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抗疫女性先進事跡材料(精選10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跡吧,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后進的作用。那么擬定事跡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抗疫女性先進事跡材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抗疫女性先進事跡材料 篇1
80后女民警曹怡坤,2004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涉外警務專業,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現為江岸區公安分局永清派出所武漢天地社區涉外警務室民警。
1月29日,永清派出所組建“轉運突擊隊”,曹怡坤主動請纓。
2月1日下午,派出所接到轄區社區求助,一名確診女患者的丈夫需要隔離。曹怡坤和同事敲開其家門,開門的六旬男子沒戴口罩。有些緊張的`曹怡坤稍作調整,便宣講有關政策、詢問還有哪些困難,很快取得對方的理解配合。
轉運車輛空間狹小密閉,民警轉運時風險高,能不能搞個“隔離倉”?曹怡坤找來塑料桌布和透明膠帶,將車輛前后分隔封閉得嚴嚴實實。從此,所里有了一輛簡易送治專用車。
“曹警官,我們這有兩名密切接觸者,不肯去集中隔離點,還把社區干部趕了出來,你快來看看吧。”2月4日下午4時許,曹怡坤接到轄區吉林社區求援電話,立刻和同事趕到該住戶家門口。
社區工作人員說,這家男主人剛因新冠肺炎去世,女主人和兒子是密切接觸者。曹怡坤耐心勸說了半個多小時,母子倆最終同意隔離,隨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下樓。
疫情發生以來,曹怡坤依法送治又溫情幫扶,是同事們眼中的“女漢子”,社區群干親切地稱她為“曹姐”,她先后配合社區勸說、轉運“四類人員”十余名,在“拉網大排查”中成功勸說轉運確診、疑似病例4人。
抗疫女性先進事跡材料 篇2
朱海秀生于1997年,是河南省洛陽嵩縣紙房鎮朱王嶺村人。2019年7月畢業后就職于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第三醫院內科ICU病房護理工作。22歲時已經是一名共產黨員。她堅韌、頑強、有責任、有擔當。2020年1月24日,報名參加該院馳援醫療隊,投身武漢抗疫工作中。
她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去之前未和父母打招呼,她說:“救人嘛,本來我們醫護人員就有這樣的使命和責任。”在武漢工作期間,由于高強度的工作和長期間的熬夜加班,使她的眼圈周圍顯得烏青。由于長時間佩戴防護用品和接觸消毒用品,她的`臉上長出了很多濕疹,并且往外滲血。從這些畫面不難看出在武漢的20多天里,她的內心經歷了什么樣的考驗的挑戰。
疫情洶涌而來,每天都有一批疑似病例患者被確診,每天都有一批人死亡或治愈出院。這些數字變換的背后,是一個個家庭的悲喜劇。
抗疫女性先進事跡材料 篇3
29歲的夏思思是協和江北醫院消化內科住院醫師。1月15日,科室一名70多歲的.老人病情加重,肺部CT發現fc。
當天,夏思思剛下夜班,交接班后準備回家,臨時接到任務,便通知丈夫改變行程,折回醫院參與救治,協調專家會診、檢查。隨后幾天,夏思思擔心老人病情,主動留在病房。盡管有做防護,沒想到還是被感染了。1月19日,她突然發起高燒,經檢查,發現肺部CT磨玻璃影改變,高度疑似,便在協和江北醫院隔離治療。曾與丈夫商量康復后一起上一線。“剛開始病情比較平穩,我們還商量,等她好了,我倆一起上一線。”夏思思的丈夫、武漢市普愛醫院骨科醫生吳石磊哽咽著說。2月7日半夜,夏思思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心跳驟停,醫院連夜組織搶救,命雖然保住,但人一直處于昏迷狀態。
專家組決定,先上ECMO(人工心肺)、立馬轉至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在ICU,夏思思病情、血壓波動大,各大醫院專家都在為其想辦法。無奈,2月23日凌晨6:30分,搶救無效離世。夏醫生,一路走好!
抗疫女性先進事跡材料 篇4
面對疫情,她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決然選擇了沖上防疫“一線”;在春節闔家團圓的日子里,她放棄與家人團結,而是選擇面對每日“無限”的工作;得知自己的奶奶生病后,她放棄去陪伴,去照顧她,仍堅持抗擊新冠肺炎。
她是誰?她是李倩,在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重癥監護室工作,目前是小組的小組長,科室質控小組成員之一。
其實,當疫情開始爆發的消息傳來的那一刻,她就做好了時刻“沖鋒陷陣”的準備。即使已了解到武漢“新冠肺炎”是多么的兇險,深知自己要與出現的“新冠肺炎”的'病人“零距離”,她沒有半點的猶豫和退縮,主動站在了“防疫”一線,積極報名加入援鄂醫療隊。1月24日晚上,海南省衛健委要求醫院組建赴鄂支援醫療隊,醫院凌晨緊急通知,她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決然的報了名。大年初二,本應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她離開了家,回到醫院進行赴鄂支援前的培訓。1月27日,大年初三,她出征湖北抗擊疫情。到達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她和一行的戰友們幫助監利縣中醫院改造了重癥病房。2月1日,由他們從無到有一手建立的重癥病房收入了第一位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在隔離病房,他們需要穿著悶熱的防護服,四個多小時不間斷地工作。雖然湖北的冬日非常的寒冷,但是她卻常常汗流浹背。由于新環境與原單位不一樣,李倩總擔心自己在照顧患者時,另外一個房間的病人出現病情變化她卻來不及發現,所以值班的時候她總是往返于各病房間,時刻牽掛著每一位受新冠肺炎折磨的患者。
每當有不能理解的人問起李倩:“你這樣拼命到底是圖個什么?”,她總是笑著回答:“圖對得起自己的職業,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如今,她在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的同時,家鄉的奶奶還生著病。空閑的時候,李倩會和家里視頻說說近況,她希望疫情快點結束,希望奶奶病情快點好轉。
直到現在,李倩仍冒著生命危險與其他醫護工作者一道默默地在抗擊“新冠肺炎”。他們視疫情如命令,視病房如戰場,在最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把風險留個自己,把安全留給他人,履行自己作為護士的職責!
抗疫女性先進事跡材料 篇5
“阿姨,您別下床了,衛生間我去收拾!”“謝謝!謝謝!太不好意思了……”
在火神山醫院的病房里,洗消護士吳昊步履匆匆,像這樣與年老體弱患者的對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了。
吳昊負責清洗消毒的病區,是火神山醫院收治患者的首個病區。當時為了盡快讓病區達到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要求,吳昊和戰友們夜以繼日,全力配合施工單位和設備調試人員,收拾各種建筑垃圾和設備器材的外包裝。作為洗消護士,她毫不猶豫當起了病區保潔員,一個病房接一個病房撿拾垃圾,一袋接一袋往病房外扛垃圾。
首次“突擊”,吳昊一干就是一天多,手磨破了,眼熬紅了,但她依然堅持戰斗。因為她知道,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接收之前,她必須按標準把整個病區打掃干凈、消毒完畢。那一夜,她幾乎通宵達旦,直到首批患者住進病房,她才松了一口氣。
腰酸背痛的她,晚上乘公交車返回賓館的時候,歪著頭靠著車窗睡著了,公交車駛到賓館,戰友們發現她沒下車,返回車上一看,她還沒睡醒。“她可能太累了,讓她再睡一會兒吧。”公交車司機說。
這些日子,她出現好幾次這樣睡著的事,但從來沒有叫一聲苦、說一句累。一天晚上11點多,幾天沒給家打電話的`吳昊,突然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問她在火神山醫院的情況。
“就跟以前一樣,就是照顧患者,一點都不累!”她忍著全身酸痛這樣告訴家人,說完“美麗的謊言”,吳昊的眼淚不由流了下來。
抗疫當前,戰斗在火神山的吳昊和戰友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忘我戰斗著。50多歲的護士長陳紅,白天往污染區搬運了40床新被褥;每天去病房為患者輸液的護士姐妹們,通過滿是霧水的護目鏡,為患者輸液;下夜班的姐妹們,臉上被口罩和護目鏡長期擠壓留下深深的壓痕……
每天,吳昊都要進入污染區打掃病房衛生,為每一個房間噴灑消毒劑、掃地、拖地、收拾垃圾,一個病房至少需要10分鐘,整個病區收拾消毒完,需要兩三個小時不停歇。往往還沒有忙完,吳昊已是汗流浹背。
病房的患者看著吳昊每天去打掃房間、收拾衛生間,都很心疼她。不少患者稱贊她是“天使保潔員”。“小吳,等我好了,希望能留下來做義工幫你分擔點兒,你太辛苦了!”一名患者說。
抗疫女性先進事跡材料 篇6
從教十年來,高郵市龍虬鎮張軒小學“最美巾幗”張麗老師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教育教學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她秉承“對社會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的原則,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抗疫后方表現突出,積極參與學校疫情防控工作,主動交納“特殊黨費”,支援武漢。
疫無情,助力之情。“500元,錢不多,卻是我的一點心意。當初入黨時舉過拳頭宣過誓,我不能戰斗在一線,只能在后方做好自己的`本職,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這是張麗繼2月份響應龍虬鎮教育中心校“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捐款倡議,主動參與愛心捐款后,又交納“特殊黨費”,以實際行動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行動就是戰斗。在這防疫的關鍵時刻,她為黨分憂,為國解難,為抗疫阻擊戰作一份奉獻,發出一點點光和熱。
疫無情,防控在前。疫情期間,張老師還負責學校疫情日報及疫情防控檔案的整理工作,這個任務任重而道遠。從1月24日起,她每天主動聯系并在張軒小學防控群里收集教師上報的全校師生的健康情況和外出情況信息,進行整理、匯總、登記、并最終形成《張軒小學疫情防控-學生健康狀況日報送》臺賬,并于每天下午4點之前上報校領導與教育中心校。在防控期間,她及時完成學校及上級主管部門所有要求上報的信息。她還協助學校做好疫情的宣傳報道,每天做到宣傳到位、防控到位、排查到位,在學校疫情防控工作中堅守自己的崗位。張老師還積極承擔學校的疫情期間的防控值班任務,早晨六點多從高郵出發趕往學校,克服中午就餐不便的困難。在校值班、巡查期間,嚴查嚴防,認真站好學校的值班崗,確保學校的安全。
疫無情,線上教學見實情。在疫情期間,為充實學生的寒假生活,她積極配合市局和學校安排的線上學習活動, 并自主設計個性化的作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每天堅持在線答疑,幫助學生解決線上學習中的困難,對班上參與線上學習有困難的同學,主動與其家長交流并幫助解決困難,班上的周睿同學,由于父母都不在身邊,與爺爺奶奶生活,爺爺不會使用手機看視頻,張老師多次電話聯系,通過微信一步步截圖指導爺爺學會進入平臺,堅決不讓班上一個孩子掉隊。
昨天已經過去,未來在于耕耘,用張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在村小這片沃土上,我只是一株平凡無奇的小草,我將和老師們一道用心去成就事業,站好三尺講臺。
抗疫女性先進事跡材料 篇7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荊州一醫醫護戰士輪番上陣,不畏風險,逆風而行,隔離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經外科副護士長王麗娜,2月21日,進入隔離三區負責護理工作。隔離三區分為三個樓層,有25名護士,都是從各個護理單元抽調出來的護理骨干,王麗娜團結帶領這群兄弟姐妹們,用仁愛之心與患者一道共同抗擊疫情。
因為病毒的傳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發病。21日,父女兩人,想住在一間病房里,可是根據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規范,患者一個陽性,一個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間病房,面對這種情況,護士長王麗娜反復給患者做工作,耐心對患者講解分開收治的重要性,最終患者表示理解,并接受分開在兩個單間病房里。
一天,患者劉大姐反饋病房電視不能正常觀看,王麗娜在后勤人員的電話遙控下,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調好了電視。這一刻,聽著患者小孩似的歡呼,看著患者歡笑的面龐,王麗娜也開心的笑了。在與劉大姐的交流過程中,王麗娜了解到劉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親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離,母親在醫院重癥監護室治療,在重重的打擊下,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劉大姐心理負擔太重了,在掌握了這一情況后,王麗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劉大姐,跟她聊上幾句,了解一下她的心理動態,樹立了她戰勝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于食堂提供的飲食不合習俗,后來,護士們為他點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還是“吃不飽”,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為他送來了愛心午餐,此時正是中午12點多鐘,支助工友、隔離區外勤人員都是最忙的時候,還沒吃午飯的`王麗娜為了解決患者的問題,決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遞員,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來他們為丁先生準備的愛心午餐,送到隔離病區丁先生的手中,王麗娜了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會給他送一次愛心餐,為此,專門預定了志愿者,使這份特殊的愛心能夠每天按時到達丁先生的手中。
王麗娜說:“我們每天的工作雖然很繁瑣、很勞累,但對患者來說,我們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希望。除了給患者最好的醫療護理,還要和他們一起互動,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從而增強抗疫心勝的信心。”
抗疫女性先進事跡材料 篇8
周淑陽同學寒假返鄉期間報名成為了社區的一名志愿者。在社區內,她對出入的居民和車輛進行體溫測量記錄,對返鄉人員進行上門詢問登記,幫助社區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春節期間,她積極宣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止電動車入單元樓的通知,為社區居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識,輔助社區居民過上一個安全祥和的幸福年。在她看來,寒假期間的志愿服務活動不僅為社會做出了貢獻,還有利于自身實現自身價值,疫情期間,大學生更應當義不容辭地為家鄉抗疫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奉獻青春力量,我義不容辭。”做好安全防護的黃思嶸同學隨居委會挨家挨戶宣傳病毒知識,貼宣傳標語,發病毒防護宣傳單,告誡居民盡量不要外出。她還在春節期間參與送春聯的暖心活動,為市民送去祝福和快樂。“在志愿服務過程中,我們不但自身能力得到了提升,精神和心靈也得到了滿足。志愿服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積極參與”黃同學這樣說道。
假期里,陳淼同學作為新城社區的志愿者服務活躍在幫扶群眾、奉獻社會的一線,用自己平凡的行動溫暖著需要幫助的人。她參加了社區組織的'溫暖鄰里志愿服務,年前參與了印刷版畫、寫對聯等活動,在活動的參與中,她深刻認識理解到了黨對于人民群眾的關心愛護,并感覺到自身的文化內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各奮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懷精衛之心,不難填海。”面對疫情,但黃學婷深知功薄蟬翼也好過無動于衷。因此她決定成為蘇州圖書館雛鷹志愿者的一份子,為抗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為期一周的志愿者活動中,她的主要任務是管理閱覽室。在學習了排架的相關知識后,她認真檢查每本書的編號并將其按序排放整齊,同時協助工作人員掃描、整理、擺放圖書資料,為讀者測量體溫,查看健康碼,維持圖書館的秩序。黃同學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承擔起青年的責任,把小我融入大我當中,為社會做出一份貢獻。
抗疫女性先進事跡材料 篇9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許多普通人不普通的靈魂。譬如奮戰在防疫一線的社區志愿者們,他們勇擔責任、踐行使命,不斷創造“舍小愛 為大愛”的先進事跡,充分展現“我為人人 人人為我”的奉獻精神。
市人才服務中心支部委員方榮,今年47歲,家住劉口花園。疫情發生后,她主動請纓,每天在社區門口開展志愿服務,參與蔬菜水果的分發工作。“作為一名黨員,我不能閑著,得出力啊!”這是她常掛嘴邊的'口頭禪。此外,她常常在社區微信群轉發防護常識、傳遞抗疫正能量,鼓勵大家堅定信心、共度時艱。
3月5日,如往常一樣,方榮一大早就全身心投入到社區值守工作中。可剛吃完晚飯,她突然被家人電話告知,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公公從黃荊小區的住所不慎走失,而家人因疫情無法外出找人。放下電話,方榮焦慮萬分,因為她有公務在身,不能擅自出小區大門。思忖片刻后,她馬上聯系黃荊小區社區書記李同成請求幫助,當晚在李同成書記和社區志愿者的幫助下,其公公被順利找回。
“有國才有家”,為了心中的大愛,方榮暫時放下了自己的小家,選擇守護劉口花園小區的大家們。雖然在關鍵時刻她沒能親自守護自己的公公,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她的所作所為對得起黨和人民。這就是一種大愛!我們相信,當無數人的大愛匯聚在一起時,這場疫情就一定能早日結束!
抗疫女性先進事跡材料 篇10
2020年,一場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隨著疫情在全國各地快速擴散,市華豐家電有限公司黨員志愿者張穎同志逆行而上,沖鋒在前,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彰顯了黨員本色,為抗疫防控阻擊戰貢獻著自已的一份力量。當得知社區防疫工作壓力較大,人員不足,正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時,她第一時間就報了名,并立即投入到五龍街道公園社區社區疫情防控執勤工作中。從2月8日起志愿加入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她每天都提前上崗,履職盡責。
張穎總是和顏悅色、耐心勸導居民,連續幾天的工作,使她嘴唇干裂,嗓子嘶啞。但她總是說:“我們應該站好自己的崗,擔好自己的.責!”遇到一些居民拿的東西太多,她會主動上去幫助。對于年紀大、行動不方便的居民,她會幫助買菜,勸說居民少出門。當看到有居民口罩帶的不合格,總是不忘囑咐兩句。每天值班,她都堅守戶外,耐心引導居民,解答問題,并認真檢查出入證、查驗掃碼情況。
她經常在值勤結束后,主動去查找小區封閉口是否出現漏洞,當發現小區封口處的鐵絲網被人為破壞時,第一時間向上級匯報,減少隱患。
她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在關鍵時期的使命與擔當,堅信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張穎說:能在這樣關鍵的時刻,成為一名志愿者,感到無比自豪!
【抗疫女性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個人先進抗疫的事跡材料12-24
抗疫先進事跡材料12-29
抗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12-17
個人抗疫先進事跡材料11-15
個人抗疫先進事跡材料【推薦】12-13
【熱門】個人抗疫先進事跡材料12-14
個人先進抗疫的事跡材料(15篇)12-24
抗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薦】12-19
抗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熱門】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