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賞析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賞析1
作品原文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作品注釋
1.四時,古代語。指春夏秋冬四季。
2.雜興:有感而發、隨事吟詠的詩。
3.梅子:果梅樹的果實,夏季成熟。
4.肥:指果肉肥厚。
5.麥花:小麥、大麥花。
6.菜花:油菜花。
7.日長:夏天已近,白天越來越長了。
8.籬落:籬笆。
9.惟有:只有。
10.蛺(jiá)蝶:菜粉蝶。
作品譯文
初夏正是梅子金黃、杏子肥的時節,麥穗揚著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盡正在結籽。
夏天日長,籬落邊無人過往,大家都在田間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飛舞。
創作背景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詩人范成大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園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詩歌描寫了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歲以后,退職閑居蘇州石湖,這時期,寫下《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原分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每組十二首。各組可稱為組詩。因此獲得“田園詩人”的稱號!端臅r田園雜興》把自陶淵明以來至唐王維、儲光羲、孟浩然、韋應物等描寫農村田園的詩歌傳統,以及自《詩經·豳風·七月》以來直到唐代“新樂府”詩派著力反映農村社會現實的詩歌傳統融合起來,變古體為七言,無論內容和形式,都體現出卓越的創造性。
《四時田園雜興》內容極為豐富,江南農村的自然風光,四時農事,農家的生活遭遇等盡現其中,形成生動的鄉村社會長卷。所選第一首描寫清明節的自然景色;第二首寫播種前的鄉村景象;第三首寫農家春日生活畫面;第四首說養蠶;第五首寫初夏江南農村景色;第六首以老農口氣寫農家的勞動情景;第七首寫農家負擔的沉重;第八首寫農家打場;第九首寫租稅的苛重、官吏的無恥可惡;第十首寫純樸的鄉情。所選十詩可窺見《四時田園雜興》的風貌。 《四時田園雜興》無論敘事、寫景、言情,無不機巧自然又含蘊豐富,耐人回味,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作品鑒賞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兩句寫出梅黃杏肥,麥白菜稀,色彩鮮麗。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后兩句寫出晝長人稀,蜓飛蝶舞。
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被視為田園詩的典范。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人用黃、肥、白、稀四個字將江南夏日風光描述得形象逼真。第三句,從人們院前的靜寂來表現農人早出晚歸,辛勤忙碌。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別有意趣。全詩無一字言農事,無一語寫勞動,然而,透過句句詩行,讓我們仿佛看到農村的真實面貌和人們的繁忙。同時,詩中蘊含著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語言清新流暢,意境活潑自然。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號山中居士,又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進士,歷任知處州、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經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退居故鄉石湖,卒謚文穆。其詩題材廣泛,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又工詞。著作頗富,存世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賞析2
作品原文
夏日田園雜興·其一
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作品注釋
1、雜興:有感而發、隨事吟詠的詩。
2、梅子:果梅樹的果實,夏季成熟。
3、肥:指果肉肥厚。
4、麥花:小麥、大麥花。
5、菜花:油菜花。
6、日長:夏天已近,白天越來越長了。
7、籬落:籬笆。
8、惟有:只有。
9、蛺(jiá)蝶:菜粉蝶。
作品譯文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
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隨著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只有蝴蝶和蜻蜓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作品鑒賞
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被視為田園詩的典范。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人用黃、肥、白、稀四個字將江南夏日風光描述得形象逼真。第三句,從人們院前的靜寂來表現農人早出晚歸,辛勤忙碌。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別有意趣。全詩無一字言農事,無一語寫勞動,然而,透過句句詩行,讓我們仿佛看到農村的真實面貌和人們的繁忙。同時,詩中蘊含著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語言清新流暢,意境活潑自然。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號山中居士,又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進士,歷任知處州、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經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退居故鄉石湖,卒謚文穆;其詩題材廣泛,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又工詞,著作頗富,存世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
范成大的作品在當時即有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則影響尤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劍南”指陸游《劍南詩稿》)之說。其詩風格輕巧,大部分反映農村生活,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時田園雜興》(60首)是其代表作,錢鐘書在《宋詩選注》中謂之“也算得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他同時還是著名的詞作家,或許還可說是一位地理學家。有《四時田園雜興》、《石湖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攬轡錄》、《驂鷺錄》、《吳船錄》、《吳郡志》等著作傳世。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賞析3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1.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2.耘田:除草。
3.績麻:把麻搓成線。
4.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從事,參加。
[簡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爱敿摇敝改信疾坏瞄e,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賞析4
作品原文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作品注釋
1.四時,古代語。指春夏秋冬四季。
2.雜興:有感而發、隨事吟詠的詩。
3.耘田:除草。
4.績麻:把麻搓成線。
5.兒:男人(農夫)。
6.女:女人(農婦)。
7.各當家:每人擔任一定的工作。
8.童孫:指兒童。
9.未解:不懂。
10.供:從事,參加。
11.傍:靠近。
12.桑陰:桑樹底下陰涼地方。
作品譯文
白天在田里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
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蔭下學著種瓜。
創作背景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歲以后,退職閑居蘇州石湖,這時期,寫下《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原分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每組十二首。各組可稱為組詩。因此獲得“田園詩人”的稱號!端臅r田園雜興》把自陶淵明以來至唐王維、儲光羲、孟浩然、韋應物等描寫農村田園的詩歌傳統,以及自《詩經·豳風·七月》以來直到唐代“新樂府”詩派著力反映農村社會現實的詩歌傳統融合起來,變古體為七言,無論內容和形式,都體現出卓越的創造性。
《四時田園雜興》內容極為豐富,江南農村的自然風光,四時農事,農家的`生活遭遇等盡現其中,形成生動的鄉村社會長卷。所選第一首描寫清明節的自然景色;第二首寫播種前的鄉村景象;第三首寫農家春日生活畫面;第四首說養蠶;第五首寫初夏江南農村景色;第六首以老農口氣寫農家的勞動情景;第七首寫農家負擔的沉重;第八首寫農家打場;第九首寫租稅的苛重、官吏的無恥可惡;第十首寫純樸的鄉情。所選十詩可窺見《四時田園雜興》的風貌。 《四時田園雜興》無論敘事、寫景、言情,無不機巧自然又含蘊豐富,耐人回味,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作品鑒賞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爱敿摇敝改信疾坏瞄e,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即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號山中居士,又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進士,歷任知處州、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經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退居故鄉石湖,卒謚文穆。其詩題材廣泛,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又工詞。著作頗富,存世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