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元
學生對文本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確,由于知識經驗個性氣質不同,學生的認知、體驗、感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師要尊重處于讀者地位的學生,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如何才能使學生自主高效地解讀文本呢?
1、激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閱讀
德國美學家姚斯認為:文學作品本身沒有生命,是讀者的閱讀賦予了作品無窮的意義。而閱讀的角度不同,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意蘊也不相同。因此我們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有創意地閱讀。如在教學《西門豹》一文中“破除迷信”時,有的從西門豹的的語言:“到河泊取媳婦那天叫我一聲”感受到他是一個不動聲色、成足在胸的人。有的從鄉紳們跪地求饒分析出鄉紳們是外表兇狠內心膽小如鼠的小人。有的從西門豹不以地方最高軍事長官的身份武力鎮壓危害百姓的巫婆鄉紳,而是十分巧妙地除去巫婆、威嚇了鄉紳,體會到西門豹采用的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和“殺雞嚇猴”的雙重計謀,進而感受到他是一個極富有心計的人。有的從西門豹發動百姓開渠筑堤體會到西門豹是實實在在為民著想,從根本上防洪保收,進而使迷信不攻自破。
2、引導學生對同一問題發表不同看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這里強調教學應提倡標新立異,允許學生見仁見智地解讀作品,對作品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如《田忌賽馬》一文中孫臏幫助田忌出謀劃策,以調換馬的出場順序戰勝了齊威王。學生閱讀后對孫臏的看法大相徑庭,有的從孫臏仔細觀察、認真分析、以智取勝,得出他是一個謙虛謹慎、足智多謀的軍師,有的從是否違反比賽規則角度推出孫臏投機取巧,其實他輸了。對于后者的這種獨立思考教師不應扼殺,引導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下去創造性的研讀課文。后來,學生在研讀是感受到倘若齊威王知道后也調整馬的出場順序,孫臏是無論如何贏不了的,由此悟出靠一兩次投機取巧取勝是暫時的,要想真正想超過別人須練得一身真本領。
3、鼓勵學生用不同形式呈現閱讀體驗。
由于學生的興趣、個性特點不盡相同,因此他們對相同文本的閱讀所呈現的體驗方式也不一樣:有的喜歡用朗讀來表現,有的喜歡以表述來體會,有的喜歡以繪畫來渲染,有的喜歡用表演來升華……如在閱讀了《荷花》一文以后,教師鼓勵學生說:“同學們讀完后感受一定很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于是,他們有的深情地朗誦,有的伴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有的繪制了一幅幅優美的風景畫,有的寫出了一首首韻味十足的小詩……課堂成了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表現的舞臺。
正如薩特所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學生在閱讀中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選擇,容忍不同意見,珍視學生獨特感悟和體驗的同時,積極引導、適時“吶喊”,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個性得到張揚,人生得以感悟,靈魂得以凈化,生命得以閃光,從而使整個教學充滿創意與激情。
[指導學生解讀文本三法(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白洋潮課件文本
5.簡歷文本模板
7.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8.個人簡歷文本模板
9.租賃協議書文本
10.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