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復習整理
導語:高中語文文言文是很多學生頭疼的一個知識點。其實,文言文學起來并不難,但是需要多積累。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復習整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燭之武退秦師》
(一)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了,語氣詞)——《燭之武退秦師》
2.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通“倍”,增加)——《燭之武退秦師》
3.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給)——《燭之武退秦師》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通“缺”,減少)——《燭之武退秦師》
5.夫晉,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燭之武退秦師》
6.秦伯說(說,通“悅”,音yuè,高興)——《燭之武退秦師》
7.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音zhì,明智)——《燭之武退秦師》
(二)古今異義:
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貳:古義:從屬二主;今義:“二”的大寫)
——《燭之武退秦師》
2.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無能,古義:不能;今義:沒有能力)
——《燭之武退秦師》
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義:指先生,古代對人的尊稱。今義:指兒子)
——《燭之武退秦師》
4.是寡人之過也(是:古義:這;今義:判斷動詞)——《燭之武退秦師》
5.敢以煩執事(執事,古義:對對方的敬稱;今義:掌管某項事情(工作)的
人)——《燭之武退秦師》
6.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燭之武退秦師》
7.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人;今義:
請客的主人)——《燭之武退秦師》
8.行李之往來(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
——《燭之武退秦師》
9.夫晉,何厭之有(厭,古義:滿足;今義:討厭)——《燭之武退秦師》
10.又欲肆其西封(封:古義:使……成為疆界;今義:密封)
——《燭之武退秦師》
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稱,多用
于外交場合)——《燭之武退秦師》
12.亦去之(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燭之武退秦師》
(三)詞類活用
1.燭之武退秦師(退,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撤兵)
——《燭之武退秦師》
2.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貳,數詞用作動詞,從屬二主)
——《燭之武退秦師》
3.晉軍函陵 (軍:名詞作動詞,駐軍)——《燭之武退秦師》
4.夜縋而出(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間)——《燭之武退秦師》
5.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亡:使……滅亡,動詞使動用法)
——《燭之武退秦師》
6.越國以鄙遠(鄙:名詞意動用法,以……為鄙,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國,指鄭國)——《燭之武退秦師》
7.鄰之厚,君之薄也(厚:形容詞用作動詞,變雄厚;薄:形容詞用作動詞,變薄弱)——《燭之武退秦師》
8.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詞用作名詞,缺少的資糧)
——《燭之武退秦師》
9.且君嘗為晉軍賜矣(賜,動詞作名詞,恩惠)——《燭之武退秦師》
10.朝濟而夕設版焉 (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作狀語,在早上;在晚上)——《燭之武退秦師》
1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東”、“西”均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向西。封,名詞使動用法,使……成為疆界。肆:形容詞用作動詞,延伸,擴張)
——《燭之武退秦師》
12.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減少)
——《燭之武退秦師》
13.闕秦以利晉(利: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獲利)——《燭之武退秦師》
14.與鄭人盟(盟,名詞活用作動詞,結盟)——《燭之武退秦師》
15.因人之力以敝之(敝:形容詞用作動詞,損害,衰敗)——《燭之武退秦師》
16.以亂易整,不武(亂:形容詞用作名詞,散亂之師;整:形容詞用作名
詞,嚴整之師。武:名詞活用作動詞,符合武德)——《燭之武退秦師》
(四)一詞多義
1、實詞:
貳
①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二”的大寫)——《左傳?隱公元年》
②其內任卿貳以上(副職)——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③貳則疑惑(不專一)——《荀子?解蔽》
④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離心,背叛)——《左傳》
⑤不遷怒,不貳過(再,重復)——《論語?雍也》
⑥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從屬二主)——《燭之武退秦師》
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邊遠的地方)——《為學》
②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庸俗,鄙陋)——《曹劌論戰》
③我皆有禮,夫猶鄙我(看不起,輕視)——《左傳?昭公十六年》
④越國以鄙遠(形容詞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燭之武退秦師》
⑤言語粗鄙(粗俗)
許
①許之。
許君焦、暇……(答應,聽從)——《燭之武退秦師》
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答應,聽從)——《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雜然相許(贊同)——《愚公移山》
③潭中魚可百許頭(約數)——《小石潭記》
④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表處所)——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大鐵椎,不知何許人也(表處所)——《大鐵椎傳》
⑤相去復幾許(約計的數量)——《孔雀東南飛》
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動詞,似乎,好像)——《桃花源記》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連詞,如果)——《燭之武退秦師》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詞,你)——《捕蛇者說》
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動詞,比得上)——《愚公移山》
⑤噤若寒蟬(像……一樣)
⑥若夫乘天地之正(至于)——《逍遙游》
⑦望洋向若而嘆(海神名)——《秋水》
微
①國勢衰微(衰敗)
②參如微時,與蕭何善(卑賤)——《史記?曹相國世家》
③微言大義(幽微,精妙)
④人微言輕(形容詞,輕微)
見微知著(隱蔽,不顯露)
⑥微斯人,吾誰與歸?(連詞,如果沒有)——《岳陽樓記》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連詞,如果沒有)——《燭之武退秦師》
⑦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口技》
⑧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副詞,稍微,略微)——《賣油翁》
⑨則名微而眾寡(細小)
⑩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形容詞,含而不露)——《屈原列傳》
敝
①使史更敝衣草屨(壞,破舊)——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侯生攝敝衣冠(破舊)——《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敝人(謙詞)
③曹操之眾,遠來疲敝。(疲憊)——《資治通鑒》
④因人之力以敝之(損害,衰敗)——《燭之武退秦師》
辭
①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燭之武退秦師》
②停數日,辭去(告別)——《桃花源記》
③不辭勞苦(推脫)
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借口)
⑤辭不赴命(辭謝)——《陳情表》
⑥歸去來兮辭(一種文體)——《歸去來兮辭》
敢
①役夫敢伸恨(反詰語氣,怎么敢)——《兵車行》
②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謙詞,自言冒昧之詞,也含有原、希望的意思)
敢以煩執事(冒昧地,客氣的說法)——《燭之武退秦師》
③人不敢與忤視(動詞,有勇氣做,敢于)——《荊軻刺秦王》
④進止敢自專(副詞,表反潔語氣,為“豈敢、不敢”的省略詞)
——《孔雀東南飛》
過
①過秦論(指出……過失)——《過秦論》
②今先王之愛民,不過父母之愛子(超過)
③是寡人之過也(過錯)——《燭之武退秦師》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錯誤,過失)——《鄒忌諷齊王納諫》
④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通過)
⑤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過分,太甚)——《小石潭記》
⑥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責備,指出過失)
⑦一日,大母過余(訪問,探望)——《項脊軒志》
說
①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述)——《桃花源記》
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雜說(一種文體))——《捕蛇者說》
③秦伯說(說,通“悅”,高興)——《燭之武退秦師》
④范增說項羽(shuì,勸說)——《鴻門宴》
知
①君知其難也(知道,了解,懂得)——《燭之武退秦師》
鄭既知亡矣(知道)——《燭之武退秦師》
②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音zhì,明智)——《燭之武退秦師》
③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了解)
④官知止而神欲行(知覺,感覺)
⑤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識別,分辨)——《馬說》
⑥孰為汝多知乎(知識,見解)
封
①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封閉,封合)
②自寄一封書(量詞)
③六國之后君,我不能封也(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號)
④又欲肆其西封(名詞,疆界)——《燭之武退秦師》
⑤既東封鄭(名詞使動用法,使……成為邊境)——《燭之武退秦師》
⑥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分封)——《鴻門宴》
言
①佚之狐言于鄭伯曰(說,稟告)——《燭之武退秦師》
②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說起,談論)——《揚州慢》
③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記載)——《石鐘山記》
④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學說,主張)——《過秦論》
⑤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說話,進諫)——《鄒忌諷齊王納諫》
從
①公從之(聽從,答應)——《燭之武退秦師》
②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跟隨,跟從)——《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擇其善者而從之(向……學習)——《論語》
④一狠得骨止,一狠仍從(追趕,追隨)——《狼》
⑤弟走從軍阿姨死(參加)——《琵琶行》
⑥其印為余群從所得(堂房親戚)
⑦旦日,客從外來(自,由)——《鄒忌諷齊王納諫》
⑧從余問古事(向)——《師說》
⑨合從締交,相與為一(讀zòng,合縱)——《過秦論》
亡
①焉用亡鄭以陪鄰(滅亡,動詞)——《燭之武退秦師》
鄭既知亡矣(滅亡,動詞)——《燭之武退秦師》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亡:使……滅亡,動詞使動用法)
——《燭之武退秦師》
2、虛詞
以
①以其無禮于晉 (表因果,因為,連詞)——《燭之武退秦師》
②敢以煩執事 (拿,用,介詞)——《燭之武退秦師》
③越國以鄙遠(表順承,而,連詞)——《燭之武退秦師》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目的,來,連詞)——《燭之武退秦師》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燭之武退秦師》
⑥以亂易整(用,介詞)——《燭之武退秦師》
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燭之武退秦師》
②若亡鄭而有利于君(表順承,連詞)——《燭之武退秦師》
③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燭之武退秦師》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表轉折,卻,連詞)——《燭之武退秦師》
⑤黑質而白章(表并列,連詞)——《捕蛇者說》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燭之武退秦師》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么)——《燭之武退秦師》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燭之武退秦師》
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愚公移山》
④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代詞,之)——《捕蛇者說》
⑤朝濟而夕設版焉 (兼詞,于是,在哪里)——《燭之武退秦師》
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于此,在這件事上)——《捕蛇者說》
之
①公從之(代軼之狐,代詞)——《燭之武退秦師》
子犯請擊之(代秦軍,代詞)——《燭之武退秦師》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指土地,代詞)——《燭之武退秦師》
亦去之(代鄭國,代詞)——《燭之武退秦師》
②唯君圖之(代闕秦利晉這件事,代詞)——《燭之武退秦師》
③鄰之厚,君之薄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結構助詞)
——《燭之武退秦師》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結構助詞)——《燭之武退秦師》
④是寡人之過也(的,結構助詞)——《燭之武退秦師》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結構助詞)——《燭之武退秦師》
因人之力以敝之(的,結構助詞)——《燭之武退秦師》
⑤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助詞)——《燭之武退秦師》
⑥輟耕之壟上(動詞,往,到)——《隆中對》
其
①以其無禮于晉(代詞,指鄭國)——《燭之武退秦師》
又欲肆其西封(代詞,它)——《燭之武退秦師》
失其所與(代詞,自己)——《燭之武退秦師》
②君知其難也(不定指示代詞,那)——《燭之武退秦師》
③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近指,這)——《捕蛇者說》
④吾其還也(表商量語氣,副詞,還是)——《燭之武退秦師》
⑤必先苦其心志(代詞,他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⑥其真無馬也,其真不知馬也(是……還是……)——《馬說》
⑦于亂石間澤其一二者扣之(代詞,其中的)——《石鐘山記》
⑧其孰能譏之乎(表反詰,難道)——《游褒禪山記》
⑨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揣測語氣,大概)——《師說》
⑩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表期望,希望)——《伶官傳記》
⑾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代詞,你(的))——《觸龍說趙太后》
且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又,并且,連詞)——《燭之武退秦師》
②且君嘗為晉軍賜矣(況且)——《燭之武退秦師》
且焉置土石(連詞,況且)——《愚公移山》
③吾今且報府(暫且)——《孔雀東南飛》
④年且九十(將近)——《愚公移山》
⑤王以天下為尊秦乎,且尊齊乎(連詞,表選擇關系,還是,或者)
⑥臣死且不避(連詞,尚且)——《鴻門宴》
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連詞,尚且)
父母且不顧(尚且)
⑦不出,火且盡(副詞,將要,將近)——《游褒禪山記》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將要,副詞)——《鴻門宴》
⑧存者且偷生(副詞,姑且)——《石壕吏》
⑨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而,反而,轉折關系)——《滕王閣序》
⑩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用在句首,表示進一層,換個角度議論)——《過秦論》
⑾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桃花源記》
⑿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假如)——《燭之武退秦師》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如果)——《燭之武退秦師》
⒀更若役,復若賦(你的)——《捕蛇者說》
⒁曾不若孀妻弱子(趕得上,比得上)——《愚公移山》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鄒忌諷齊王納諫》
雖與這俱學,弗若之矣(比得上)
⒂吾兒,久不見若影(你,你們)——《項脊軒志》
若是其甚與?(你)
(五)特殊句式
1.判斷句
①是寡人之過也(……也)——《燭之武退秦師》
鄰之厚,君之薄也(……也)——《燭之武退秦師》
②因人之力以敝之,不仁(否定判斷)——《燭之武退秦師》
2.倒裝句
(1)狀語后置
①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應“于晉無禮”;應“于楚貳”)
——《燭之武退秦師》
②佚之狐言于鄭伯曰(應“于鄭伯言”)——《燭之武退秦師》
③若亡鄭有益于君(應“于君有益”)——《燭之武退秦師》
(2)賓語前置
①夫晉,何厭之有(應“有何厭”。之,賓語前置的標志)——《燭之武退秦師》
3.省略句
①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燭之武退秦師》
②(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燭之武退秦師》
③(燭之武)許之——《燭之武退秦師》
④夜縋而出,見秦伯,(燭之武)曰:……——《燭之武退秦師》
⑤敢以(之)煩執事 ——《燭之武退秦師》
⑥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燭之武退秦師》
⑦(秦伯)與鄭人盟——《燭之武退秦師》
(六)固定結構
(1)“所“字結構形式:所+動詞
①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知道的)——《燭之武退秦師》
②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沒有害處的)——《燭之武退秦師》
③失其所與(結交的同盟者)——《燭之武退秦師》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復習整理】相關文章:
必修一文言文知識整理06-13
高中語文必修文言文02-27
蘇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的知識整理06-14
師說文言文整理(蘇教版必修備課資料)12-06
最新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一復習教案10-13
高中課內文言文復習整理12-06
文言文復習題整理總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