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文言文翻譯的方法,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文言文翻譯的方法1
文言翻譯,就是用現代漢語的表達方式,把文言句子的意思說出來。文言文翻譯“九字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文言文翻譯的要求和方法,從而便于準確地翻譯文言文。詳情請看下文中考語文文言文翻譯方法:
文言文翻譯“九字訣”是指“信、達、雅、留、換、調、引、增、刪”九個字。
“信、達、雅”是翻譯文言文的要求。“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隨意增多減少,添枝去葉,望文生義,牽強附會,更不能隨心所欲,甩開原文,憑空編造。“達”就是要通順流暢,既要使句子完美無缺,保留原文的語氣;又要避免語句的呆板、帶文言氣。而“雅”就是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規范,文字語句要生動優美、簡練流暢。總之,文言文翻譯要求用規范的現代漢語,準確、通順地表達原文的內容。
“留、換、調、引、增、刪”則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因為古今詞義和語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譯文言文要根據句子和組成句子的虛詞、實詞的不同用法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留保留原文中的詞語。凡有古今意義相同的字、詞及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國名、官職、年號、謚號、度量衡單位等古代專用名詞,翻譯時不宜改動,都要保留原詞。
二、換替換詞語。文言文里的不少詞語所表示的意思現在仍在用,但現代漢語不再用原文的詞表示,麗是用了另外的詞。翻譯時就要用現代漢語中意思與之相當的詞進行替換。
三、調調整語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等,在翻譯時要根據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律來調整語序。
四、引引申詞義。文言文里一詞多義的現象比較普遍,往往一個詞可以有兩三個或更多的意思,這些意思不是憑空產生出來的,而是由一個本義派生、擴展、引申出來的,奇跡用切合原文語境的表示引申義的詞來翻譯。
五、增增補詞語或句子成分。翻譯文言文時,下列幾種情形需要增補詞語或句子成分。
1.文言詞語單音節詞居多,翻譯時應將文言單音節詞補充為現代漢語中相應的.雙音節訶。
2.文言文里將數詞直接放在名詞或動詞的前面,而不用量詞,翻譯成現代漢語時應把量詞增補上。
3.省略是文言文里常見的現象,翻譯時應忠實于原文,根據現代漢語的語法要求和表達需要,作必要的補充,力求明白確切地表達原意。
4.有些句子,不好確定它省略了什么詞語或甸子成分,只是為了上下文連貫。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要增補一些詞語,讀起來才覺得順口,表意也.通順明白。
六、刪刪去不譯。文言文里的一些虛詞,只在句中起某種語法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現代漢語里也沒有相應的詞語對應,就可以刪去不譯。
關于文言文翻譯的方法2
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面)風平浪靜。
三、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照顧前文,聯系后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后,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關于文言文翻譯的方法3
文言文翻譯是一種綜合性練習,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礎知識的運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和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盡量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
文言文翻譯的步驟,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數,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譯完全文后,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
一、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文言文翻譯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
三、文言文翻譯的要求
文言文翻譯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
“信”是指譯文要準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于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
“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
“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四、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五、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1.翻譯要注意補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現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語、省略謂語動詞、省略介詞、省略賓語等。在大家做翻譯題時,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補充完整,否則譯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譯要注意調整語序。文言文中變式句時常出現,有主謂后置、定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賓語前置等四種類型。翻譯時調整好語序,才能便于翻譯,否則譯文易顛三倒四,給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3. 翻譯要注意活用現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實詞可以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用法,這就是活用。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等。翻譯時要抓住詞語的臨時含義。
4.翻譯要抓住關鍵詞,聯系語境,重點突破。在文言文閱讀中,有些句子往往因為個別詞而影響全句的理解。這個詞就是一個關鍵詞。對于它,我們要聯系語境去理解、參悟。綜上所述,文言文翻譯,只要平時努力,并注意以上四點,加以靈活掌握,要翻譯正確是不難的。
六、文言文翻譯得分點把握技巧
1. 看詞性——從詞類活用現象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象,主要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的活用。翻譯時,對活用的詞要善于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來確定它的詞性及詞義。
2. 觀句式——從文言句式特點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我們必須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點,特別要掌握好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而這些句式一般說來都有語言標志,因此,可以通過對這些語言標志的識別,來判斷它們是屬于哪種句式特點。
3. 悟詞義——從關鍵實詞意義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所謂關鍵實詞,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關鍵意義的、解釋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或有多個義項的詞語。句子中的關鍵實詞,以動詞最多,形容詞、名詞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
4. 辨用法——從主要虛詞用法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虛詞是句子構成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文言虛詞中經常考的有“而、以、于、為、之”等,考前應當注意把它們的用法進行歸納并強化訓練以加深印象。翻譯時,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注意上下文的關系,注意意思的銜接和連貫。
所以,在文言文翻譯中,一定要注意通過看詞性、觀句式、悟詞義、辨用法等方法,敏銳地發現這些得分點并準確地把它們翻譯好,翻譯得通順流暢。這樣,才能在文言文翻譯中得到高分。
關于文言文翻譯的方法4
六字法,可能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六個字是:對、增、刪、移、留、換。
一、對,即對譯法。
也就是用現代漢語中等值的詞去對換被譯文言詞的方法。如:“宋有富人,天雨墻壞。”(《韓非子.說難》)可譯為:“宋國有個富人,天下雨使墻倒塌了。”
二、增,即增添法。
古漢語的詞大多數是單音詞,翻譯時,要把這些文言單音詞加以擴充,使之成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例如:“齊師伐我。”(《曹劌論戰》)齊國軍隊攻打我國。
對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內容的句子,翻譯時,要做必要的補充,意思才完整,語句才流暢。補充的部分應該用括號加以標注。如:“問:‘何以哉?’”(《曹劌論戰》)“問”缺主語和直接賓語,應做補充。譯文則為:“(曹劌)問(莊公):‘憑借什么作戰?’”
三、刪,即刪減法。
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沒有相當的詞表示它,不能硬譯。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雖有同它相當的詞,但如果勉強譯出來,反而使句子累贅。屬于這兩種情況的文言虛詞,翻譯時則刪去。如:
①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
夫,發語詞;也,表示判斷的.語氣詞。現代漢語中不用,應刪。
②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者,起提頓作用。也,表示判斷的語氣詞。現代漢語中的判斷句不用這兩個虛詞,應刪。
四、移,即移位法。
將文言句子按照現代漢語語法格式,調整語序。凡是與現代漢語的句法結構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譯時不能照原句的語序排列,必須將不合現代漢語的語序部分加以調整。例如:
①戰于長勺(《曹劌論戰》)
“于長勺”應作“戰”的狀語,應提到“戰”前翻譯。
②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
“陸離”是修飾“長鋏”的,“崔嵬”是修飾“切云”的,翻譯時應移到被修飾的中心語前。
五、留,即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詞,以及帝號、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單位等,可照錄于譯文中,不必另作翻譯。如:
①慶歷四年春,滕子室謫守巴墮郡。(《岳陽樓記》)
②山東豪杰逆并起而亡秦族矣。(賈誼《過秦論》)
句中畫橫線的詞照錄不譯。
六、換,即替換法。
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不是用原詞表示,翻譯時可用現代漢語中意義相當的詞去替換。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相關文章: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09-15
文言文的翻譯方法解析07-26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及口訣09-28
文言文翻譯技巧方法08-18
淺析文言文翻譯方法及原則03-29
初中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09-20
小學語文文言文翻譯方法03-31
高中《文言文翻譯方法》課堂實錄07-27
文言文翻譯十大方法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