的生命激情,于詩意中追求的永恒精神力量。
二、播放錄音。
三、聽了以后有什么樣的感覺,思考應該怎么來朗讀這一篇課文,在朗讀中把安塞腰鼓那宏大的場面、奔放的動作、鏗鏘的節奏、激昂的鼓點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四、默讀課文,把文章劃分為幾個部分,為什么這么劃分。
第一部分為前四個自然段,主要寫敲鼓前的預備階段。
第二部分從“但是”到“成了茫茫的一片……”,寫安塞腰鼓演奏的階段。
第三部分即最后三個自然段,寫鼓聲的戛然而止。
五、第-部分寫腰鼓前的預備階段和第三部分鼓聲戛然而止在氣氛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是“靜”。
兩部分的“靜”有沒有不同?
第-部分側重于人的安靜,第二部分側重于聲音的寂靜。
[安塞腰鼓(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0.安塞腰鼓閱讀題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