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蜜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弄清實驗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3.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思想教育: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
作者實驗過程中的觀察和思考,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蜜蜂的資料,有條件的學生可以讀讀《昆蟲記》這本書。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蜜蜂》?戳诉@個題目,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學生自由發表各自的想法。)
2.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作者提出了一個關于蜜蜂的什么問題,讓我們讀讀閱讀提示。
二、自讀課文,合作探究。
1.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把有關的語句畫出來。
2.自由組合或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實驗的經過。
(1)把捉來的蜜蜂放在一個袋子里。
(2)在捉來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記號。
(3)在兩里遠的地方放飛。
(4)檢查蜂巢。
三、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1.學生就學習小組中討論的結果進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觀點及依據。
2.從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發現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給了你這么深的感觸呢?(從“雖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堅持著”可以看出。)
(2)(對問題考慮得很周密)具體表現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①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為的是便于觀察。
②做白色記號,是為了證實飛回花園的蜜蜂是“我”拋棄的。
③在兩里外放飛是為了了解蜜蜂認不認得回家的路。
(3)(對蜜蜂的喜愛之情)找一找,讀一讀,想一想。先讀給同桌聽。讀時教師適機點撥,體會作者對蜜蜂的喜愛之情。
①剛放飛時,恰巧起風了,作者觀察到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這時,作者想蜜蜂怎么可以眺望到遙遠的家園呢?說明作者擔憂蜜蜂找不著家。
②第二天檢查蜂窩時又看到15只身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想到:“盡管它們逆風而飛,盡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回來了!边@是一種我們人類所缺少的本能,體現出作者對蜜蜂認路本領的贊嘆之情。
這些地方要多讀,讀出感情。
3.課文中哪些語句是寫實驗結果的?指名朗讀。(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對“本能”一詞你是怎么理解的,能舉些例子說說嗎?
四、歸納小結。
1.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2.談談你讀了這篇課文后受到什么啟發?(鼓勵學生在暢談感受的基礎上,加以歸納。如,周到嚴密、多想多思、勇于探索。)
五、拓展作業。
你熟悉哪一種小動物,它有什么習性?做個小實驗來證實。驗證過程中要做到多觀察、多思考。
板書設計:
離家 20只
21* 蜜蜂 超常的記憶力
回家 17只
[蜜蜂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蜜蜂做工教案
2.蜜蜂的教案范文
7.小蜜蜂公開課教案
9.小蜜蜂采花蜜教案
10.背影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