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陸城一小 汪娟娟
說話是人們生活和學習交流的重要手段,而較高的說話水平唯有經過不斷練習才能達到。小學正是發展口語交際能力的最佳時期,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呢?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文本與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將“對話”引入教育教學無疑有助于提高學生說話能力。那么,如何更好地把對話教學引向語文課堂,在潛移黷化中讓學生能說會道。我認為在教學中可以做以下嘗試:
一、 創設情境,營造對話氛圍。
要進行有效的對話,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對話情境,營造民主、平等的對話氛圍。教師要做忠實聽眾,學生才能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補充同學的發言,才能將蘊藏心中的疑問、想法毫無保留的向老師、同伴傾訴。教師也要敞開心扉,以欣賞的眼光看、聽、點撥。總之,要讓學生心情舒暢,無拘無束的投入到對話中。如我在上《景陽崗》時,引導學生分析武松其人。在背景音樂《水滸傳》主題曲下,我讓學生先是自由到黑板上用詞語武松點評,學生覺得不受拘束,氛圍輕松,還能在黑板上寫一寫粉筆字,表現相當踴躍,黑板上一下子寫了二十幾個不同的詞語。接下來讓學生緊扣文本,暢談對黑板上這些詞語的看法,他們更是異常積極。
二、調動情感,激發對話欲望。
有情感的語文課才是真正的語文課,學生只有情感融入其中,與文本產生共鳴,才能激發他們強烈的對話欲望,實現師生思想的碰撞、靈感的引發和火花的綻放。如我在上《火的節日》一文時,首先帶給了學生一首《火把節之歌》,輕快的歌詞和旋律讓學生也隨之歡樂。我又為學生搜集了大量的圖片,同時配以背景音樂,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了課文意境中。再由圖片進入文本,通過抒情性語句的朗讀感染,學生的情感也推向了高潮。他們已充分體會到了火把節的的歡快與熱烈,再來說自己將在火把上綴什么時,個個妙語連珠,充滿了生活情趣。
三、加強引導,提高對話能力。
教師既是課堂對話的參與者,更應該是對話的推動者。在課堂的瞬間萬變中,教師應善于抓住學生對話中個性化思維主張和火花思維靈感,加以引導,同時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質疑。同時,還要將對話與學生的合作學習有效的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小組的對話中互相交流,彼此爭論,共同提高。
四、鼓勵創新,提升對話價值。
對話教學的最終是要讓學生實現知識與應用的對話。我們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實踐與創新,讓學生多種感官并用,從而提升對話的價值。如上《將相和》時,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編成課本劇,課堂分組進行表演。學生積極性高,在表演實踐中,既加深了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對話能力。如上《我的第一首詩》時,我讓學生模擬現場采訪,以主持人和嘉賓的身份設置問題,互問互答。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問題設置有深度,回答問題也巧妙。課堂上的新穎形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闊的想象和創造的空間,他們的視野更廣闊,他們的思維更活躍,他們的對話也更有價值。
語文課堂的“對話”是一個多角度、多層次的網絡結構,我們在進行對話教學的過程中也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堅持對話,不斷探索,學生的說話能力定然會不斷提高,我們的課堂也會春意盎然。
作者郵箱: yeer128@163.com
[在對話教學中讓學生能說會道(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有關對話的周記
3.初中英語對話教學教案
4.英語對話教學論文
5.花千骨經典臺詞對話
7.qq個性簽名對話可愛
8.前臺接待對話禮儀
10.與詩人對話現代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