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聽了本校一位老教師的家常課,感到非常樸素,字詞教學扎實,朗讀教學重視,價值觀引導正確,應該說是非常可貴了,但是課堂節奏也顯得比較散,似乎缺少了一個“內核”。課后,我與這位老教師交換了看法。因為我自己也是“門外漢”,沒有教過四年級,更沒有教過新教材,一時也難于把握,談不出什么新招。下午我專門鉆研了課文,沒有一點參考資料,純粹是一家之言。
【教材解讀】
《小木偶的故事》是第七冊語文第12課,是一篇選學課文,作者呂麗娜,童話體裁。故事寫了一個老木匠做了個小木偶,并在他臉上添了一個笑嘻嘻的表情,因為“笑是很重要的。誰要是不會笑,誰就沒辦法過快樂的日子!”小木偶銘記了老木匠的教導來到大街上,紅背包被小紅狐騙走了。小木偶追上小紅狐,并找警察評理,結果因為小木偶笑嘻嘻的表情而被誤解,繼而被小兔子和老婆婆誤解,致使自己頭痛不已。后來,小木偶遇上了小巫女。小巫女把人類所有的表情都送給了小木偶,使它“會庫,會笑,會生氣,會著急,也會向別人表示同情和關心了”。這件事使小木偶懂得,笑是很重要的;不過,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
【設計思路】
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小木偶,全文可以分成三個板塊:第1-10自然段為第一板塊;第11-30自然段為第二版塊;第31-40自然段為第三版塊。
第一板塊重點圍繞小木偶為什么需要“笑嘻嘻的表情”和添了笑嘻嘻的表情之后有什么想法兩個問題設計。為什么需要笑嘻嘻的表情就是教學老木匠的這句話,重點句子的教學要到位:笑為什么重要?為什么說沒有笑就沒法過快樂的日子?第二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想象:小木偶添加了笑的表情后會怎么想?為下文的現實遭遇設下伏筆。
第二個板塊建議將警察、小兔子和老婆婆整合起來,提高效率,不宜分開教學。重點還是應該立足小木偶身上,小木偶受到了哪些委屈?心里怎么想?它為什么會“頭疼”?它此時對老木匠的教導持什么態度?回到第一板塊的重點句子上,深入教學。第二版塊的教學結合第一板塊,使小木偶的矛盾沖突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達到高超。
第三版塊是矛盾的解決。小巫女把人類所有的表情都送給了小木偶,使它“會庫,會笑,會生氣,會著急,也會向別人表示同情和關心了”。事實使小木偶懂得:笑是很重要的;不過,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這個重點句子的教學是全文的重點所在,要結合第一板塊中的重點句子進行。最終要讓學生在感悟和練筆上都得到落實:笑是很重要的,要是不會笑,誰就沒辦法過快樂的日子。不過,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
這篇課文圍繞“一個中心”“兩個重點句”“三個板塊”設計,回環往復,逐漸深入,強化朗讀,拓展想象,輔之練筆,最終達成目標。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思路]相關文章:
2.小木偶的故事教案
3.
4.
8.木偶戲教學課件
10.梁思成的故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