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導入,明確學習目標。
1. 出示一組金字塔圖。
看了這些圖后,師總結: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 追問“舉世聞名”是什么意思?
2.金字塔那無窮的魅力讓多少人為之著迷。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再一次去感受它給我們帶來的震撼。
二、學習1、2、3自然段。
1.出示自學要求:默讀課文1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段落、句子或者詞語邊做上記號。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①學習第1自然段。
出示此段文字。
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
(1)“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外觀如何?
3、看圖,品味文字。
(引導學生從“金黃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錐形”是金字塔的外觀,“巍然屹立,傲對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氣勢。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
4、朗讀課文第1段。
②學習第2自然段。
出示文字,齊讀。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獨特之處?
(2)金字塔為什么叫“金字塔”?
重點理解:“這些墳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為尖頂。”“象金字”--畫簡筆畫,幫助理解。體會金字塔外形之奇特。
指名讀。
③學習第3自然段。
出示文字。
1、過渡:金字塔,堪稱世界八大奇跡之首,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其中最大的一座--胡夫大金字塔的魅力吧!
2、請同學們輕聲地讀讀第3自然段,想想這一段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
“古埃及各個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開羅近郊的胡夫金字塔。”--金字塔之多。
“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體會高大。以教學樓作補充。
“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砌成,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有人估計,如果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三分之一米寬的道路,可以繞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車裝運,需要60萬個車皮。”--體會數量之多,工程之浩大。
小結:(板書:宏偉)
“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板書:精巧)
“為了建造這座金字塔,經常有10萬人在烈日曝曬下干活兒。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時間。”--工程浩大,建造之艱巨。
3、這一自然段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用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方法,把我們與遙遠的金字塔拉近了距離,對金字塔的宏偉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4、各自大聲朗讀此段。
三、學習4、5自然段
導入:讀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如此宏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
1.出示自讀要求:輕聲自讀課文4、5自然段,想想文中舉了幾個事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介紹一下。
2.指名復述,相機理解埃及人民在“運石頭”時,解決了摩擦力的問題;在“壘石頭”時采用了斜坡的方法。
3. 過渡:埃及金字塔的建造離現在已經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金字塔到底是如何建成的,至今還是個迷,科學家只能通過有限的資料進行推測。
4.指導朗讀此段。
四、學習第6自然段。
1.出示此段。
2.師讀:“現在,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黃沙之中已經有四五千年了。”是啊,四五千年,在它的腳下,人類發生了多少翻天覆地的變化呀,而它依然是“巍然屹立,傲對碧空”。引讀--“它們是……”
3.它們僅僅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嗎?(板書:智慧)還應該是古埃及人民“血汗”的結晶。(板書:血汗),從哪里看出來?回顧全文。
五、作業
本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第三小節,力求每字每句都落到實處,把金字塔的宏偉、精巧一一展現在學生眼前,并滲透了說明方法的教學。
教學時,我先讓同學細讀課文后,讓他們交流自己感受頗多的地方,學生也能找到金字塔的高和大,石塊的多和重,并通過朗讀去深入體會。在講到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時,學生的問題比較多,像有東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廈高嗎?一個車皮是多少?和前面的數字好像對不起來……耽誤了一點時間。隨后,把高、大、石塊多等用一個詞概括,學生很快能說出宏偉。學習精巧部分,就不是那么順利。學生讀到下面一段話時,問他們從中感受到什么,有的說金字塔堅固,有的說很難建造,有的說很大……在一番引導之后,才有人找到精巧一詞。為了加深理解,我有反過來問他們,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它的精巧呢?學生找到“砌合得很緊密”“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等詞句來理解。這里,重點讓學生了解“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是最能形象說明金字塔的精巧的,這也是說明方法的一種--形象描述。最后,再總結一下金字塔的特點--宏偉而又精巧。
[埃及的金字塔]相關文章: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