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文言文賞析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相信大家一定都記得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文言文的類型有哪些,你見過的文言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芙蓉樓送辛漸文言文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原詩】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相關試題及閱讀答案】
、乓欢涫窃鯓訉懗隽怂团笥研翝u時的離情別緒的?
答案:首句寫秋雨連江,夜暮降臨,以淒清的景物來襯托離情別緒;二句寫清晨霧中的遠山,顯得分外孤獨,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離情。
、七@首詩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作者不因流落他鄉而改變志節,始終保持著高尚純潔品格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3)結句一片冰心在玉壺是這首詩的詩眼所在。冰心和玉壺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寓意?
答:冷而潔,有冷于名利而潔身自好之意。
。4)請你說說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作者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表明自己沒有追求功名富貴的欲念,堅持玉潔冰清操守的'情懷。
。5)賞析一片冰心在玉壺。
答: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詩人堅守高潔、清白的品格的志向。
【注釋】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
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這首詩是作者在江寧做官時寫的。
寒雨:秋冬時節的冷雨。
連江:滿江。
吳:古代國名,這里泛指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江蘇鎮江一帶為三國時吳國所屬。
平明:天亮的時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漸。
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的山為楚山。
孤:獨自,孤單一人。
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
一片冰心在玉壺:我的心如晶瑩剔透的冰貯藏在玉壺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純潔的心。
【譯文】
來到鎮江,正是一個滿江寒雨的夜晚,黎明送別好友,更顯得楚山影孤形單。
遠在洛陽的親友如果問起我的情況,就說我心地純潔,像玉壺中的冰一樣。
賞析:
《芙蓉樓送辛漸》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這首詩令人千古傳誦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壺,表白了自己永遠純潔無瑕的心。
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而立之年,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寫作背景
詩中芙蓉樓原名西北樓,遺址在潤州(今江蘇鎮江)西北。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
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南京市)丞,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第二首說到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芙蓉樓送辛漸文言文賞析】相關文章:
《芙蓉樓送辛漸》賞析08-27
芙蓉樓送辛漸賞析12-03
《芙蓉樓送辛漸》原文及賞析10-15
芙蓉樓送辛漸原文及賞析01-19
芙蓉樓送辛漸的原文賞析06-28
《芙蓉樓送辛漸》詩歌賞析11-06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賞析10-17
《芙蓉樓送辛漸》詩詞賞析11-05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賞析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